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原来如此的故事(学生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 |
内容 | 作者简介 拉迪亚德·吉卜林,英国小说家、诗人,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曾是孟买艺术学校教师,后任拉合尔艺术学校校长和博物馆馆长。吉卜林6岁时被送回英国受教育,17岁中学毕业返回印度,父亲为他在拉合尔找了份工作,担任拉合尔市《军民报》副编辑。由于工作关系,他游篇印度的风土人情以及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生活有相当透彻的了解。 书评(媒体评论) 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 气概雄浑、叙述卓越见长。 ——1907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我了解吉卜林的书……它们对于我从来不会变得 苍白,它们保持着缤纷的色彩;它们永远是新鲜的。 ——马克·吐温 目录 鲸的喉咙为什么那么小? 骆驼为什么有驼峰? 犀牛的皮肤为什么有皱纹? 豹子身上的斑点是怎么来的? 大象宝宝 老袋鼠之歌 犰狳的由来 第一封信是怎么写成的? 字母表是怎么造出来的? 玩海的螃蟹 独来独往的猫 跺脚的蝴蝶 精彩页 鲸的喉咙为什么那么小? 亲爱的小读者,很久以前,海里有一条大鲸鱼,它什么鱼都吃。它吃海星和长嘴鱼,吃海蟹,也吃比目鱼;它吃鲽鱼、鲮鱼、鳐鱼,吃鲭鱼、梭鱼,还吃鳗鱼。无论在哪一片海域,它一旦发现鱼儿,就会立刻吃进肚子——真的就是这样!到最后,整个大海只剩下了一条小鱼。这是一条精明的小鱼,它紧贴着鲸鱼右耳朵后面游,才能幸免于难。鲸鱼吃不到它,就挺着尾巴,身体竖起,叫道:“我饿了。”精明的小鱼机灵地小声说:“高贵而慷慨的鲸鱼先生,您吃过人类吗?” “没有。”鲸鱼摇摇头,“人类好吃吗?” “挺好吃的。”精明的小鱼说,“虽然好吃,但有些枝枝杈杈,吃起来不太方便。” “那你给我抓一些来吃吧。”鲸鱼说着,尾巴一甩,海面上马上巨浪滔天。 “一次吃一个人就饱了。”精明的小鱼说,“您如果游到北纬五十度,西经四十度(那是个神奇的地带),就会看到苍茫的大海上有一个人,他坐在一个木筏子上,只穿着一条帆布裤子,肩上有一副背带(亲爱的小读者,你一定不要忘了这背带),还带着一把砍刀,此外就没别的了。我实话告诉你,他是个遇难的水手,但也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 于是鲸鱼摇起尾巴,挥动身上的鳍,尽力游啊游,直奔北纬五十度,西经四十度。在那儿,在大海中央,有个人坐在木筏上,只穿着一条蓝色帆布裤子,肩上有一副背带(你一定要记着这背带)和一把折刀。他遭遇了海难,独自一人,正在用脚代替桨划水前进。(他一定是用脚代替浆划水才逃了出来,要不早死了,所以说他真的非常机灵和睿智。) 这时候,鲸鱼张开了大口,向后退,再向后退,还向后退,直到嘴巴张得就要碰到尾巴了。它一下子吞下了遇难的船员和船员坐的木筏子,包括他穿的蓝色帆布裤子以及背带(你一定别忘了),还有折刀。这些统统都被鲸鱼一口吞进了温暖、黑暗的肚子里,然后鲸鱼满足地咂咂嘴,竖起尾巴,在原地转了三圈。 但是,这个水手非常机智,当他发现自己身在鲸鱼温暖而黑暗的肚子里时,他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逃脱。他不停地蹦啊,捶啊,撞啊,并且大喊大叫,甚至不合时宜地跳起了英国水手跳的号笛舞。就这样,鲸鱼被他折磨得非常难受。(你还记得背带吗?) 吞下水手以后,鲸鱼对精明的小鱼说:“这个人有太多枝杈了,还闹得我总想打嗝,我应该怎么办啊?” “那就让他出来吧。”精明的小鱼答道。 于是鲸鱼对喉咙里的水手说:“出来吧,听话点,我都打嗝了。” “不,我不出去!”水手回答说,“还有,你必须乖乖听我的话,把我送到家乡的海边,英格兰的白崖那里,我才会考虑你的请求。”说完,他跳得更凶了。 “你最好送他回家,”精明的小鱼对鲸鱼说,“我告诫过你,他确实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 鲸鱼拼命游啊游,努力克制着不打嗝。最后,它终于到了水手家乡的海边,看到了英格兰的阿尔比恩白崖。于是,它从沙滩往后退,把嘴张得很大很大,说:“把这里叫作温彻斯特、亚士维拉、纳舒厄、基恩,还有费奇堡路车站吧!”当它正在说“费奇”的时候,水手从它嘴里走了出来。水手确实是一个非常机智的人。在海上,当鲸鱼拼命游的时候,他拔出了折刀,把木筏拆了,将木板做成了方形篦子,并用背带绑牢(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记住背带了吧!)。他把篦子推到了鲸鱼的喉咙,篦子正好牢牢地卡在了那里!然后他开始念叨下面的诗句,你没有听过,我念给你听吧—— 我要用篦子, 阻止你贪吃。 水手是一个爱唱歌的爱尔兰人。他从鲸鱼嘴里出来以后,就回家了,回到了妈妈身边。后来他结了婚,生活得很幸福。鲸鱼过得也不错。但是,从那天起篦子就卡在了它的喉咙里,害得它既不能咳嗽,也不能吞咽,只能吃很小很小的鱼。这就是为什么至今鲸鱼从来没有吃过大人,也没有吃过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原因。 精明的小鱼跑得远远的,跑到赤道门那儿,藏进了淤泥里,生怕鲸会记仇。 水手带着折刀回到了家乡。当他从鲸鱼嘴里出来的时候,仍穿着蓝色帆布裤子,但是你知道,他的背带已经不见了,因为背带绑篦子了。到这里,这个故事就讲完了。 P1-6 导语 本书是一部迷人的小童话故事集,其内容涉及印度、丛林、草原、世界之初,而故事的主人公又大都是我们熟知的动物,作者通过其超凡的想象力和诙谐的表现力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童话世界。作者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让人读完忍俊不禁。 内容推荐 骆驼为什么会有驼峰呢?大象为什么会有长长的鼻子?字母表是怎么造出来的?这些世界形成之初的奥秘,到底是怎样的呢?吉卜林用世界形成之初的小童话解释了一些常见的现象,书中故事涉及的场景宏大、色彩缤纷、诗韵鲜明、语言淳朴、幽默风趣,表现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和诙谐的表现力。充分体现了作者诗人兼作家的特点。本书不仅是一本奇特、有趣的动物寓言故事书,也是启迪心智,吸引儿童了解大自然的好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原来如此的故事(学生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拉迪亚德·吉卜林 |
译者 | 译者:杨玲艳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2108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0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96 |
CIP核字 | 2018233187 |
中图分类号 | I561.88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25 |
宽 | 156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