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先秦汉唐诗赋论稿
内容
作者简介
冷卫国,1969年生,山东平度人,1998年获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华书局(1998—2003年)、中国海洋大学(2004—2016年)工作,2005年评为教授,2012—2013年,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2016年调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等。
目录
上编 先秦两汉诗歌
先驱的悲歌与史哲的覃思——试论从变雅到老子思想的贯通与演进
论屈原艺术思维的文化生成
新的艺术思维范型——神话、《诗经》、屈原艺术思维异同比较
屈骚艺术特质发微——兼论屈原艺术思维的独创性
关于《迢迢牵牛星》释读的两个问题——兼及庾信《七夕诗》与苏轼《渔家傲·七夕》词
礼乐制度史视野下的汉代歌诗研究——读赵敏俐《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中编 汉魏六朝赋学批评
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对象与分期
“文章西汉两司马”的赋学批评
“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论扬雄的赋学批评
刘向刘歆赋学批评发微
赋中论赋:汉代赋学批评的另一种形式
论建安时期的赋学批评
玄学的兴盛与正始赋学批评的时代特征
左思《三都赋》及其辞赋观
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
夏侯湛以“味”论赋
“繁华”与“有益”——试论葛洪赋学批评的二重性
东晋赋学批评的分期及时代特征
元嘉赋学批评:沉寂中的渐变与拓新
晋宋诗赋札记二则
论永明时期的赋学批评
刘勰的赋学思想
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
下编 唐代诗歌及文学批评
合南北文学之两长——论庾信辞赋及其辞赋观的先导意义
李白《蜀道难》历代主题说平议——兼论李白与《文选》赋的关系及其“以赋为诗”的艺术特征
文本细读与中国古典诗歌的阐释问题——以白居易、李商隐的两首诗歌为例
李贺诗歌现象三论
方以智,圆而神——读卢盛江《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
后记
导语
冷卫国著的《先秦汉唐诗赋论稿》是作者发表的部分论文的汇集,分为三编:先秦两汉诗歌、汉魏六朝赋学批评、唐代诗歌及文学批评。上编主要描述了从《诗经》“变雅”到老子思想的嬗变之迹,从艺术思维角度揭示了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质。中编则于繁复的史料中探赜索隐,分析了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刘向、刘歆、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等,勾勒了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基本脉络。下编以李白、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的具体作品为例,探讨了古典诗歌释读的原则问题。全书从文本细读和历史脉络出发,对先秦至唐的诗与赋这两大文类有关问题进行了研析剖判。
内容推荐
冷卫国著的《先秦汉唐诗赋论稿》分为三编:先秦两汉诗歌、汉魏六朝赋学批评、唐代诗歌及文学批评。上编主要从思想史角度描述了由《诗经》的“变雅”到《老子》思想的嬗变之迹,从艺术思维角度揭示了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质。中编则于繁复的史料中探赜索隐,分析了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刘向、刘歆、萧梁皇族的赋学批评等,勾勒了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的基本脉络。下编以李白、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的具体作品为例,探讨了古典诗歌释读的原则问题。全书从文本细读和历史脉络出发,对先秦汉唐诗赋这两大文类进行了研析剖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先秦汉唐诗赋论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冷卫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28746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2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568
CIP核字 2018168632
中图分类号 I207.227.2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