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古典舞蹈的和品格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五章,以“品格”作为基石,多元性、多角度对中国古典舞文化传承中的形态和意识层面进行了深刻论述,尤其重视审美分析背后的哲学研究,为中国古典舞风韵奠定科学性的理论根基,是一部适用于舞蹈专业学生和研究学者参考的理论书籍。 作者简介 罗斌,艺术学博士后、舞蹈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秘书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舞蹈“荷花奖”“桃李杯”舞蹈比赛、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全国性比赛的策划、评委。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等职。 著有《贾作光自传》(主要作者)、《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戴爱莲:我的艺术与生活》、《澳门舞蹈》(澳门艺术丛书)等;发表《中国古典舞的圆一一转旨趣》、《傩舞研究略议》等论文和评论文章近百篇;担任国家重点艺术科研项目《中国傩舞文化研究》、《图文珍典——中国民间舞珍贵资料的图象研究》、《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保护政策研究》等主要负责人、撰稿人。 目录 序言 引言 第一章 “和”——中国古典舞蹈形态的独特品格 一、中国古典舞的概念界定 二、“和”的概念界定 三、中国古典舞形态的古今流变与我的视点 第二章 “和”品格与中国古典舞蹈的形态解析 一、中国古典舞的形态演进 二、“和”品格与中国古典舞之形态剖析 (一)“圆”一“转”——中国古典舞的根本动律 (二)“子午阴阳”“反身而诚”——中国古典舞的辩证运动观 (三)“以意为帅”——中国古典舞人体运动之“和”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中国古典舞蹈形态“和”品格的理性内核 一、“天人合一”、中正圆融——中国古典舞“和”品格的哲学底蕴 (一)“天道”“人道”,合而为一:人与自然之“和” (二)政通人和,取法“中庸”:人与社会之“和” 二、“阴阳相契”“离合始反”——中国古典舞“和”品格的美学旨趣 (一)“以一身之体,应太虚之气”:“气化”理论是中国古典舞的运动审美观 (二)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中的阴阳五行观念7l (三)经络学说在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中的审美意义 三、“和”——中国古典舞审美品格之一 (一)兼容并包,以传道统——中国古典舞“和”品格的舞蹈本体构成 (二)中国古典舞人体运动法则的“和”观念 第四章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规限 一、道家的知识论与艺术的关系 二、中国传统的艺术观 三、宇宙、天地的“意境”观 第五章 当代中国古典舞发生学意义探讨 一、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概念范畴 二、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发生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典舞蹈的和品格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罗斌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23184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4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首版时间 | 2019-07-01 |
印刷时间 | 201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2 |
CIP核字 | 2019135331 |
中图分类号 | J722.4 |
丛书名 | |
印张 | 10.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