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蚕桑丝织的产生发展与西传(精)
内容
作者简介
杨群章,男,1931年生,四川仁寿人,复旦大学世界史专业研究生毕业。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西亚研究所所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社科评奖组评审专家、国务院学位点检查专家组(西南地区)成员、国家教委博士基金课题和跨世纪人才工程项目通讯评审人、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作者长期从事世界史、中外关系史和马列著作的教学与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课题:《伊朗通史》,主编《伊朗通史·萨珊朝伊朗》;国家教委课题:《伊朗伊斯兰革命和地区霸权主义》,结题报告获得了国内专家的肯定;四川省课题:《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主编《中外文化俯瞰》。参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此书先作为大学教材出版,后被列入“中国文库”。曾主持编写《中学历史词典》和成套大专院校历史教材。译著《刚果王国史》。
其著作与论文曾获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奖励。《全面改革历史学研究生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1年第3期)获得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中国蚕、桑、丝织的产生与发展
一 嫘祖养蚕说
二 丝织成为全国性产业——商代
三 蚕、桑、丝一织的全面发展——周代
四 丝织生产的第一个高峰——两汉
五 乱世中的蚕桑丝织——魏晋南北朝
六 丝织生产的第二个高峰——唐宋
七 丝织官作坊的畸形发展——元代
八 丝织生产的新高峰——明清
九 当代中国的蚕桑丝织
第三章 中国蚕、桑、丝织技术的不断创新
一 植桑
二 养蚕和缫丝
三 织机
四 织品和刺绣
五 涑、染
第四章 古代的中西交通
一 先秦时代的中西交通
二 丝绸之路
第五章 我国丝绸的西传
一 木乃伊头发上的丝束——丝绸入埃及
二 米底式衣裳——丝绸入伊朗
三 凯尔特贵族墓中的丝绸——丝绸入欧洲
四 希腊艺术品上的服饰——丝绸入希腊
五 罗马城内的丝绸市场——丝绸入罗马
第六章 蚕桑丝织技术在新疆的传播
一 河西走廊的蚕桑丝织业
二 新疆蚕桑丝织技术的传播人
三 传鲐一公主
第七章 我国养蚕技术的西传
一 拜占庭皇帝派人偷蚕种
二 伊朗养蚕晚拜占庭近百年
第八章 中国丝织技术的西传
一 提花机和踏蹑的西传
二 西传丝织技术的阿拉伯人
三 西传丝织技术的拜占庭人
第九章 结束语
附录一 丝绸之路(两汉至元)
附录二 众文明之间的长远联系
后记
作者简介
导语
蚕桑丝织作为中国的伟大发明,迄今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本书的出版对于全面保护、研究、传承中国蚕桑丝织文化,推动蚕桑丝织走向国际,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具有积极作用。本书根据考古资料、文献记载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讲述了中国蚕桑、丝织的产生、发展和外传历程,论述了蚕桑、丝织产业对“丝绸之路”的建设,促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与世界的商贸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传播中华文明,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所起的重要作用。
内容推荐
绚丽的中国丝绸,美若天上虹霓,几千年来持续发展,不断外传;造福国人,惠及全球。本著作根据考古资料、文献记载,同时吸收国内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论述了中国蚕桑、丝织的产生与发展及其技术的不断创新历程;介绍了先秦时代的中西交通、丝绸之路和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蚕桑丝织技术、养蚕技术的传播情况,极具史料、史学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蚕桑丝织的产生发展与西传(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群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70507696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59
CIP核字 2018272519
中图分类号 TS14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9
172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