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印证心灵传承不朽--现代文学的诗史哲学品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借鉴人文学科前沿理论资源,主要从文、史、哲等多维视野,探索与阐发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文学史观建构、文学史现象缘起与生成、作家精神与艺术世界构造、文本创造机制的奥秘等重要学术命题。主要内容如下:(1)以准确、明晰、凝练的笔触,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诗、史、哲学品质,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中寻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支点。(2)以开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识,探究中国现代文学史重要现象的内在生成机制与复杂展现,发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3)以点与面的融会贯通,反思既有文学史写作与编撰的利弊得失;探究文学史写作和编撰何以实现自身的学术经典化;重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固有知识谱系、价值理念与意义系统,立足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与编撰,探究中国文学一体化和内生型学术研究范式;重新追索并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深层价值内涵与人文诉求。(4)探索现代中国经典作家的自我完型与创造源的生成,发掘“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的东西。(5)在现代经典作品的“诗与真”中,发掘历史本事、价值取向与艺术虚构等维度的氤氲互生,在历史、文本、观念的多维视野中提炼中国现代文学重要作品的创造内涵、复杂底蕴与经典品质。
作者简介
贾振勇,1970年生,山东滨州人,文学博士。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兼任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伤与中国现代作家独创性关系研究”等课题,主持并主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郭沫若的(女神)与(屈原)》。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新华文摘》转载3篇),出版《理性与革命:中国左翼文学的文化阐释》《郭沫若的最后29年》等著作10余部,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
目录
前言
上篇 在观念世界探索奇点
第一章 文学史的限度、挑战与理想
一、文学史,及其不满
二、写什么,怎么写
三、“重写文学史”的二次革命
四、印证心灵,传承不朽
第二章 民国文学史:新的研究范式在崛起
一、既有研究范式创新乏力
二、历史观的改造与文学观的整合
三、中国文学一体化与内生型研究范式
第三章 中西“会通”机制与现代文学的“半殖民性”
一、从常识中来,到历史深处去
二、民族自卑感、历史悲情叙事与文化矛盾心理
三、在“会通”视野探索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创新可能
第四章 何谓“父亲”?为什么要反对“父亲”
一、从“初始经验”到“实质部分”
二、五四:反对专制的、异化的“父亲”
三、“天性的爱”:鲁迅的独特眼光
四、情感与理智:现代文学家们的敬与畏、爱与恨
第五章 捕捉诗性地理的光与影
一、区域文学理论建构的可能与限度
二、理论与实践:在文化的单元中探寻、在比较的平台上发掘
三、常与变:一切坚固的东西终将烟消云散
第六章 理性越位与中国左翼文学的观念建构
一、文艺的自律性与意识形态的总体性
二、实用主义姿态与“乌托邦”想象
三、理性的僭妄与期待
四、战胜精神专制的,正是精神的革命
中篇 在作家领地寻找奇迹
第七章 从虚妄返归真实:鲁迅生命尽处的“梦与怒”
一、再谈鲁迅的“转变”
二、“懂世故而不世故”
三、“一生不曾屈服,临死还要战斗”
四、“在梦与怒之间是他文字最美满的境界”
第八章 诗与真:20世纪40年代的郭沫若及其抗战历史剧
一、“愤怒出诗人”:政治遇挫与艺术移情
二、“政治檄文中的一个高峰”:审美对黑暗政治的抗议
三、“把人当作人”:人文颂诗与乌托邦想象
第九章 创伤体验与茅盾早期小说
一、“矛盾”起源于童年
二、政治创伤与文学想象力的解放
三、创伤疗救与理性复苏
四、理性律令与审美想象的吊诡
五、观念枷锁与创造力的衰退
第十章 寻找真正的萧红:创伤·幻想·诗性智慧
一、萧红研究的难题与不确定性
二、创伤与退行
三、“只有不确定和未知的世界里才有天才的位置”
第十一章 文学史·杨逵形象·述史肌质
一、杨逵及其作品的已有文学史形象
二、提升述史“肌质”,丰富“杨逵形象”(上)
三、提升述史“肌质”,丰富“杨逵形象”(下)
第十二章 “武侠”金庸:反抗理念桎梏,回归文学本源
一、文学史价值等级与金庸登堂人室
二、既有评价尺度与金庸小说阐释有效性(上)
三、既有评价尺度与金庸小说阐释有效性(下)
四、“扩展了文学理想国”
五、回归文学的基本价值、意义和功能
下篇 在文本洞天感悟奇妙
第十三章 《伤逝》:“娜拉出走”与现代女性解放神话
一、“娜拉出走”与鲁迅的质疑
二、对男性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批判
三、两难的历史语境
第十四章 《蚀》:作为主题与象征的“性与革命”
一、性与革命: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象征
二、心路历程:追求一动摇一幻灭
三、另类革命浪漫蒂克
第十五章 重读《沉沦》:“病”的隐喻与先锋
一、主人公的结局:不是问题的问题
二、“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
三、站在巨人肩上的巨人
第十六章 《星》:当审美遭遇政治,当娜拉遭遇革命
一、政治理性与审美意识能否和谐共生
二、革命引导下人性觉醒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的选择
三、革命启蒙的统摄性、包孕性与复杂性的艺术展现
第十七章 日月不出,爝火何熄:《狂人日记》百年祭
一、“中国人一向自诩的精神文明第一次受到了最‘无赖’的怒骂”
二、“血红的书面,虽然有些黯澹,但它的精神似乎是不能磨灭的,翻开来一看,依旧一个字一个字都象用刀刻在木上的一样”
三、“所谓‘日月出而爝火熄’,正是我们要求的命运。——但是日月一时不出,爝火总不令他一时熄去”
四、“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第十八章 意识形态想象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一、作为问题框架的意识形态想象
二、“党派圣哲”的追求
三、“真理战士”的限度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印证心灵传承不朽--现代文学的诗史哲学品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贾振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98972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28
CIP核字 2018229630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