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回归语文学(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在这二十年间,作者依然在实践语文学的学术道路上艰难地前行。作者尝试通过研究黑水城出土汉文、西夏文佛教文献,吐鲁番出土畏兀儿文佛教文献和元、明两代汉译藏传密教文献,寻找和确定这些文本所依据的藏文原本,并对它们进行细致的多语种文本的对勘和解读,最终来重构11—15世纪藏传佛教在中原和西域地区传播的历史。这些年来,作者追随和服膺的学术道路是牛津大学南亚研究教授、密教文献研究大家Alexis Sanderson先生所倡导的“通过文本对勘来构建历史”(History through Textual Criticism)的学术取径,作者私心以为这种学术取径是一条将文本语文学方法应用于佛教史研究之实践的最佳学术道路。 作者简介 沈卫荣,1962年4月20日生于江苏无锡;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硕士;德国波恩大学中亚语言文化系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曾任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台湾佛光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客座教授、哈佛大学南亚系合作研究员、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2012-2013)、柏林高等研究院年度研究员(2014-2015)等职。主要学术兼职:北京大学中古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藏学出版社英文总编、西北民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目录 前言 我们能从语文学学些什么? 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理论转向与语文学的回归——评Paul de Man的《回归语文学》 第二章 语文学、东方主义和“未来语文学” 第三章 回归语文学——对佛教史研究方法的一点思考 第四章 文本的形成与历史叙事的建构——语文学与藏传佛教史研究 第五章 语文学、东方主义和美国藏学研究——美国藏学主流的学术传承和学术批评 第六章 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视野中的美国本土藏学批判 第七章 学术偶像崇拜与学术进步——我的语文学之路 结语 我的心在哪里? 导语 《回归语文学》为清华大学沈卫荣教授关于语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随笔集,是其多年来对于语文学这一学问的理论研究的结晶。本书将学术理论融汇于通俗的语言之中,写作严谨,简洁凝练,明白晓畅,为读者解读世界各地藏学、语文学的学术发展及成果概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回归语文学(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卫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9143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88 |
出版时间 | 2019-05-01 |
首版时间 | 2019-05-01 |
印刷时间 | 201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38 |
CIP核字 | 2019044129 |
中图分类号 | H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