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尼采/牛津通识读本 |
| 内容 | 内容推荐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本书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 作者简介 迈克尔·坦纳,哲学家、歌剧评论家,剑桥大学圣体学院终身研究员。研究领域:19世纪德国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尼采;作为文化现象的瓦格纳;艺术哲学;批评与文化研究的当代思潮。著有《叔本华》(1999)、《尼采》(2000)、《瓦格纳》(2008)等。 目录 引用文献说明 1 尼采之形象 2 悲剧:诞生、死亡及复活 3 幻灭与隐退 4 道德及其不满 5 唯一不可或缺之事 6 预言 7 占据制高点 8 主人与奴隶 9 用锤子进行哲学思考 后记 索引 英文原文 导语 英国学者迈克尔·坦纳的《尼采:一个简明导论》(中译名《尼采》)就是这样的一本入门书。 作者认为,尼采一生的根本关注是痛苦与文化的关系,其立足点不是回避或消除痛苦,而是为了肯定人生而肯定人生必有的痛苦,据此对文化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分级,并寻求一种真正能够肯定痛苦的有内在力量的文化。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尼采/牛津通识读本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英国)迈克尔·坦纳 |
| 译者 | 译者:于洋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2968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3-05-01 |
| 首版时间 | 2013-05-01 |
| 印刷时间 | 2019-02-01 |
| 正文语种 | 中英对照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29 |
| CIP核字 | 2012133086 |
| 中图分类号 | B516.4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5 |
| 印次 | 9 |
| 出版地 | 江苏 |
| 长 | 214 |
| 宽 | 152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