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播学概论(第2版影印版)/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初版于1973年,书名为Men,Messages and Media:A Look at Human Communication,1982年出版修订版,并改为现在的书名。
本书共15章,从跨越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语言学等学科界限和综合性的新视角来观察一切类型的人类传播,打通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界限,并且特别体现了对传播效果和受众的重视。
本书是在中国普及传播学的最重要的外国著作之一,文字深入浅出、文笔生动,即使初学者也能够轻松地阅读并理解。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传播的历史
“传播”的含义
最初的传播
语言的起源
文字的起源
大众媒介的产生
第二章 传播的功能
人类传播——三位心理学家的解说
传播的社会功能
小结:人类对传播功能的利用
第三章 传播的过程
信息的特性
传播关系
传播关系的双向性
传播契约
传播行为
电路和行为
小结:传播怎样起作用
第四章 传播的符号
符号的特性
非语言符号的特性
第五章 传播的代码
语言符号、代码及沃尔夫-萨皮尔假设
有关语言的几个问题
第六章 传播的途径:谁同谁谈话
广角镜
传播途径的几种类型
为什么会有这些传播途径?
选择的公式包含哪些内容?
第七章 传播媒介大众的和个人的
渠道的朴素心理学
两级传播论
麦克卢汉视角
小结
第八章 媒介的深度和广度
大众媒介的结构与功能
对媒介的支持
媒介的延伸知识产业
第九章 发送者、接收者以及选择的过程
选择新闻
大众媒介的受众
各年龄段的取向
不同趣味的取向
教育与媒介使用
第十章 社会控制与大众传播
社会控制面临的实际问题
其他方面的社会控制问题
第十一章 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一)
第十二章 传播怎样产生效果(二)
亚里士多德模式
卡特莱特模式
霍夫兰的理论
一种信息模式
小结:分析传播行为的多种方法
第十三章 大众媒介——隐性效果
个人时间的支配
知识
社会化
第十四章 大众媒介——较显著的效果
公众舆论
媒介人物
媒介事件
媒介议程设置
广告
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十五章 信息革命
新时代的标志
应对信息超载
问题向社会延伸
计算机的特殊重要性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播学概论(第2版影印版)/未名社科媒介与社会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28367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7-11-01
首版时间 2007-11-01
印刷时间 201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07157569
中图分类号 G206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5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