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关于虚构对象的实在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  存在
二  本体论
三  实在论/反实在论
  第二节  指称虚构对象现象与实在论
一  指称虚构对象现象与实在论语义学
二  罗素式反实在论策略
三  弗雷格式反实在论策略
四  亚当斯式反实在论策略
五  布洛克式反实在论策略
六  埃弗雷特式反实在论策略
  第三节  存在量化虚构对象现象与实在论
一  存在量化虚构对象现象与实在论语义学
二  辛迪卡式反实在论策略
三  马尔库斯式反实在论策略
  第四节  意向虚构对象现象与实在论
一  意向虚构对象现象与实在论解释
二  拉珀波特式反实在论策略
  第五节  总结
第二章  如何评价虚构对象理论
  第一节  形上学理论评价标准
一  清晰性标准
二  一致性标准
三  解释力标准
四  简单性标准
  第二节  虚构对象理论评价标准
一  基础问题和范畴区分
二  消解矛盾
三  解释资料
  第三节  总结
第三章  观念主义和柏拉图主义
  第一节  观念主义
一  观念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二  对观念主义的评价
三  评价汇总
  第二节  柏拉图主义(I):沃尔特斯多夫的理论
一  作为类型的虚构对象
二  虚构对象的存在条件和同一化条件
三  虚构对象的内部属性与外部属性
四  理论评价
五  评价汇总
  第三节  柏拉图主义(II):帕森斯的理论
一  如何构建一个对象理论
二  对象理论
三  虚构对象理论
四  理论评价
五  评价汇总
  第四节  柏拉图主义(III):扎尔塔的理论
一  抽象对象理论
二  虚构对象理论
三  理论评价
四  评价汇总
  第五节  总结
第四章  可能主义和创造主义
  第一节  可能主义
一  可能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二  对可能主义的评价
三  评价汇总
  第二节  创造主义
一  创造主义及其代表人物
二  素朴创造主义
三  精致创造主义
四  对精致创造主义的评价
五  评价汇总
第五章  柏拉图主义的创造主义转向
  第一节  扎尔塔:抽象对象理论的创造主义解释
一  作为属性模式的虚构对象
二  虚构对象之实然存在性
三  理论评价
  第二节  沃特里尼:柏拉图主义与创造主义的综合
一  相同文本不同角色思想实验
二  综合型虚构对象理论
三  理论评价
  第三节  结语
第六章  合取创造主义理念
  第一节  经典创造主义
一  何谓“作者
二  何谓“经典创造主义
  第二节  创造者判定难题
一  不可区分情形设计
二  单角色创造假说
三  双角色创造假说
四  创造者判定难题
  第三节  合取创造主义
一  合取创造主义信条
二  合取创造主义动机
三  无创造者判定难题
四  质疑与回应
  第四节  总结
第七章  基于虚构属性的合取创造主义虚构对象理论
  第一节  存在的一般性依赖条件
一  开始存在
二  继续存在
三  可能存在
  第二节  虚构属性
一  内部真理与虚构属性
二  虚构属性的同一化条件
三  虚构属性的区分标准
  第三节  同一化条件与识别方法
一  同一化条件
二  识别方法
  第四节  故事
一  故事及其同一化条件
二  故事的存在条件
三  故事与纯粹虚构对象
  第五节  范畴区分
一  虚构对象与真实对象
二  纯粹虚构对象与历史虚构对象
三  纯粹虚构对象与虚构的虚构对象
  第六节  资料解释
一  创造性真理
二  意向性真理
三  普通外部真理
四  本质虚构性真理
五  内部真理
六本质内部性真理
  第七节  一致性与简单性
一  一致性
二  简单性
  第八节  理论评价
第八章  接续主义虚构名字指称理论
  第一节  指称难题和主要解决方案
一  指称难题
二  无指称理论
三  全指称理论
四  评价
  第二节  接续主义指称理论
一  接续主义
二  接续主义指称观
三  虚构名字与接续主义指称
四  可能的质疑及回应
  第三节  总结
结语
附录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