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嵇文甫讲晚明思想史(精)/大师讲堂学术经典
内容
作者简介
嵇文甫(1895—1963),著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家境困难,不久被迫辍学。1915年,在积累了一年半的微薄收入之后,又赴北京,考上了北京大学。他的同班同学包括冯友兰、陈钟凡等著名人物。由于嵇文甫的基础较好,学业优异,因而受到马叙伦等教授的器重。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建国后任郑州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目录
第一章 从王阳明说起
第二章 王学的分化
第三章 所谓狂禅派
第四章 异军特起的张居正
第五章 东林派与王学修正运动
第六章 古学复兴的曙光
第七章 西学输入的新潮
第八章 余论
附录
精彩页
第一章 从王阳明说起
本书所要讲的晚明时代,是一个动荡时代,是一个斑驳陆离的过渡时代。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一轮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披的明霞。你尽可以说它“杂”,却决不能说它“庸”,尽可以说它“嚣张”,却决不能说它“死板”;尽可以说它是“乱世之音”,却决不能说它是“衰世之音”。它把一个旧时代送终,却又使一个新时代开始。它在超现实主义的云雾中,透露出现实主义的曙光。这样一个思想史上的转型期,大体上断自隆万以后,约略相当于西历16世纪的下半期以及17世纪的上半期。然而要追溯起源头来,我们还得从明朝中叶王阳明的道学革新运动讲起。
王阳明是宋明五百年道学史上一位最有光辉的人物。由他所领导起来的学术运动,是一种道学革新运动,也就是一种反朱学运动。当朱子在世的时候,正是道学的全盛时代,他以伊川为宗,上探明道横渠濂溪康节诸家以穷其源,出入程门诸子如游杨谢吕尹胡之属以尽其流。其于同时各派,则左排陆学,右排浙学,毅然以道学正统自任。广收门徒,遍注群经。道学到他手里,可算是纲举目张,灿然大备。先儒说朱子集道学之大成,诚可以当之而无愧了。然而朱子讲学有时候嫌太繁琐。“字字而比,节节而较”。把许多道理支分节解,往往弄得不成话说。就如他讲“四端”,既把“仁义礼智”四字并提以配“春夏秋冬”,复并提“仁义”二字以配“阴阳”,并提“仁智”二字以明“终始”,更单提“仁”字以贯“四端”,又有什么“四端相连而至”“四端迭为宾主”种种说法。这样一分,那样一合,看他配置得多么巧罢!然而这不是讲心性,这只是变戏法,只是文字的游戏。又如他讲太极图说道:“盖中也,仁也,感也,所谓□(特殊符号)也,〇之用所以行也,正也,义也,寂也,所谓□(特殊符号)也,〇之体所以立也。”从仁义寂感上分阴阳,分体用,甚至从“中正”二字上也能分出阴阳体用来。这些地方,多亏他苦心体会。这简直是做起八股来了。陆象山在当时就挖苦他道:
揣量模写之工,依仿假借之似,其条画足以自信,其习熟足以自安。(《与朱元晦书》)
又《象山语录》载:
有立议论者,先生云,“此是虚说”;或云,“此是时文之见”。学者遂云:“孟子辟杨墨,韩子辟佛老,陆先生辟时文。”先生云:“此说也好。然辟杨墨佛老者犹有些气道,吾却只辟得时文。”因一笑。朱子依照着圣人样子,描摹刻画,制造出多少道理格式。四平八稳,面面俱到。但从象山看来,那只是一种“议论”,一种“时文”。这种时文化的道学,后来竞成为道学的正统。从南宋末年,到明朝中叶,完全成一个朱学独占的局面。所谓一代大儒,如许鲁斋薛敬轩辈,都不过陈陈相因,谨守朱子门户。道学至此,几乎纯成一种烂熟的格套了。于是乎首先出来个陈白沙,既而又出来个王阳明,都举起道学革命的旗帜;一扫二百余年蹈常袭故的积习,而另换一种清新自然的空气。打倒时文化八股化的道学,而另倡一种鞭辟近里的新道学。阳明赠白沙大弟子湛甘泉有一段话:
……自是而后,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无本而事于外者益繁以难。盖孟氏患杨墨,周程之际,释老大行。今世学者皆知宗孔孟,贱杨墨,摈释老,圣人之道若大明于世。然吾从而求之,圣人不得而见之矣,其能有若墨氏之兼爱者乎?其能有若杨氏之为我者乎?其能有若老氏之清静自守,释氏之究心性命者乎?吾何以杨墨老释之思哉?彼于圣人之道异,然犹有自得也。而世之学者,章绘句琢以夸俗,诡心色取,相饰以伪。谓圣人之道劳苦无功,非复人之所可为,而徒取辩于言词之间。古之人有终身不能究者,今吾皆能言其略,自以为若是亦足矣。而圣人之学遂废。则今之所大患者,岂非记诵词章之习;而弊之所从来,无亦言之太详析之太精者之过欤?(《别湛甘泉序》)
这段话很能揭出陈王两家道学革新运动的共同宗旨。他们所反对的是“记诵词章之习”,换句话说,就是八股化的道学。这种八股化的道学,看着最平正,最周到,最近圣人;然而实际上直类乎“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的乡愿,依门傍户,俯仰随人,比着杨墨佛老之各有其得者,尚相去绝远。“言益详,道益晦,析理益精,学益支离”,这是暗斥朱子,而认为八股化道学所自出。平心论之,朱子自是中国近古思想史上头等的伟大人物,但他那种烦琐支离的学风,实开后来道学八股化之渐,这也是无可讳言的。二百多年的因袭墨守,朱学的流弊已十分显著。以这因缘,白沙阳明辈的道学革新运动应时而起了。
导语
晚明时期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思想从宋明道学转向清代朴学,是中西文化接触的开端,可谓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转型期。
《晚明思想史论》重点阐述了王门诸子的道学革新运动和东林派的反狂禅运动,而佛学、西学、古学则错综交织于其间。嵇文甫先生叙述的这一幕思想史剧,内涵丰富,引人入胜,是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典范性著作。
序言
梁启超说:“学术思想之在一国,犹人之有精神也。
”的确,学术的盛衰,关乎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象与文化氛
围。民国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内忧外患,较之晚清,
更为剧烈,中华民族几乎已经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而就
是在这样日月无光的民国时代,却涌现出了一批批大师,
他们不但具有坚实的旧学基础,也具备超前的新学眼光。
加之前代学术的遗产,西方思想的启发,古义今情,交相
辉映,西学中学,融合创新。因此,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
的时代,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王国维、鲁迅、胡适、
冯友兰、余嘉锡、陈垣、钱穆、刘师培、马一孚、熊十力
、顾颉刚、赵元任、汤用彤、刘文典、罗根泽……单是这
一串串的人名,就足以使后来的学人心折骨惊,高山仰止
。而他们在史学、哲学、文学、考古学、民俗学、教育学
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是创造出了一个异彩纷呈的
学术局面。
岁月如轮,大师已矣,我们已无法起大师于九原之下
,领教大师们的学术文章。但是,“世无其人,归而求之
吾书”(程子语)。
大师虽已远去,他们留下的皇皇巨著,却可以供后人
时时研读。时时从中悬想其风采,吸取其力量,不断自勉
,不断奋进。诚如古人所说:“圣贤备黄卷中,舍此安求
?”有鉴于此,我们从卷帙浩繁的民国大师著作当中,精
心编选出版了这一套“大师讲堂系列丛书”,分辑印行,
以飨读者。原书初版多为繁体字竖排,重新排版字体转换
过程当中,难免会有鲁鱼亥豕之讹,还望读者不吝赐正。
吴伯雄,福建莆田人,1981年出生。2003年考入福建
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系,师从陈节教授。2006年获硕士
学位。同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师从王
水照先生。2009年7月获博士学位。同年9月进入福建师范
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工作。推崇“博学而无所成名
”。出版《论语择善》(九州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
选》(凤凰出版社)。
内容推荐
嵇文甫(1895—1963),河南汲县人,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为开拓中国哲学史及古代思想史学术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本书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晚明时期思想史的专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嵇文甫讲晚明思想史(精)/大师讲堂学术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嵇文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海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059157
开本 32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12
CIP核字 2019073190
中图分类号 B248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7
154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