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女儿经(典藏纪念版)(精)/程乃珊小说系列
内容
作者简介
程乃珊,1946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全家迁居香港,50年代中期,又举家返回上海。父母亲都是4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和外语造诣,对她影响颇深。1965年程乃珊从上海教育学院英语专科毕业,任中学教师20年之久。1979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1982年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有《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1991年始穿梭于沪港两地,涉足传媒和纪实写作,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差异和渊源,代表作有《双城之恋》《老香港》《上海街情话》等。她还关注上海文化的研究和纪实,先后出版了《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上海先生》等上海系列纪实散文集。
后记
乃珊,我爱你
乃珊走得太匆忙,她有许多构思想要付诸文字,但没
能如愿。她太热爱写作了,太热爱生活了,她感到写作是
她的最大享受,一支笔一张纸为她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任她自由翱翔,所以她说:“一天不写几个字,这一天
就白活了。”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六个月中,手写与口述相
结合共写了十一万字。她太敬业了。
她太热爱上海,太热爱静安区了。她出生在静安区,
老宅在静安区,嫁到静安区,最后归宿仍在静安区。她写
老上海没有做作,没有虚构,没有凭想象,就是像流水荡
漾一样从她笔端潺潺流到纸上。看她写的文章就像在听她
讲故事一样流畅。她写她的家庭几代人的崛起,在家庭环
境的熏陶与感染下,她具备了一个从中产家庭走出来的女
性所具有的宽容、率直、善良、睿智、孝顺的品质。因此
,她有广大的读者群,她的作品无须刻意的吹捧,读者是
最有发言权的。
她从香港回上海定居后不再是专业作家了,但她毫不
在乎。一个好心人对刚回上海的乃珊说:“你可以申请专
业作家了呀,你原来不就是专业作家吗?”乃珊说:“专
业作家是少数人认可,而作品是靠大多数读者认可的。优
越的条件会使我变懒。”好心人说:“那么你是为了稿费
吧?”乃珊说:“谁不要稿费?我不会装清高,但我要是
为生活而写作的话,早就饿死了,稿费要隔两三个月甚至
半年一年才付,且稿酬标准又低,你认为我是为糊口而写
作吗?我现在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比你低吧!作家是
用作品说话的,我不是街边卖伪劣商品的小贩,要一群撬
边模子撬边。”这也是激励她努力写作的动力。她自嘲地
说:“我自认是专业作家,是我‘爸爸’(丈夫)批准的,
是我‘爸爸’发工资给我的。我生活得很舒心,我有稳定
的家庭,这足够了。我想的不是趋炎附势,而是抓紧有限
时间把心里要说的话一一流淌在笔端。上海要写的东西写
不完,单单静安区还有许多老故事可挖掘,一条老弄堂,
一幢老房子,一位老人都有他们的故事。”她观察极为仔
细,认真做笔记,收集资料,她从香港回上海后基本上每
年出一本书,都能上排行榜。她对自己的作品珍爱有加,
每出版一本书,拿到样书后就一直拿在手中反复阅读,疼
爱至极。她会在书中看出哪里被改过了,哪里被删了,哪
位责编是尽责的,她可以非常准确地指出。在电子通讯不
太发达的时期,她的稿子基本上都由我送到出版社,再从
责任编辑手中拿回来需修改或修改好的稿子(包括拿稿酬)
,这些额外的琐事都不需要她操心,她只要安心写作。
夏天,乃珊早上五点左右起来梳洗后即开始写作,我
为她准备早餐,待她可告一小段落时即进早餐,用毕后继
续写作,直到吃午饭;下午和晚上是访友、采访、娱乐、
应酬;晚上是从不写东西的,保证休息。冬天起床稍迟,
但写作规律一如既往。她坐到书桌前就会思潮涌动,不容
别人打扰,这时如果我要她去吃早饭她就会大发脾气,我
只能悄悄地走开,自己识相,等着她来吃早饭。等到她来
吃时就会气呼呼地对我说:“谢谢侬,我在写东西时你不
要来打岔好哦?!”我只好不响,闷头吃早饭,过一会儿
她会主动说:“爸爸,对不起,我不欢喜在写得起劲的辰
光有人来干扰……”然后她会说:“爸爸你抱抱我。”我
们的气氛很和谐。她说:“你抱我一下,就像大地母亲给
安泰俄斯力量一样,也给了我力量。”
自从乃珊走上写作道路后,她是全身心地投入,一心
扑到写作上,生活的料理自然是由我担当。她生活的自理
能力较差,她讨厌进厨房,讨厌做繁杂的工作,所以她的
鞋带永远系不好。她在香港生活工作的十来年中,很少在
家吃饭,与朋友相约聚会为多数,既可采访又可聊天解闷
。凡在家里,我不在时,她就只吃水果。每天去中环上班
需坐一小时的渡轮,在港外浅码头上岸,走过一条近千米
的能避风雨的长廊即到中环,不会经过太阳暴晒和雨淋,
但这就需要多多走路。当时她才一百斤多一点,确实很辛
苦。但香港的这段生活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补上了插队的
一课,这为她回沪后写就了一本对比香港与上海的《双城
之恋》打下了基础。当时她就提出了社会的稳定要像橄榄
一样,中间部分是中产阶级,这部分多了,社会就稳定了
。这观点因在当时提出过早,被删除了,而日本的报纸《
朝日新闻》上却发表了她的这个观点。
乃珊从香港返回上海后,开始用纪实的笔法来抒发她
的感受,首先她用大量图片充实她的文字,既能说明问题
,印证文字的真实性,又可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
她感到老上海是个写不完的题材,她开始从老上海传承下
的许多优秀建筑、历史人物等着手开始她的纪实写作。曾
有人说她“写老上海是没有出路的”,但乃珊却认准了这
条路,一直走下去。表演艺术家秦怡老师曾说:“乃珊是
八十年代后小资情调的开拓者。”
乃珊的写作完全是爱好,她曾说:“我写的东西只要
读者喜欢,我就满足了,我不奢望流芳百世。”但她写的
《蓝屋》、《穷街》、《女儿经》对一些六十岁上下的读
者来说却
目录
女儿经
穷街
风流人物
秋天的盼望
后记/严尔纯
精彩页

美乐村,地处闹中取静的康德路,从前是美乐保险公司的职员宿舍。如今,住户中的老美乐,已所存无几了。弄内三排三层楼的新式里弄房子,每幢房子的间隔还算宽敞明亮,因而虽则房前没有小花圃之类,整个弄堂还是显得整齐而有气派,不同于一般的租地造房的弄堂房子那样拥挤且嘈杂。须知,“美乐”从前,也是一家大企业呢!
当然,现今美乐村住户中极少是一家独居一幢的,因而哪家的厨房内,都起码横着三四架煤气灶。到了华灯初上的时刻,每一家的后门。内,都传出起油锅声、剁砧板声、聊天声,免不了还有吵架声,好不热闹。
在开始起第一阵西北风时,这种后门内传出的各种声响,在黑幽幽、冷飕飕的弄堂内更是清晰且富有吸引力,引得那些在人影稀少的弄内匆匆赶路的迟归者,更是加快步伐朝自家家门赶去,未及踩到门口就开始早早地摸索着钥匙。这种景象,会激得你不由自主地想哼一曲《甜蜜的家》!可惜中国人又有一句老话,叫“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此刻六号门牌的后门内,相对要冷清些,在这南北贴墙共搁着三只煤气灶的厨房内,只沈家姆妈一人在忙碌着。
沈家姆妈差两年就六十了,然而风姿犹存,让人一眼就看出年轻时准是出过风头的漂亮女人。她一头浓密的头发染烫得乌黑油亮,微微有点发福的身材使她显得很富态,白净生嫩的皮肤毫无老斑、色素之类的痕迹,以至人们都认为她顶多不出五十。她身穿家常的咖啡色滚本色边的小腰窄袖的中式衬绒袄,围着一条茶巾改制的颜色鲜亮的饭单,整个人显得干净利落,精明能干。这时,紧贴着她的另一口煤气灶上,文火炖着的一壶水开始咝咝作响了。
“吴家好婆,水开了!”沈家姆妈仰脖叫了一声,随着一声声苏州腔的小调声,吴家好婆,一位七十多岁却依然腰骨笔直,一头银发梳得一丝不乱的老太,进厨房了。
“今朝有点冷了,这西北风一吹,大闸蟹的壳就硬了,味道也好了。”
沈家姆妈麻利地三下两下盛起一碗浓油涮酱的红烧排骨,一边与老邻居敷衍着:“大闸蟹是吃不起了,看行情今年不卖到二十元一斤,是过不了门的。”
吴老太开始细细地审视着沈家姆妈的夜饭菜:“唷,小菜不错嘛,怎么,今朝请毛脚女婿。吃夜饭?对了,说起毛脚女婿,小唐好像长远没有来了,在忙着准备做新官人了?”
沈家姆妈把个水龙头开得好大,吴老太的后半句话,都淹没在哗哗的水流中了。
吴老太却依然一个劲地唠叨着:“是得抓紧办,你们的老二也有三十三了吧?阿拉吴先生去台湾那阵,我也不过三十五,与你们的老大同年,老早三个小囡养好了!”吴先生解放前夕带着相好走了。虽然这是三十几年前的伤心账,但吴老太每每提起,总有点闷闷不乐。“还是你家沈先生好,老老实实的,看见你是一帖药!”她羡慕地对老邻居说。 “老实有啥用?一世发不了财!”沈家姆妈没好气地说。沈先生就是太老实,“美乐”合营后,调入人民银行。“反右”整风那阵,真的会老老实实向领导提啥意见,虽然“右派”帽子总算没戴上,到底后来给调到东北林场的一家人民银行去做到如今。
“你这不好怪沈先生。沈先生他也是时运不好呀。从前,吴先生调台湾分公司时,不是原要带着沈先生一块走的,你们自己那时新婚,不愿分开嘛!否则……”
沈家姆妈不耐烦地打断了她的话头:“人要真能算命就好了!”她最犯忌提“从前”了,一提“从前”,她就感到“触气”,觉得心里堵得难受。
“你沈先生快退休了吧?相差几年就早点退了算了,一个人在千里之外,可怜巴巴的。这两个铜钿,就不要去算它了!”吴老太就这点“拎不清”,讲话由着自己的性子,也不看看别人的脸色神情,揣摸一下人家是否愿意接这个话题。
果然,沈家姆妈脸有愠色了:“我的吴家姆妈!我怎能和你比?你如今有丈夫和三个孩子月月给你寄侨汇,我可靠的是沈先生那几张死钞票开销了。如今自由市场上,鳊鱼都要卖到三元二角一斤,像阿拉这种既不是发还户头。,又不会摆小摊头卖牛仔裤的,这两个铜钿再不算算用,这日子是没法过了!”
吴老太碰了只橡皮钉子,才感到自己话说得造次了,讪讪地转了话题。“喏,”她用嘴唇努了努北墙下那架孤零零、冷清清的煤气灶,“张家女人这几日天天绕着我转,你知道为的啥?原来要我给她的那个女儿介绍男朋友,点名是要外边的。……”(P3-5)
导语
程乃珊的小说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善于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折射出上海滩上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女儿经(典藏纪念版)(精)/程乃珊小说系列》收录了《女儿经》《穷街》《秋天的盼望》等作品。
内容推荐
上海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城市,传奇的上海孕育了不少传奇的女性。作为一位“眷怀洋场氤氲、咀嚼海上风华的上海小资情调的先河女性”,程乃珊用她手中的一支笔,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上海的文字。《女儿经》收录其中篇代表作《女儿经》、《穷街》、《风流人物》、《秋天的盼望》。作者以隽永清新的情调、细腻的笔触,状写了上海大都市的一代青年的情感与追求,特别是对市民阶层女性生活的刻画入木三分。小说所散发出的淡淡哀愁与幽幽迷惘,在上海这座大都市的衬托下,具有一种独特的上海味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女儿经(典藏纪念版)(精)/程乃珊小说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乃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71286
开本 32开
页数 3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19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28
CIP核字 2019095927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6
153
2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