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精)
内容
内容推荐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重大争议。本书为40周年精装增订版,在30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道金斯对于这些争议的回应,共计6万余字,主要探讨了人们在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以及基因适应性上存在的普遍误解,进而从基因的视角正确理解生命及其意义,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形成这本特别的“延伸的”40周年精装增订版《自私的基因》。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平装增订版已于2018年11月推出,此为精装增订版,封面设计元素源于平装版的封面插画,这一富有想象力的插画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戴斯蒙德·莫里斯特别为英文首版的《自私的基因》而绘制。精装增订版封面也取用了画中的重要元素并进行重构,让这部经典作品再次焕发生机,这也是本书的核心主题——基因——这个象征性意象赋予和传达的。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首席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进化论生物学家。他是英国著名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
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道金斯赫然在列。
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其他主要作品有《延伸的表型》《祖先的故事》《盲眼钟表匠》《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解析彩虹》《魔鬼的牧师》《攀登不可能的山峰》等。
目录
第1章 为什么会有人呢?
第2章 复制因子
第3章 不朽的螺旋圈
第4章 基因机器
第5章 进犯行为:稳定性和自私的机器
第6章 基因种族
第7章 计划生育
第8章 代际之战
第9章 两性战争
第10章 你为我挠痒,我就骑在你头上
第11章 觅母:新的复制因子
第12章 好人终有好报
第13章 基因的延伸
第14章 基因决定论与基因选择论
第15章 对于完美化的制约
尾注
参考书目
第14、15章术语表
评论集萃
序言
《延伸的表型》(The Extended Phenotype)是我的
著作当中唯一一本主要以专业生物学家为写作对象的书,
出版于《自私的基因》面世6年之后。对于《延伸的表型》
中更富于创新性的章节,我会这样评价:“如果你从没读
过我写的任何东西,那就请至少读一读这本书吧。”后来
我把这些内容浓缩为《基因的延伸》,作为《自私的基因
》第二版的第13章。而《延伸的表型》前面的章节主要是
为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给后面的内容做好准备和铺垫。其
中,第2章和第3章(即本书第14、15两章)特别针对两种
对于《自私的基因》的主要误解展开。第2章解决了“伟大
的基因决定论谬误”——这是一种错误的解读,认为我们
的行为完全是由我们的基因来决定的,而与环境或其他因
素无关。第3章解决了“伟大的适应论误解”——所谓“适
应论者”所持有的观点,认为生物的所有性状和行为都应
被理解为适应性。因为《延伸的表型》这两章完全是由对
《自私的基因》的回应而直接产生的,而且它们所强调的
一些困惑和误读至今仍存在于某些角落里,于是牛津大学
出版社的拉塔·梅农(Latha Menon,我已经与她合作完
成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出版了好几本书)建议我应该
把这两章加入《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的最后,形成
这本特别的“延伸的”40周年纪念版。我们本来有个好玩
的主意,就是想象自己好像面对着一群非生物学专业的听
众一样,重新来写作这两章。但是最终,我们觉得还是基
本保留这两章最初出版时的原样为好,附带精心挑选过的
术语表以助非专业读者理解。这两章展现了人们对于第一
版《自私的基因》的一些颇为糟糕的误解,而在接下来的
40年间,这两章的讨论应该能够防止类似误解的再次出现

理查德·道金斯
2016年2月
导语
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科学家道金斯经典代表作,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热销全球40载,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2017年,在庆祝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30周年的民意调查中,被列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科学书籍,领先于达尔文《物种起源》和牛顿《数学原理》。
本书为40周年增订版,在30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出版以来所引发争议的重要回应,针对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和基因适应论进行了详细的辩驳,共计6万余字,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
从基因理解生命,更阐明人类久远而深刻的过去;不只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更以充满想象力的绝妙论述回答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并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精彩页
第1章 为什么会有人呢?
行星上的智慧生物开始思索自身存在的道理时,才算真正成熟。如若宇宙空间的高级生物莅临地球的话,为评估我们的文明水平,他们可能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他们发现了进化规律没有?”30多亿年来,地球上一直存在着各种生命有机体,但对生命存在的道理,它们始终一无所知。后来,其中有一个人终于弄懂了事实真相,他就是达尔文(Charles Darwin)。说句公道话,其他人对事实真相也曾有过一些模糊的想法,但对我们存在的道理第一个做了有条理、站得住脚的阐述的却是达尔文。好奇的孩子常会问:“为什么会有人呢?”达尔文使我们能够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给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回答。生命有意义吗?人生目的何在?人是什么?我们在面对这些深刻的问题时,无须再求助于怪力乱神。著名动物学家辛普森(G.G.Simpson)在提出上面最后一个问题之后,曾这样说过:“现在我要讲明的一点是,1859年之前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的一切尝试都是徒劳无益的,如果我们将其全部置于脑后,我们的境遇会更好些。”
今天,人们对进化论产生疑问,犹如怀疑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理论,但达尔文进化论的全部含义仍有待人们去了解。在大学里,动物学仍是少数人研究的课题,即使是那些决定选学这门课的人,往往也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哲学意义。哲学以及被称为“人文学科”的课程,现在讲授起来,仍好像不曾有过达尔文此人。毫无疑问,这种状况以后将会改变。不管怎样,本书并无意于全面地宣扬达尔文主义,而着眼于探索进化论对一个特定问题所产生的种种影响。我的目的是研究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在生物学上的意义。
除了学术意义,这个主题对人类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它关乎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的爱与憎、斗争与合作、馈赠与盗窃、贪婪与慷慨。这些本来是洛伦茨(Lorenz)的《论进犯行为》(On Aggression)、阿德里(Ardrey)的《社会契约》(The Social Contract)和埃布埃尔—埃尔布菲尔特(Eibl-Eibesfeldt)的《爱与憎》(Love and Hate)探讨的主题。这3本书的问题在于它们的作者铸下了大错。他们犯错是因为他们误解了进化论。他们错误地假定进化的关键在于物种(或者种群)的利益,而不是个体(或者基因)的利益。可笑的是,阿什利·蒙塔古(Ashley Montagu)批评洛伦茨,说他是“(相信)‘大自然是残酷无情的’的19世纪思想家的‘嫡系’……”。在我看来,洛伦茨和蒙塔古是半斤八两,二人都拒斥丁尼生这个著名短语的含义。与二人不同,我认为这句话极好地概括了我们对自然选择(理论)的现代理解。
我在开始论证之前,想先扼要地说明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论点,以及不是什么样的论点。如果有人告诉我们,某人在芝加哥黑社会中长期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我们就能够对他是什么样的人做一些猜测。我们可以想见,他的性格粗暴鲁莽,动辄开枪,而且能吸引忠贞不贰的朋友。而推论并非是万无一失的。但如果你知道一个人是在什么情况下生活和发迹的,那你就能够对他的性格做出某些推断了。本书的论点是,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在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世界上,像芝加哥发迹的匪徒一样,我们的基因生存了下来,有的存续长达几百万年。这使我们有理由在我们的基因中发现某些特性。我将要论证,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上句中,“特殊”和“有限”是两个重要的词。尽管我们可能觉得这种情况难以置信,但对整个物种来说,普遍的爱和普遍的利益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概念。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理查德·道金斯
译者 译者: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叶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93279
开本 16开
页数 449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45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770
CIP核字 2018180809
中图分类号 B842.1-49
丛书名
印张 3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9
2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