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内容
编辑推荐

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阎步克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与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
   本书荣获“首届长江读书奖专家著作奖”。

作者简介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史学论文百余篇。

目录

第一章  问题与前提
 第一节  关于士大夫的“二重角色”
 第二节  问题:学士与文吏的分与合
第二章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一节  “士”字的初形与初义
 第二节  封建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三节  事·学·族
第三章  封建士大夫的政治文化传统——“礼”
 第一节  礼治:“俗”“法”之间
 第二节  礼治:尊尊、亲亲与贤贤
 第三节  礼治:“和而不同”
第四章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一节  学士与文吏的分化
 第二节  “礼治”传统与“三统”分化
第五章  儒法之争
 第一节  法家的法治学说
 第二节  儒家的礼治学说
 第三节  荀子的兼综礼法
第六章  文吏政治与秦帝国的兴亡
 第一节  军国主义传统与文吏政治
 第二节  秦政优劣论:文吏政治的限度
第七章  “无为”与“长者”
 第一节  “清静无为”与“重厚长者”
 第二节  “恍惚”与“恬淡”:“君人南面术”的限度
第八章  “独尊儒术”下的汉政变迁
 第一节  “文敝”的救治:“反质”
 第二节  “文质彬彬”
 第三节  汉儒的政治批判
 第四节  汉政的变迁
第九章  “奉天法古”的王莽“新政”
 第一节  “霸王道杂之”
 第二节  汉儒的“奉天法古”
 第三节  “新政”及其破灭
第十章  儒生与文吏的融合:士大夫政治的定型
 第一节  东汉的“经术”与“吏化”
 第二节  儒法合流
 第三节  儒生与文吏的融合:吐大夫政治的定型
第十一章  结论与推论
 第一节  全书的结论
 第二节  初步的推论
 第三节  几点余论
后记

导语

中华帝国的官僚政治是以文士兼为官僚的“士大夫”为治国者,士大夫阶层的存在,是一种独特政治文化形态的体现。阎步克著的这本《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就这种“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展开叙述,由此来对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和机制加以解析。本书适用于历史及政治文化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步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51881
开本 16开
页数 459
版次 3
装订 精装
字数 425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1996-05-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764
CIP核字 2014282054
中图分类号 D691.71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5
出版地 北京
236
165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