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
内容
编辑推荐

郑光路编写的这本《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以详实的史料,多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抗战,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这段真实历史的长篇专著。本书涉及的历史跨度长(从抗战前夕到抗战胜利,一些历史人物身前身后事的结局则更长);地域广(从川军在全国各地抗日前线浴血奋战,到大后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悲壮的战场情景,乃至抗战前后四川的民风民俗、历史谜团)……

本书史料独特丰富、立论公正、实事求是。它不但可让读者了解国共合作背景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川军英勇惨烈的牺牲场面,也可让读者了解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种种感人至深的真实历史。

内容推荐

八年抗日战争中,四川有三百五十万军人出川参战,六十四万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占全国之首,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四川作为大后方,为八年抗战提供的财政粮赋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四川人民同全国同胞一起,以血肉之躯筑成一道国防长城!

郑光路编写的这本《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以翔实的史料,多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抗战的历程,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这段历史的长篇专著。阅读《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读者可了解国共合作背景下正面战场川军英勇奋战的壮烈场面以及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感人场景。

目录

第一章 抗战前夕的四川一

 1 刘湘出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一

刘湘入驻成都/1

刘湘和夫人“刘甫婆”/6

 2 刘湘与蒋介石

刘湘统一四川和“刘神仙”奇闻/11

“峨山训练团”的风渡/15

从“反共”到“联共”/19

 3 历史罕见的大饥荒

四川灾情引起国际关注/21

触目惊心的人吃人/25

空头“赈灾”与“拜神求雨”/27

 4 四川人民的抗日呼声

少城公园风情/30

茶馆里的“抗日”呼声/34

 5 成都打死日本人事件

成都的外国领事馆/38

刘湘反对日本人设领事馆/41

“大川饭店事件”震惊海内外/45

 6 四川的抗日救亡运动

“西安事变”的影响/50

“努力餐”和中共地下党/54

刘湘的支持和保护/59

第二章 抗战爆发了

 1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蒋介石决心“军队国家化”/62

卢沟桥炮声惊散“整军会议”/65

 2 从打内战到请缨抗战

川军将士的觉醒/69

国防会议刘湘请缨杀敌/74

川军慷慨出征/79

第三章 “淞沪会战”中的川军

 1 杨森和他的20军

杨森的“新川政”/86

20军十万火急赴上海/91

 2 20军血战上海

中日双方“剑拔弩张”/95

向文彬团恶战顿悟寺/100

林相侯团长英勇阵亡/104

20军死伤7000人/108

 3 43军26师喋血大场

“老套筒”扳机柄要用麻绳拴/111

解固基团长的“衣冠冢”/114

第四章 “南京保卫战”中的川军

 1 刘湘亲征到南京

刘湘带病出征/118

川军分割得七零八落/121

请命保卫首都南京/125

危难之际刘湘旧病复发/129

 2 泗安、广德阻击战

“敢死队”全部战死/131

广德防线失守/137

饶国华悲壮殉国/140

 3 南京失陷后失踪的川军

顽敌猖獗,南京失陷/142

川军失踪千古之谜/147

第五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1 将星陨落“万国医院”

蒋介石奖惩川军/150

抱病筹划“反攻芜湖”/154

“望帝魂归蜀道难”/157

刘夫人奔丧汉口/160

 2 揭开刘湘死因之谜

传闻之一:“反蒋事败被吓死”/163

传闻之二:“被蒋介石害死、毒死”/166

刘湘被害死的“奇谈怪论”/168

刘湘的“国葬”和毛泽东唁电/171

第六章 “台儿庄大战”中的川军

 1 22集团军紧急到山西

天寒地冻渡黄河/176  邓锡侯和朱德相遇/180

 2 川军处处被歧视

装备可怜无人肯要/184

被第五战区李宗仁收留/187

 3 川军打出了自己的威风

杀韩复榘振奋全国军心/191

两下店川军建奇功/193

范长江和《新华日报》记者的采访/196

 4 王铭章死战滕县孤城

蒋介石严令固守滕县/199

血与火中的拼命厮杀/202

王铭章以死报国/207

台儿庄大捷和王铭章葬礼/212

第七章 抗战中后期的川军

 1 蒋介石控制下的川军处境

蒋介石统一四川/218

“厕所标语”引起的风波/223

川军地雷战炸死日本中将/229

 2 李家钰血洒山西疆场

率部血战山西长治/234

深明大义主动殿后掩护友军/239

中伏击将军壮烈殉国/242

 3 川军为什么会成为“忠勇之师”

川军将士誓死报国/246

“无名英雄”的悲壮光辉/252

纪律严明深受百姓爱戴/256

 4 史沫特莱笔下保卫皖南的川军

第八章 大轰炸下的四川

 1 炸不垮的“陪都”

“中国敦刻尔克大撤退”/268

“五三”“五四”大轰炸/272

“大隧道惨案”/278

重庆赢得世界的尊敬/283

 2 巴山蜀水的“跑警报”

成都的“跑警报”/290

“抗战快餐”和“防护团”/296

日机轰炸四川其他市县/301

 3 四川惨烈的“空战”

“黄鸡婆”拼死战日机/306

成都关押日本战俘的秘闻/312

轰轰烈烈的“献机运动”/314

苏联志愿航空队和美国“飞虎队”/319

第九章 巨大贡献和惨烈牺牲

 1 中国抗战最主要的物质支撑

震惊一时的成都“抢米事件”/323

市长杨全宇之死/328

吃“观音土”也要先交公粮/332

 2 350万川军64万多人伤亡

自愿出征事例举不胜举/337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343

出征人数和伤亡人数全国第一/349

 3 四川人民对川军的全力支持

“抓壮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352

兵役署长程泽润之死/358

“伤兵之友”和红十字会的贡献/361

 4 “献金运动”催人泪下

冯玉祥奔走川南推动“献金”/365

成都“献金”活动实录/372

 5 四川对抗战的贡献难以尽述

支撑中国高校、工厂的内迁/376

抗战时期中国电影的大后方/381

血汗浸泡成的“特种工程”/383

尾声 抗战丰碑必将永垂青史

 1 抗战胜利浸透川人血泪

 2 抗战丰碑永在人民心中

试读章节

刘甫婆嫁到刘家后起早摸黑、吃苦耐劳、节俭度日,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用……刘湘去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时,她一个人支撑门户孝养公婆,还把绩麻纺线凑起来的钱,两百文三百文地带给刘湘打零用。刘湘当了大官后,她还是爱穿件旧蓝布衫,脑壳后头蓄着四川农村妇女常见的俗称“大粑粑”的发髻,农家本色未改。她还自己浆衣洗裳、烧茶煮饭……这些,都令人不得不翘大拇指夸赞。

曾在刘湘幕府当过女“参议官”的秦德君老人,摆过刘甫婆许多有趣的龙门阵:

刘甫婆比刘湘还大几岁,十分泼辣。刘湘有个参谋长郭昌明,40岁才安家,和一位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结婚。初上任时,郭参谋长带着年轻妻子到刘湘家拜见刘湘夫人。他们一进门就看见一位很朴素的农村妇女在埋头洗衣服。郭夫人上前问:“大嫂,军长夫人在家吗?”那位“大嫂”抬起头来,没有答话。进屋把围裙解下,从容地走出门到郭夫人的面前,双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冷冷问道:“你看看。我像个军长夫人吗?”然后又尖酸地反问:“你是哪家的小婆娘?”

原来,在刘湘幕府里凡是出现年轻漂亮的女子,刘甫婆都一概叫人家是“小婆娘”(小老婆之意)……郭夫人回头抓住郭参谋长大哭大闹,一口咬定郭昌明是有妇之夫骗了她,不然军长夫人为啥子把她叫做“小婆娘”呢?

刘湘习惯召集高级官员到他家客厅议事,刘甫婆最喜欢偷听壁角。这些官员有时趁刘湘不在,故意你一言、我一语编造刘湘找小老婆的故事刺激她,惹她吃醋出洋相……她在窗外越听越生气,经常怒不可遏闯进客厅,把茶杯、茶壶、烟盒、花瓶、古玩摆设、桌椅等等砸得稀巴烂。要是此时刘湘进来碰上了,就会对夫人一阵拳打脚踢。尽管刘甫婆满脸眼泪,但看见刘湘因为打她累得大汗淋漓。她就赶忙端来热水,绞出湿毛巾给丈夫擦汗,还拿来蒲扇给丈夫扇风……惹得大家捂着嘴巴鼻子忍不住地笑。

刘湘想治她,只有在经济上卡她,家庭开支每月只给100元,想逼她主动退位。可是夫人要人不要钱,要权不要财。她的亲信周晓岚、刘树臣都是她的亲戚,管理枪支、弹药。刘湘部下任何一个师长、旅长不通过这哼哈二将,就拿不到一枪一弹。而刘夫人自己极能吃苦,也不在乎钱,她在家里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烧锅做饭……还要兼搞副业,喂猪喂鸡,什么都做,就是不准刘湘讨小老婆。她自己因为从事体力劳动,身体也练得结结实实的……因此,刘湘始终拿夫人没有办法。

刘甫婆当上四川“头号夫人”后,农家妇女朴实勤劳之风未改很被人称赞,所以她曾担任四川省“新生活运动总会”地方分会的会长。许多人都说: “刘甫婆堪当此任,有资格!”

但刘甫婆也难改农村“土老肥”习气。最引起众议的是说她贪财,买田买地。据说买得太多了嫌写契约麻烦,就印了很多空白契约,买时填上一张就了事……

刘甫婆购田买地可能还不算凶的。作者下力气详查史料:川军23军军长刘存厚和他的3个师长,每人在郫县都买有3000亩良田;下面很多旅长、团长,也都在郫县购置田地100亩以上……湘老家大邑,军人户数只占全县总户数的3%不到,却占有大邑县66%的田地。全县每户军人的田地平均有3000亩之多,最大的一户拥有的田地达3万亩之巨!

难怪一个中国记者1932年就这样写道:“刘湘是以军纪严格知名的,但是他的部属在所驻的防区里却为所欲为……这些四川的王爷生活豪华、妻妾成群,大多拥有堂皇的住宅,购置沃土良田……”

据说,电务处长王用宾为刘物色了一个聪慧的华美女校学生,刘湘也有些动心。但那女学生晓得刘甫婆不仅是母老虎,更是专吃醋的“河东狮”,吓得宁死也不肯答应。

P9-10

序言

四川抗战历史研究的严重缺失

抗日战争,是第二次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英勇悲壮的民族解放战争。

以抗战为题材的书籍虽然不少,但全面、系统介绍大后方四川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功绩的书,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十分少见,尤其是高品位、高质量,并适合广大普通读者和青少年阅读的,更是空白。

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士兵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成兵”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其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均占全国抗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无论是抗战时期中华民国首脑人物蒋介石,还是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都曾对四川人民和川军抗战作出过高度评价。

1945年10月,中共《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感谢四川人民》,其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

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的责任……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此外各种捐税捐献,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负担……仅从这些简略的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几千万四川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忍饥耐寒、共赴国难,《新华日报》社论还说,四川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为中国民族复兴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所以,缺少四川大抗战的抗战史,绝不是一部完整的中国抗战史。四川大抗战,是中国抗战史上鲜血浸透、必不可少的一页!

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美化侵略战争,不断著书立说篡改历史。他们的言论对日本青少年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每年都有日本军国主义遗老遗少身着当年日军军服,高唱日军战歌,在供奉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牌位的靖国神社内,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挑衅示威……

而我们国内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抗战文物、雕塑、遗迹却被破坏殆尽。60多年前鲜血浸透的历史,已被淡化、遗忘……《中国青年报》曾以“你所知道的抗战历史”为题作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是45岁以下的青少年,调查结果让人吃惊:青少年对抗战历史的“无知化”比例惊人。  四川抗战历史“无知化”情况更让人不安。作者曾问过许多年轻人,有些还是大学生:“你们晓不晓得四川人为抗战作过什么贡献?”一些人茫茫然,一些人则嘻嘻哈哈:“啥贡献?拉壮丁嘛,还有王保长、卢队长调戏三嫂子嘛!啊,还有那个疯疯癫癫的哈儿军长、司令,穿女人内裤乱唱川戏,朝大炮头屙尿嘛……”

仅仅谴责日本政府在教科书等问题上不敢正视历史,是不够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教育后代的计划和想法,关键是我们自己怎么样教育后人。我们的前辈,曾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现在的《国歌》),用血肉筑成长城去浴血奋战。如果现今的中国人不知国耻、国难,不了解前辈们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惨烈牺牲,那不但很可悲,甚至是很危险的事。

我们天天在说要提倡爱国主义,如果我们对自己抵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如此轻易地遗忘,所谓“爱国主义”,只是一句口号。

我们天天在说要热爱家乡,如果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的抗战史,都如此轻易遗忘,所谓“热爱家乡”更只是一句空话。

所以,四川大抗战这段历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当浓墨重彩,大书特书。从大的角度讲,它可充实中国抗战史;就是仅从宣传四川、宣传成都的角度出发,也意义巨大。难道四川、成都除了被人常说的风景名胜、盖碗茶、麻辣烫、串串香,还有“三步一个林青霞、五步一个张曼玉”的“成都美眉”等,就没有更值得宣传的东西了?

对历史的无知和遗忘,对一个国家而言,是不可宽恕的亵渎。如何传承民族记忆而使国家强大,是当今不少国家的文化界和政府非常重视的大事。不少国家不仅在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上郑重其事,而且让历史记忆再现于公共场所和文艺作品中:如博物馆、广场、街巷、雕塑及小说、影视作品……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反思。

值得欣慰的是,如何客观公正地描述和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及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川的历史作用,近年不再成为研究写作的“禁区”和“盲区”,已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作者的这本《四川大抗战》,或可算作这方面的一次努力。

本书的鲜明特色和叙事方法

本书初稿《川人大抗战》,2005年2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作为中国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重点推荐书目,国内有上百家刊物、报纸、网络转载此书。如“民革”中央机关报《团结报》,中共中央统战部网,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刊物《党的建设》等,都曾隆重介绍或转摘此书。海外美国、加拿大等众多网络,也曾转摘、评论。

国内东方卫视、四川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都曾据此作专题节目,制成电视或广播剧系列播出。《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发表多篇文章,认为“川人抗战”应成为“城市精神”。

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大理石上,镌刻的文字介绍中,有“录自《川人大抗战》”的说明。

由于本书引起重大反响并得到各界读者广泛好评,荣获四川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四川文学奖”。本书成为许多学术论文的常用参考资料。

必须强调的是,展现在读者手中的这本《四川大抗战》,并不是《川人大抗战》的简单再版。作者费大力气,许多章节基本上都是重写,增补了非常多的珍贵史料及图片。所以,《四川大抗战》更为严谨、充实;可读性和史学价值,比《川人大抗战》更好。

作者以详实的史料,多视角、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四川大抗战,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这段真实历史的长篇专著。本书涉及的历史跨度长(从抗战前夕到抗战胜利,一些历史人物身前身后事的结局则更长);地域广(从川军在全国各地抗日前线浴血奋战,到大后方的四川);方面多(涉及历史人物、事件、悲壮的战场情景,乃至抗战前后四川的民风民俗、历史谜团)……

本书史料独特丰富、立论公正、实事求是。它不但可让读者了解国共合作背景下,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川军英勇惨烈的牺牲场面,也可让读者了解抗战时期大后方民众共赴国难的种种感人至深的真实历史。

本书的价值,不仅仅是叙述了四川有史以来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宣传了真实的四川抗战时期形象,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抗战史作了很重要的充实,对提倡爱国主义等各个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作者一贯主张学习和发扬司马迁《史记》那种“文史结合”的优良传统。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尽量以“大历史观”完成这部书稿。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以长时间、远距离、多角度地去反映真实历史;坚持用历史真相不带主观偏见地去还原历史。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经受得起历史的检验。

第二,本书极具真实性、史料性和学术价值。

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作者以数年时间潜心研读各种相关史籍,并在四川各处实地考察,采访了大量川军老战士、高级将领的后代及许多各方面的知情者。作者坚持以现在已很罕见的第一手资料(原始档案、报刊、亲历者回忆等)为主来再现历史,绝不采用常见的那种人云亦云、“以论代史”简单化的叙述方式,避免史学著述中常见的那种薄于史实、重于评论的大缺陷。

第三,从研究方法和写作技巧上讲,坚持“让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相统一”。

历史著作,如果“摆杂货摊”一样平铺直叙地罗列史料,搞成干枯的“论文”式,对作者而言当然写作时更省事和简易,但将使读者感到非常枯燥乏味而难以“卒读”。

从198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所谓“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许多研究者们,从过去“现代化”的枯燥理论分析模式,已回归到通过“叙事”(narrative)和细节再现的研究方法,即把读者引进历史“事件”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来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注重“叙事性”和“文学性”。

其实这些西方所谓“叙事史学”的“最新成果”,在中国是古已有之——这就是司马迁老先生留传下来的“文史结合”的中国优秀史学传统,其史学性和文学性堪称楷模。

中国抗战时期的历史,是广大读者盼望了解真相的一种“大众历史”,更不应只停留在学术殿堂,供少数专家学者“把玩”。如能把真实史料通过情景描写、人物活动和对话的文学叙事方式来解说,则生动得多。这就是近年来不少学者倡导的“让学术研究和生动的表现形式相统一”。

本书绝不故作高深、玩弄理论。尽量以朴实、鲜活、大众化的语言,把原本十分复杂、枯燥的史料,以生动而简明的情景化、细节化的形式来描述,使史料细节的真实性和描述的文学性相结合,使之能达到一种“大俗大雅”:即学术性、严肃性、故事性、趣味性、通俗性的完美结合。

需要强调的是:书中情景化、细节化、人物对话,并非凭空虚构。在关键、重要的部分,则更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原始性、学术性,决不因“文采”而妄加改动。

作者在作宏大历史叙述时,以类似“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特别重视真实历史的感人细节。所以作者笔下的历史,不干瘪枯燥,而是有血有肉。表现的历史真实而鲜活,艺术地再现那段荡气回肠的真实历史“画面”。

另一方面,作者虽然尽量使本书能成为通俗的“大众读物”,但作者是以“治史”的严肃态度写作本书的。“持之有故、言之有据”,是作者的写作原则。书中所述内容都有严密的史实根据,并严格按照学术性文章要求,加以注释以标明资料出处。所以,本书雅俗共赏,不仅具有大众读物特色,也是一部严肃的史学著作。

第四,本书配有涉及四川大抗战的珍贵历史照片二百多幅(许多是首次面世),使其文图并茂更引人入胜,极富收藏价值。  至于这本书能否达到以上目的,尚望各界读者不吝教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被遗忘的抗战史(四川大抗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光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87844
开本 16开
页数 4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7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1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