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完善我国住宅社会保障体系为宗旨,以不断改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为出发点,运用系统动力学、博弈论、社会排斥原理、项目融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中的前沿理论,紧密结合国内外廉租住房建设管理的实践,对廉租住房的供给模式、廉租对象的界定标准、廉租住房的配租标准、廉租住房的金融体系、廉租住房的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作为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 图书 | 廉租住房纵览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以完善我国住宅社会保障体系为宗旨,以不断改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为出发点,运用系统动力学、博弈论、社会排斥原理、项目融资、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中的前沿理论,紧密结合国内外廉租住房建设管理的实践,对廉租住房的供给模式、廉租对象的界定标准、廉租住房的配租标准、廉租住房的金融体系、廉租住房的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作为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序言 我国目前正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时期,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经济起飞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间的差异随之趋于扩大。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对基尼系数取值的一般判断标准为:0.2以下为高度均等,0.2~0.3之间为相对均等,0.3~0.4之间差距相对合理,0.4以上则差距偏大。据国家税务部门测算,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达到O.459,超过国际公认警戒线0.400国家统计局城调队2004年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占城镇总人口10%,这些贫困家庭,消费水平低,生活质量差,靠自身能力难以改善住房条件。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住宅建设和人民居住条件改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随着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有明显改善,衣食住行尤其是居住条件,应有较多改善。”朱镕基同志也曾指出:“研究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消费热点,现在看来还是增加住宅建设、加快住宅制度的改革。”在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上,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与会国家一致承诺:“居住权是人权的基本内容之一,人人都应享有适当的住房。”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的重点是启动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可见,不断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我国政府对世界承诺的重大问题。 为了发展住宅产业,推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程度,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住房制度改革,并不断将改革推向深入。目前住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制,城市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房,最低收入者租住廉租房。日前公布的国务院(2003)18号令“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中要求:“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要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职能,切实保障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目前,商品房市场供需两旺,经济适用房项目也正在大规模地建设实施,相比之下,国内最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变成了一个关系全国住房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自《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颁布以来,全国各大中城市分别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而且许多城市已经开始执行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几个城市开始得比较早,保障覆盖面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 然而,国内的廉租住房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如下一些问题:①资金来源不稳定;②保障水平难于制定,容易产生“夹心层”;③城市大量流动人口使政府难于合理的界定保障对象的规模;④尚无一种合理的配租机制;⑤退出机制尚未建立。上述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城镇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 廉租住房供需中的上述诸多问题,急需专业人员从理论上进行探索,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起到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投资与房地产研究所和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同志们通过国内外廉租住房制度的比较研究,结合本地廉租房建设管理的实践,从理论的高度对廉租住房的供给模式、廉租对象的界定标准、廉租住房的配租标准、廉租住房的退出机制、廉租住房的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并富有成就的研究,针对我国目前廉租住房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对目前廉租住房建设管理系统进行模拟,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在系统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廉租住房建设管理系统及其实现的总目标,分析各种廉租住房运行机制的优缺点和所需要的实施环境和政策支持。 我认为《廉租住房纵览》一书研究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研究过程科学合理,研究结论真实可信,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是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读罢全书深深感到作者遵循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吸取了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的精华,体现了我国最低收入阶层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愿望。本书的出版对政府主管部门和实践工作者深入研究我国廉租住房制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具有以下社会经济意义: (1)有助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将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2)有助于我国廉租住房建设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加快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的建立,促进住宅产业升级和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3)建立完善的廉租住房理论体系,对原有理论体系进行了拓展,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廉租住房建设管理规范化必要性的认识。 (4)有助于体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廉租住房纵览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晓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207278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10 |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9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632.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