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晚清驻外公使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审视这一群体的地域分布、原有职衔、年龄层次、任职年限、家庭出身、知识结构、外交阅历等基本情状的构成与演变,分析随着晚清外交的纵深发展,使臣群体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展现在弱肉强食的变局之下,使臣群体为维护国家权益与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外交抗争,以及为此承受的压力,进而解读使臣群体的时代际遇,以期能够借此深化对近代中国外交的认识。 作者简介 马一,男,1982年生,内蒙古包头市人,201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外关系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华侨华人史。近年来,在《德国研究》《南洋问题研究》《太平洋学报》《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各级课题20余项。 目录 绪言 第一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派遣与遴选 一、派遣因由 二、遴选标准 三、派驻状况 第二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总体特征 一、地域分布 二、原有职衔 三、年龄层次 四、任职年限 五、家庭出身 第三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知识结构 一、开明士绅 二、学堂学生 三、留洋人员 第四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外交阅历 一、国内阅历 二、出洋阅历 第五章 晚清驻外公使个案研究 一、龚照瑗:布贩从军的洋务干将 二、钱恂:阅历丰富的守成之士 三、许景澄:任使七国的翰苑词臣 四、张德彝:学堂起家的八旗子弟 五、梁诚:留美出身的外交良才 第六章 晚清驻外公使的结局与贡献 一、外交败因 二、时代际遇 三、外交贡献 结语 参考书目 后记 导语 一百七十多年前,欧洲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沉睡的东方世界的大门。不得不走出去,首先要解决的是沟通问题。从书中我们能够看到那时的清政府面临无才可用时是何其狼狈,也可看到在积弊已久的氛围中突出重围的士人是何其令人尊敬。中国近代的外交史是屈辱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但也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缩影,它是这个民族走向世界的直接见证者。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马一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9803412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7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30 |
| 出版时间 | 2019-04-01 |
| 首版时间 | 2019-04-01 |
| 印刷时间 | 2019-04-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38 |
| CIP核字 | 2019054181 |
| 中图分类号 | D69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西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