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太平广记/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内容
编辑推荐

《太平广记》是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的中国古代小说总集,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小说作品约7000则。这些作品的内容以志怪传奇为主,通过简洁洗练的文字,记录或叙述一个个异闻趣事。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太平广记》节选了其中篇章。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

内容推荐

《太平广记》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至北宋初年的短篇小说总集,其特点主要是‘广’,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书在内;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分类清楚,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以后的短篇白话和南北戏剧都受其影响,有不少出于其中。 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太平广记》节选了其中篇章。基本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

目录

卷第一神仙一

 广成子

卷第二神仙二

 燕昭王

卷第四神仙四

 王子乔

卷第五神仙五

 茅濛

卷第六神仙六

 王乔

卷第七神仙七

 伯山甫

卷第十神仙十

 王兴

卷第十三神仙十三

 尹轨

卷第十九神仙十九

 郭子仪

卷第二十二神仙二十二

 蓝采和

卷第二十三神仙二十三

 王远知

 益州老父

卷第二十四神仙二十四

 萧静之

 朱孺子

卷第二十七神仙二十七

 玄真子

卷第二十九神仙二十九

 十仙子

卷第三十五神仙三十五

 成真人

 齐映

卷第三十六神仙三十六

 徐佐卿

卷第三十七神仙三十七

 杨越公弟

 卖药翁

卷第四十神仙四十

 巴邛人

 章仇兼琼

 石巨

 杜悰

 南岳真君

卷第四十一神仙四十一

 王老

卷第四十二神仙四十二

 贺知章

 萧颖士

 李仙人

 何讽

 黄尊师

卷第四十五神仙四十五

 衡山隐者

 梅真君

卷第四十七神仙四十七

 宋玄白

卷第四十八神仙四十八

 李元

卷第四十九神仙四十九

 李贺

 张及甫

卷第五十三神仙五十三

 维杨十友

 杨真伯

卷第六十女仙五

 明星玉女

 昌容

 园客妻

 江妃

 毛女

 董永妻

卷第六十二女仙七

 蔡女仙

 紫云观女道士

卷第六十六女仙十一

 卢眉娘

卷第六十九女仙十四

 慈恩塔院女仙

卷第七十女仙十五

 许飞琼

 茶姥

 张建章

 周宝

卷第七十三道术三

 叶虚中

卷第七十六方士一

 樊英

 杨由

 庾诜

 袁天纲

卷七十七方士二

 张景藏

 钱知微

卷第七十九方士四

 轩辕集

卷第八十方士五

 周隐克

 张士政

 孙雄

卷第八十一异人一

 韩稚

卷第八十二异人二

 王梵志

 王守一

卷第八十四异人四

 义宁坊狂人

 唐庆

卷第八十五异人五

 徐明府

 茅山道士

卷第八十六异人六

 掩耳道士

卷第八十九异僧三

 法朗

卷第九十一异僧五

 法喜

 徐敬业

 骆宾王

卷第九十二异僧六

 玄奘

卷第九十四异僧八

 玄览

卷第九十六异僧十

 释道钦

 辛七师

卷第九十七异僧十一

 神鼎

卷第一百八报应七

 沙门静生

卷第一百一十二报应十一

 崔善冲

卷第一百一十七报应十六

 孙叔敖

卷第一百二十六报应二十五

 崔进思

卷第一百三十二报应三十一

 王将军

卷第一百三十五征应一

 越王

 临洮长人

卷第一百三十六征应二

 蜀当归

卷第一百三十七征应三

 (人臣休征)

 上官昭容

卷第一百三十八征应四

 牛僧孺

卷第一百四十六定数一

 魏征

卷第一百五十五定数十

 卫次公

卷第一百五十六定数十一

 贾岛

卷第一百六十定数十五

 朱显

卷第一百六十四名贤

 郭林宗

 徐孺子

 晏子

卷第一百六十五廉俭

 陆绩

 唐玄宗

卷第一百六十六气义一

 狄仁杰

卷第一百六十八气义三

 江陵士子

卷第一百六十九知人一

 黄叔度

 诸葛瑾兄弟

卷第一百七十一精察一

 严遵

卷第一百七十二精察二

 颜真卿

 卷第一百七十四俊辩二(幼敏附)

 薛道衡

 李白

卷第一百七十五幼敏

 自居易

卷第一百七十六器量一

 卢承庆

卷第一百七十八贡举一

 期集

卷第一百七十九贡举二

 杜正玄

 许孟容

卷第一百八十一贡举四

 刘轲

 贾岛

卷第一百八十五铨选一

 戴胄

 杨师道

卷第一百八十七职官

 独孤及

卷第一百九十一骁勇一

 赵云

 秦叔宝

卷第一百九十五豪侠三

 荆十三娘

卷第一百九十七博物

 虞世南

卷第一百九十八文章一

 谢朓

 王勃

 卷第二百二儒行(怜才高逸)

 肖德言

 贺知章

卷第二百四乐二

 梨园乐

 戚夫人

卷第二百七书二

 谢安

 萧特

卷第二百一十画一

 张衡

卷第二百一十六卜筮一

 郭璞

卷第二百一十九医二

 白岑

卷第二百二十医三

 渔人妻

卷第二百二十一相一

 张柬之

 孙恩邈

卷第二百二十四相四

 杨贵妃

卷第二百二十五伎巧一

 弓人

卷第二百二十七伎巧三

 陟屺寺僧

卷第二百二十九器玩一

 周灵王

卷第二百三十四食

 茅容

卷第二百三十五交友

 管宁

 竹林七贤

卷第二百三十六奢侈一

 吴王夫差

 赵飞燕

卷第二百三十九谄佞一

 安禄山

卷第二百四十谄佞二

 太真妃

卷第二百四十五诙谐一

 杨修

卷第二百五十诙谐六

 狄仁杰

卷第二百六十四无赖二

 南荒人娶妇

卷第二百六十七酷暴一

 高洋

卷第二百七十二妇人三

 赵飞燕

卷第二百七十六梦一

 吴夫差

卷第二百八十梦五

 王方平

卷第二百八十五幻术二

 太白老僧

卷第二百八十八妖妄一

 胡超僧

卷第二百九十一神一

 竹王

卷第三百四神十四

 女娲神

卷第三百一十三神二十三

 钟离王祠

卷第三百一十六鬼一

 公孙达

卷第三百一十八鬼三

 赵伯伦

卷第三百三十鬼十五

 韦氏女

卷第三百八十七悟前生一

 羊祜

卷第三百八十九冢墓一

 相思木

卷第三百九十八石

 人石

 鸣沙

卷第三百九十九水

 元街泉

 湘水

卷第四百宝一

 宇文进

卷第四百三宝四

 玉如意

卷第四百九草木四

 栀子花

 睡莲花

卷第四百一十八龙一

 张鲁女

卷第四百二十龙三

 凌波女

卷第四百二十四龙七

 吴山人

卷第四百二十六虎一

 汉景帝

 亭长

卷第四百四十六畜兽十三

 能言

卷第五百杂录八

 赵崇

 帝羓

试读章节

王远知

【原文】

道士王远知,本琅琊人也。父昙选,除扬州刺史。远知母,驾部郎中丁超女也。常梦彩云灵凤集其身上,因而有娠。又闻腹中声。沙门宝诰对罢选日:“生子当为神仙宗伯。”远知少聪敏,博综群书。初人茅山,师事陶弘景,传其道法。及隋炀帝为晋王,镇扬州,起玉清玄坛,邀远知主之,使王子相、柳顾言相次召之。远知遂来谒见,斯须而须发变白。晋王惧而遣之,少选又复其旧。唐高祖之龙潜,远知尝密陈符命。武德中,秦王世民与幕属房玄龄微服以谒远知,远知迎谓日:“此中有圣人,得非秦王乎?”太宗因以实告。远知日:“方作太平天子,愿自爱也。”太宗登极,将加重位,固请归山。贞观九年,润州茅山置太平观,并度二七人,降玺书慰勉之。后谓弟子潘师正曰:“见仙格,以吾小时误损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今见召为少室山伯,将行在即。”翌日,沐浴加冠衣,焚香而卒,年一百二十六岁。谥日升玄先生云。(出《谈宾录》)

【译文】

道士王远知,本是琅琊人。他的父亲王昙选,任扬州刺史。他的母亲,是驾部郎中丁超的女儿。他母亲曾经梦见彩云灵凤集聚在她的身上,于是就怀了孕。她还听到自己肚子里有声音。和尚宝诰对王昙选说:“你的这个儿子出生之后,将成为受人推崇的神仙大师。”王远知从小聪明机敏,博览群书。他当初进了茅山,从师陶弘景,继承了陶弘景的道法。等到隋炀帝成为晋王,镇守扬州,建起一座玉清玄坛的时候,邀请王远知做坛主,先后派王子相、柳顾言去请他。王远知于是就来拜见隋炀帝。他的头发胡须片刻之间变白了,隋炀帝害怕了,就把他打发回来。不久他便又和从前一样了。唐高祖未称帝时,王远知曾经秘密地陈述他该当皇帝的祥瑞征兆。武德年中,秦王李世民与自己的幕僚房玄龄装扮成普通人来拜见王远知。王远知迎接的时候对他们说:“你们两人当中有一位圣人,大概是秦王吧?”唐太宗于是把实情告诉了他。王远知说:“正要做太平天子,希望你自己爱护自己。”唐太宗登基以后,要封他大官,他坚决请求回山。贞观九年,唐太宗让他在润州茅山建起一座太平观,同时有十四人出家成为他的弟子,唐太宗亲自写信安慰他,勉励他。后来他对弟子潘师正说:“我见过仙人的法律条文,因为我小时候误伤了一个儿童的嘴唇,不能大白天升天为仙,现在被征召为少室山的长官,马上就要出发。”第二天,他洗头洗身,换了衣服帽子,焚香死去,享年一百二十六岁,谥号“升玄先生”。

益州老父

【原文】

唐则天末年,益州有一老父,携一药壶于城中卖药,得钱即转济贫乏。自常不食,时即饮净水,如此经岁余,百姓赖之。有疾得药者,无不愈。时或自游江岸,凝眸永日;又或登高引领,不语竟日。每遇有识者,必告之日:“夫人一身,便如一国也。人之心即帝王也,傍列脏腑,即内辅也。外张九窍,则外臣也。故心有病则内外不可救之,又何异君乱于上,臣下不可正之哉!但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不使乱求,不使狂思,不使嗜欲,不使迷惑,则心先无病。心先无病,则内辅之脏腑,虽有病不难疗也;外之九窍,亦无由受病矣。况药亦有君臣,有佐有使,苟或攻其病,君先臣次,然后用佐用使,自然合其宜。如以佐之药用之以使,使之药用之以佐,小不当其用,必自乱也,又何能攻人之病哉!此又象国家治人也。老夫用药,常以此为念。每遇人一身,君不君,臣不臣,使九窍之邪,悉纳其病,以至于良医自逃,名药不效,犹不知治身之病后时矣。悲夫!士君子记之。”忽一日独诣锦川,解衣净浴,探壶中,惟选一丸药,自吞之,谓众人日:“老夫罪已满矣,今却归岛上。”俄化一白鹤飞去。衣与药壶,并没于水,永寻不见。(出《潇湘录》)

【译文】

唐朝武则天当朝的末年,益州有一个老头,带着一把药壶在城里卖药,赚了钱就用来救济贫困的人,自己平常不吃东西,时常只喝一点清水。如此过了一年多,百姓们都很信赖他,凡是有病买到他的药的,没有治不好的。有时他独自在江边游玩,久久地凝神远望;又有时登高远望,一整天不说一句话。每当遇到认识的人,他一定告诉人家说:“人的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国家。人的心就是帝王;心旁边排列的脏腑,就是宫内的辅臣;身体表面的九窍,就是宫外的臣子了。所以,心脏有了病,内外都不能救它,这又和国君在上面胡作非为,臣下不能改正他有什么两样呢?要想让身体没有病,必须先正他的心,不使心有胡乱的追求,不使心有狂妄的思想,不使心有过分的欲望,不使心迷乱胡涂,那么,心就要首先没有病。心首先没有病,那么,作为心脏的宫内辅臣的脏腑,即使有了病也不难医治,体外的九窍,也就没有得病的因素了。况且药也有君臣之分,还有‘佐’有‘使’。如果要治病,先使用“君”,后使用“臣”,然后使用“佐”和“使”,自然是恰当的。如果把‘佐’作用的药当做‘使’去使用,把‘使’药当‘佐’去使用,一点不起作用,还必然会扰乱自己,又怎么能治好人的病呢?这又像治理国家。我用药,常常这样考虑。常常遇到有人的全身,心起不到心的作用,脏腑起不到脏腑的作用,致使九窍全都不正,全都受病,以至于让好医生见了就吓跑了,好药也起不了作用,还不知道自己治病治晚了。可悲啊!士人君子们一定要记住!”忽然有一天,他独自到锦川去,脱了衣服洗净了身子,伸手到药壶里只选了一丸药,自己吞了。他对众人说:“我的罪期已经满了,现在要回到岛上去了。”顷刻间他变成一只白鹤飞走,衣服和药壶全都沉没到水里,人们寻找了很久也没寻见。P17-19

序言

“国学”是什么?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粹派学者邓实先生曾把“国学”定义为“一国所有之学”。章太炎先生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由此可见,这些让我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所有的学问,形成了我们国家民族的性格气质,也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国民的传承涵养。教导我们行为的是孔孟而不是《圣经》,陶冶我们性情的是李杜而不是莎士比亚。所以决定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从法律意义上说也许是国籍,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在于你是否受到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学”的熏染。国学,国家,国民这三者实际上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这也是“国学”之所以重要,并应当向青少年进行普及的原因。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辽阔幅员的文明古国,在如此广袤的疆域之上和绵长的历史之中所产生的“一国所有之学”,其内容实在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令人望之茫然。承载学问的实体当然就是书籍。所以为了保存古代典籍和文化,就很有必要对书籍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于是就诞生了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一目录学。从汉代刘歆的《七略》,历代正史里的《艺文志》和《经籍志》,最终形成了对古代典籍的经、史、子、集这四部分类法。清代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个分类法,来分别并保存上古以来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典籍的。

虽然有了前人的眼光方法和工作基础,但是如何从其中撮其精要,并选择适宜的向青少年进行普及,以便他们以有限时间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国学”的全貌,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在古人看来,是所谓“万世不易之法”。“经者,常道也。”我们现在说的“经常”,还保留着这个意思。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主要包括儒家最重要的一些经典及历代对这些经典的最重要的阐释和解说。这些经典,古人认为是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的最重要的指导。在这部分,我们选择了《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等等。

如果说“经”是“万世不易”的“常道”,那么在古人看来,“史”则体现了变动不居的形态。“经”是高悬的理想和目标,是应然;“史”是流动的现实和轨迹,是实然。古人的理念里经史是不可以须臾分开的,所以说“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我们特意将传统中最重要的史传‘改编成故事的形式,并以白话文改写,有《二十四史精华》和《资治通鉴故事》等等。

子部包含了没有进入经部的儒家重要学者的典籍和其它诸子百家学者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最富有竞争力和原创性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极富创造力的天才学者及其学派。他们的学说补充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丰富了古人的思考和实践。从中,我们精选了《道德经》、《庄子》、《荀子》、《孙子兵法》等等。

集部则是主要收集历代著名的文章和诗词曲赋等,大概可说是现代学科中文学的范畴。作为言情体物、涵咏性情,提高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这个部分内容也很广博,我们精选了《楚辞》、《古文观止》等等。另外像《唐诗三百首》、《百家姓》等也都归入了此类。

编撰这套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国学”的热情,我们也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够在新的时代,帮助青少年熟悉经典,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编者

2011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太平广记/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和兴文化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828391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38
CIP核字 2012051802
中图分类号 I242.1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2
出版地 陕西
220
15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3: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