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五四细节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小见大,从鲜为人注意的细节切入,分析五四运动爆发必然中的偶然因素、曹、陆、章的“卖国贼”身份,军警的表现,五四当日的者和领导权等问题。
抚今追昔,探寻“巴黎五四”的遗踪旧迹,感受百年前中国劳工、战士的义无反顾和慷慨捐躯,讲述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内部的摩擦和龌龊,以及巴黎留学生、工人的呐喊与奔走。
正看反观,展示国民对五四纪念的忌避和压制,讨论五四“反卖国精神”的潜伏、涌动和爆发,以及国民对五四阐释的力不从心。
本书希望通过一些的视角,对老生常谈的五四运动做出一点令人信服、耳目一新的阐述。
作者简介
陈占彪,陕西韩城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任职于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思想文化、当代文化、汉文化圈国家与中国关系。主持国家课题一项,出版著作多部。
目录
前言 举抗日爱国旗
五四细节
星期天
烈日炎炎、尘雾滚滚
芮恩施去门头沟了
白旗
为曹、陆、章“出丧”
“欣然同意”是
两个“换文”的原委
还有“二十一条”旧账
说他卖国,拿证据来
“我之亲日,并非媚日”
老前辈
“难道我们做官的就不爱国”?
“火起,请学生速整队归去!”
优待?虐待?
军警跪地哀求学生不要演讲
火柴
曹家放火,嫁祸栽赃?
“他要我快跑去买盒火柴”
高师的“秘密小会”
文北大,武高师
迎面一砖,当头一杆,浑身臭蛋
“我们到检厅自,判什么罪,情愿领受”
巴黎五四
博迪古公园:捐躯
既有“劳工”,更有“战士”
中国对“一战”没有任何贡献?
“嫁给他一定很好”
迟到的认可
吕特蒂旅馆:内讧
代表席位之争
汪精卫:“我要当你面打他耳光”
哲人厅:对话
“二十一条”是不是你陆徵祥签的字?
王正廷:“不得自由虽不死不如死”
“设令诸公变更态度,将若之何?”
圣克卢医院:阻签
病气交加避医院
签,还是不签?
围堵陆徵祥
拒签对德和约的国家
圣日耳曼宫:完约
东邻有拒我单签奥约之意
只说陆代表“跟山东人一齐受苦”
五四精神
青年节的设置和重置
向蒋委员长和同志献旗
“人民却偏不肯忘记五四”
“反卖国”精神的潜伏、涌动和爆发
“他们”对于学生的希望
“反帝”精神压倒“反政府”精神
“×朝忌避五四的社会革命的精神”
反抗国内的法西斯压迫者
国民党的“五四批判”
“时代变迁论”与“远离政治论”
你国民党有种骂骂五四看
国民党的五四阐释
“链条之一环”和“洪流之一支”
五四为国民革命所启示?
孙中山“监临”五四?
国民党党员蔡元培“同志”
五四为国民党改组做了准备
成败迥异的阐释
附录 用强力拥护公理
序言
举抗日爱国旗
五四运动,转眼百年。
一百年前,率先觉悟的学生奔走于前,闻义而动的工
商阶层奋起于后,全国上下,发扬踔厉,各行各业,各奋
公诚,汇成了一股气势磅礴的爱国洪流。
一百年来,对于五四运动,我们或微言大义,或大而
化之,或胡戴高帽,或乱打棒子,或故弄玄虚,或敲打边
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明显的问题含混化。
那么,五四运动最大的特征是什么?一言以蔽之:五
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陈独秀就说,“如若有人问
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大概的答词必然是爱国救国”。
胡适亦云,“五四运动是青年爱国运动”,它“完全是青
年人爱国思想暴露”。
“把我们的眼泪,化作太平洋的洪水,淹没那区区三
岛吧!”(蔷薇园主编订:《五四历史演义》,上海读书
生活出版社1937年版,第120页)五四因抗日而激起,抗日
为五四之目的。景学铸云:“此次运动,爱国为其唯一目
标,抗日实为触发动力。”梁敬錞有云,“这场运动,乃
中华整个民族意识——抗日复权的意识——的觉醒,怒火
的爆发”。抗战时期,罗家伦也在五四运动中找到了抗日
的源头,他称,“全中华民族抗日的大纛,是五四运动首
先举起来的”。
可见,五四运动是一场以抗日为中心的爱国运动,舍
此爱国运动之性质而太谈、奢谈五四,无异于缘木求鱼、
舍本求末。
五四运动中有小学生决议不购食日制之奶糖,有牙医
明白标示“不医仇人”,有海宁父老开会削去陆宗舆乡籍
,并为其勒“卖国贼”石碑,有南洋同学提议开除章宗祥
学籍,并在校中铸像惩奸……为了抗日除奸,人人身体力
行。
就连被举国视为“卖国贼”的章宗祥的年仅十二岁的
堂弟章宗传,亦愤然立下弃奸兴国之誓言。五四后,章宗
传立誓云:“进忠良而弃奸佞,灭日本而兴祖国,弃我身
而致力国家,是我之志也。我身体弱而不能为将,虽然,
我亦必死而后已也。夫关壮穆、岳武穆之志,亦惟此数字
耳,惟能行之耳。章宗传必行此数言,汝毋为奸臣,汝亦
毋忘此数言。中华民国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即阴历九月廿一
日,时年十二岁。”(沈宗瀚:《沈宗瀚自述》,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0-61页)
更可贵者,即便处于社会边缘的“三教九流”,如妓
女、伶人、扒手、乞丐、帮会、苦力、囚犯辈都能激发天
良,担责兴亡。
上海“花界”的林黛玉、笑意、艳情、花娟娟、洪第
、金第等数十名歌妓号召同行于“二十一条”日本通牒中
国的“国耻纪念日”停止歌宴一天,以志纪念。各家门首
,俱粘贴“五月九日国耻”字样。并互相劝告,此后购用
国货,以免利权外溢。
又有妓女妙莲者,以五十元捐助国民大会,印制《敬
告花界同胞书》,分发各处妓院,其中说道:“我们中国
到了将亡未亡的时候了,现在所以未亡,全仗一点国民的
志气。”并对花界同行提出八条倡议:“一请花界哀恳各
界,一致救护被捕爱国学生。一请花界同胞不购日本货。
一请花界同胞,不可收受日本纸币。一请花界同胞,将波
兰、朝鲜亡国苦处,择要印在局票后面。一请花界同胞,
将国耻纪念二十一条,印在请客票后面。一请花界同胞,
劝人文明抵制,不可稍有暴烈行为。一请花界同胞,普劝
我商家,国货万万不可涨价。一请花界同胞,量力捐助国
民大会,及学生联合会经费。”
待到上海罢市之时,青楼亦积极响应罢市号召。名妓
鉴冰停止营业,门前贴一红纸条,大书“谢征救国”四字
。非但罢市,鉴冰、笑意、金书玉、妙莲诸名妓还组织“
青楼救国团”,散发传单。其中称:“我们花界,斯业虽
贱,爱国则一。愿我同胞,抱定宗旨,坚持到底。国贼弗
除,学生不放,誓死不休。第一要紧,切勿暴动。如遇日
人,佯作不见,倘伊寻事,逆来顺受。莫堕奸计,至要至
要。特此奉告。青楼救国团泣告。”还有的积极参与维持
秩序,有名妓花云玉偕小花园妓女蕙勤,驾汽车驰行大马
路、四马路一带,车上插有白旗,书“警告同胞切勿暴动
”等字。鉴冰等妓又于福州路230号倚虹楼番菜馆隔壁设学
生饮茶休息所,犒劳学生。门前张一大纸,上书:“青岛
问题发生,各界一致罢歇,学生为国热忱,吾界不忍坐息
,敬备箪食壶浆,为君充饥解热。并非沽誉钓名,不过稍
尽绵力。妓界泣告。”
……
更有囚犯不吃日本咸鱼。“工部局之改过局内囚犯因
饭菜中有咸鱼一盆,系日本货,众见之不愿食。皆日此东
洋鱼也云。”(以上“三教九流”之爱国义行,皆选自海
上闲人:《上海罢市实录》,公义社1919年版)
从以上社会诸阶层表现的爱国热忱,足见人心不死。
只要人心不死,中国就有希望。
可以说,爱国主义,是五四留给人们的最重要的遗产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尤当学习、继承和发扬。
可是,在信息和交通高度发达,四海几乎成一家,认
同方式多元(性别、宗教、年龄,甚至疾病),“国家相
对弱化”([日]入江昭:《我们生活的时代》,王勇萍译
,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第105页)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强
调国家、民族吗?周策纵说,美国研究民族主义的学者谢
弗教授(Boyd C.Shafer)所著《民族主义的各种面貌:
新现实与旧神话》(Faces of Nationalism: New
Realities and Old Myths,1972年,纽约)一书,对于
民族主义的历史及其在现代各国的趋势,作过精密分析,
他的结论认为:“虽然有人期望国际主义和世界政府,但
绝大多数人还情愿受‘民族国家’的保护。”“照目前中
国的处境看来,‘五四’时代知识分子和一般大众热忱抵
抗外国侵略,保障领土主权完整的传统,也许还会受到重
视。至少在可见的将来还会如此。试问目前有哪一个国家
肯放弃这些呢?”(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繁体再
版自序》,陈永明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6年版,第
17页)美国总统特朗普高举“美国优先”的大旗,英国首
相特雷莎·梅积极推动英国脱欧,哪一个是为了别国别人
着想?
这本小书主要由三个篇章构成,分别是五四细节、巴
黎五四、五四精神,希望能从一些特别的角度对“老生常
谈”的五四运动做出一点较为新鲜的论述。为避繁琐,本
书删去了一些较为常见的文献出处,只保留一些较稀见的
引文的出处。
今蒙复旦大学出版社垂青而得以出版,为五四百年贺
,不胜荣幸也。
陈占彪
2018年7月31日
导语
本书从五四运动中人们所忽视的“细节”(星期天、白旗、老前辈、火柴等)出发,对五四运动中必然中的偶然因素,对曹、陆、章的评价,军警的表现,五四当日的领导权等做了令人信服、耳目一新的分析;同时从“五四节日化”即“青年节”的历史变迁这一特殊视角入手,分析了五四运动之后至抗战时期乃至国共内战时期,有关五四精神的阐发与运用。本书配有数十幅插图,部分插图较为稀见,行文深入浅出,有助于打破人们对五四的“刻板印象”,同时也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谨以此书纪念100年前那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精彩页
197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的“五四”六十周年座谈会上,当年的“五四青年”杨东莼先生说:“社会科学院写一本历史书,给青年人看看,但不要写八股文。现在有人还写八股文,写来写去还是那么几句,历史书要有事实,有形象,感染、教育青年人。”
今天,我们关于“五四运动”是不是“还是那么几句”呢?比如,5月4日那天,京城十三所高校三千余名学生,愤慨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受挫,焦灼于日本将接手德国在山东的“利益”和“特权”,聚集天安门,游行使馆区,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数十年来,这一有关“五四”的表述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对于1919年5月4日那天发生的事情,虽然不同人的回忆、叙述一定会有“小出入”,但在“大关节”上还是八九不离十的,脉络也大致清晰。也就是说,关于五月四日的学生运动,我们向来就有或只有大框架、粗线条,远看宏伟壮观,然而,待到接近它时,却又模糊不堪,可谓“草色遥看近却无”。因此,要做到杨东莼所说的“有事实”,进而要做到“有形象”,又谈何容易。
怎么办呢?于是,我们需要细节,寻找、回味,甚至思考那一星半点、生动可感的细节,唯有如此,方能使那模糊的“五四”清晰起来,使抽象的“五四”具体起来。然而,细节的意义也许还不局限于此,它看似无关宏旨,有时却举足轻重。通过对细节的“把玩”,甚至可以纠正我们关于“五四”的一些“刻板印象”。
且让我们看看“五四”当日游行中的几个细节。
星期天
烈日炎炎、尘雾滚滚
关于1919年5月4日那天的天气情况,1954年,当年的三十二名被捕者之一杨振声这样回忆道:
5月4日是个无风的晴天,却总觉得头上是一天风云。
“头上是一天风云”自然是五四当日,及五四之后的“心理感受”,不过,五四当天是一个“无风的晴天”,晴天确是晴天,当然也有人说那天是刮过风的。
我们且看当年的气象记录。当时的报纸不像今天的报纸,报头并没有天气预报,但在1919年5月5日《晨报》记者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当初的天气情形:“昨日为星期日,天气晴朗。”这样的记载应当是准确的。再查《鲁迅日记》,这天的天气状况是:“昙。”记载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5月4日这天是个好天气,天空应当还飘有些白云。
这个良好的天气状况并不为人注意,但这样的天气与学生那天的一系列行动其实有着重要的关联。
这一天,天安门广场前“聚集着这个祖国的大群愠怒的儿女”。在晴天的时候,人们常常感觉不到晴天为我们省去的很多麻烦。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学生游行不是在5月4日,而是在三天前的5月1日,将会怎样?5月1日,北京可是一个雨天,而且“午后大风”,假如在这样一个既刮风又下雨的天气状态下,三千京城学子还能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天安门广场吗?在这种情况下,云集到天安门广场的学生还能激昂地打出标语、散发传单、发表演讲、高呼口号吗?旁观的市民还能“环集如堵”吗?然而,那天天气晴朗,一切就可以如历史上所描述的那样发生了。
天气不光影响人们的行动,而且影响人们的心情。也许除了寻求诗意的诗人、期待丰收的农夫之外,雨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总是让人觉得压抑、沉闷,而晴天则让人显得轻松、爽朗。五四当日学生的激动、激昂和激烈或许与那个晴天不无关系。
这又是5月的一天。
5月的北京,正值春夏之交,但5月4日那天的天气状况绝不是想象中的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北京四五月天气,多半燥热。”那天早晨有些微凉,午后就显得燥热。“刚入5月的北京天气,一清早虽还有点微凉之感,午间却已烦热,也正是初穿单衣的首夏。”“快近十时,阳光渐热,大家拥立谈论,额汗蒸发。”早晨十时人都要出汗,更何况学生的集会和游行正是午后天气正热的时分。
再看陈其樵日记中的五四天气。5月4日的天气“晴暖”,“前日着棉,今日着单,北京气候之不定如此!”第二天,5月5日,天气变成“晴热”了,“天气忽然大热,如在伏天”。可见其时北京5月初天气之热。
P3-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五四细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占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141979
开本 32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3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366
CIP核字 2019038899
中图分类号 K261.109
丛书名
印张 8.13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