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已然开启,文化产业何去何从?技术升级带来的产业变革与社会变革,又当如何应对?如何以新技术为抓手顺势而为?传统行业如何实现颠覆性创新?如何发展新业态和挖掘新蓝海?本书从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显著影响出发,立足文化产业各门类的具体命题与典型案例,分析了目前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趋势做出了研判。
| 图书 |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创意革命/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数字时代已然开启,文化产业何去何从?技术升级带来的产业变革与社会变革,又当如何应对?如何以新技术为抓手顺势而为?传统行业如何实现颠覆性创新?如何发展新业态和挖掘新蓝海?本书从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显著影响出发,立足文化产业各门类的具体命题与典型案例,分析了目前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未来趋势做出了研判。 作者简介 范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文化和旅游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教指委副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文创分会理事长,国家艺术基金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 内容简介 数字时代已然开启,文化产业何去何从?技术升级带来的产业变革与社会变革,又当如何应对?如何以新技术为抓手顺势而为?传统行业如何实现颠覆性创新?如何发展新业态和挖掘新蓝海? 目录 第一章 数字经济的风口,数字创意产业的十字路口 前言/序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这已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文化产业也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与拓荒应运而生的。20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引发的科技进步及资本主义的机械化生产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发展,部分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机械化复制的工业生产是对文化和艺术的亵渎。20世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表达了关于文化工业的思想,讨论了大工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复制手段所产生的文化和审美领域的革命。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和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在《启蒙辩证法》的“文化产业:欺骗公众的启蒙精神”一章中首次明确提出“文化产业”和“大众文化”的概念,用来指工业生产时代大批量生产标准化、规格化、工业化的文化商品。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人们对文化产业抑或文化工业是带有批判色彩的。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一书中也强烈表达了对人们在工业化时代受工业化生产、消费所支配的“赫胥黎预言”式担忧。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数字经济下的文化创意革命/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范周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17762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8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 印刷时间 | 2019-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72 |
| CIP核字 | 2019175851 |
| 中图分类号 | G12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2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