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价值哲学视阈中的自爱
内容
内容推荐
自爱就是自己爱自己,从价值论的维度理解自爱,“爱之欲其善”就是爱自己就希望自己“好”,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对“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自己的爱是一种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主导下的远景规划和长期利益期盼。自爱的主体所具有的价值系统决定了他爱自己的方式。基于生命价值的自爱具有绝对性,基于自我实现的自爱具有崇高性。无价值感的自杀是一种自爱的悖论,而献身的自杀则是一种崇高的自爱。“爱之欲其善”的自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表现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自我实现。
作者简介
原魁社,男,山西阳城人,太原科技大学副教授,法学博士。1996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08年7月就读于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就读于上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价值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曾主持完成山西省社科联2011至2012年度重点课题“当代社会青年自杀现象研究”(编号:SSKLZDKT2011133);主持完成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道德教育视国中自爱的价值论研究”(编号:GH-11143);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主体性研究”(项目编号:2014-GH-460)等课题,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爱的善恶之辨:从本体论到价值论
第一节 自爱的善恶之辨
一、人人都懂得爱自己吗
二、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自爱与“恶”的自爱
第二节 自爱的本体之维:以“私欲”为目标的自爱与“善”的自爱
一、对以“私欲”为目标的自爱的否定
二、对“善”的自爱的肯定
第三节 自爱的本体论困境
一、自爱的“善”:功用的“善”还是伦理的“善”
二、本体论维度“善”的自爱的困境
第二章 价值论维度的自爱:仁者自爱
第一节 对价值的理解
一、价值是反映社会关系的哲学范畴
二、对价值的理解达成的共识
第二节 价值论维度对自爱的理解
一、自爱的情感产生于自我价值感
二、自爱的基础是对以“我”为客体的价值关系的肯定性评价
三、自爱不同于自恋
第三章 自爱的绝对性与崇高性:从绝对价值到最高价值
第一节 基于自我绝对价值的自爱
一、绝对价值与价值虚无主义
二、人需要生命的绝对性
三、自我评价视阈中自爱的绝对性
四、基于自我生命价值的自爱具有开放性
第二节 基于自我最高价值的自爱
一、人的最高价值
二、对自我最高价值的评价
二、自爱的崇高性
四、“自我牺牲”中的自爱
五、自爱的层次性
第四章 自爱的自觉:明者自爱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自觉
一、对自觉的理解
二、自我意识的自觉依赖于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矛盾运动
三、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的矛盾运动以自我的实践为基础
四、自我意识的自觉离不开“我”的社会关系
五、罗洛·梅的创造性自我意识
第二节 自爱的异化
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中的异化
二、从劳动异化到自爱的异化
三、从需要的异化到自爱的异化
四、从自我意识的异化到自爱的异化
第三节 自爱的勇气
一、对影响自我意识的外在权威的服从
二、孔子之“勇”与罗洛·梅之“勇”
三、遵从的勇气与摆脱屈从和盲从的勇气
第五章 自杀:自爱的悖论还是崇高的自爱?
第一节 自我价值感与自杀
一、自杀的含义
二、迪尔凯姆所论述的自杀的社会类型
三、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社会中人生价值的“物化”与利己主义的自杀
四、献身的自杀与利他主义的自杀
第二节 自杀的自爱悖论
一、无价值感自杀的自爱悖论
二、有尊严地去死的自爱悖论
第三节 献身:崇高的自爱
一、献身是自爱的一种方式
二、献身是升华了的自爱
第六章 自爱精神的培育
第一节 人民主体性视野中的自爱精神
一、习近平关于人民主体性的思想的三重维度
二、人民主体性视野中的“爱之欲其善”
第二节 立德树人过程中自爱精神的培育
一、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
二、执政党是自爱精神培育的先行者
三、发挥灌输在自爱精神培育中的积极作用
四、创造能够让每一个人做到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
五、自爱精神的培育要选择恰当的德育起点
六、自爱精神培育中赏罚的引导功能
第三节 从自爱精神到自我实现
一、正确自爱观确立过程中的自觉自愿
二、自爱精神的培育遵循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规律
三、“爱之欲其善”是奋斗出来的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自爱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任何价值系统都要求人们做到自爱,这是自爱的普遍性;但何为自爱,又表现出在不同价值系统中的具体性。自爱的主体所具有的价值系统也决定了他爱自己的方式。“爱之欲其善”是一种在主流价值观主导下的远景规划和长期利益期盼,这种自爱着眼于未来,并注重当下融入社会的能力的提升。以期创造更大的价值并尽可能地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对自己大爱的根本表现。黑格尔说:“爱是感觉,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对自己的爱这种主观的东西也就只能来源于自己的实际存在这种客观的东西。让自己有价值,就在于自己的存在和实践活动能够满足主流价值观所尊崇的价值主体的需要,让自己在崇高的使命和责任中获得认可,将投身于主流价值观尊崇的崇高使命作为自我实现的方式。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自爱的主体需要培育一种自爱精神,自爱精神是自爱的主体在中国精神的指引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爱,以及如何实现自爱并不断追求自爱的一种刚健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种永远趋向于“止于至善”的精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价值哲学视阈中的自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原魁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210049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9-09-01
首版时间 2019-09-01
印刷时间 201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19133943
中图分类号 B018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