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电视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电视从诞生以来,就以前所未有的范围和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颠覆传统的主体性构建模式。电视传播中受众的主体性是交叉主体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主体性,是通过对社会领域的标准化和对私人领域的社会化而实现的人的主体性。因此,探讨电视传媒与受众的主体性,是当下传媒理论中关注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向培凤著的《电视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精)》着眼于哲学上人的主体性,综合运用哲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结合翔实的案例数据,对电视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从主体和客体概念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分析了传播属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而且重点阐发和分析了电视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特征、主体性构建机制和现实途径。 作者简介 向培凤,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者长期工作在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和电视剧制作一线,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其中,主持策划制作的系列电视纪录片《楚国八百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视新闻《生命之舟》等多件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主体性——从哲学视角到传播学视角 一、主体与客体 二、主体性与人的本质:从哲学视角到传播学视角 三、传播属性与主体内在规定性 1.传播的属性与人的主体性 2.主体规定性与传播 第二章 电视传播与受众主体性构建特征 一、主体发展的新空间 1.感官比例的改变和主体性的发展 2.电视传受关系的本质是主体间性 3.新媒体的出现对电视受众的主体性提出挑战 二、电视受众主体性的表现特征 1.交叉主体的形成 2.双重消费主体的形成 3.通过社会领域的标准化和私人领域的社会化来影响人的主体性 三、电视受众主体性的典型误读:电视消解主体 第三章 虚拟主体与电视受众主体性构建机制 一、虚拟主体的确立 1.整合日常生活 2.符号消费与价值实现的统一 3.虚拟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受众主体性构建机制 1.符号一主体性萌芽的土壤 2.结构一主体性框架的搭建 3.行动一主体自主性的确立 三、电视受众的主体性构建机制 1.主体信息的片段化获取 2.主体价值观的隐喻式引导 3.主体功能的感官式延伸 第四章 电视构建受众的主体性的现实途径 一、创造公共空间,搭建主体性构建平台 1.电视通过公众舆论影响公共领域 2.强化电视公共服务功能与公共领域构建 3.电视的公共服务和我国公共领域构建 二、推行公共立意,培养主体的自觉意识 三、建立能动的传受关系,使受众成为主动创造的主体 四、弥合边界断裂,实现人的总体性 1.设置有利于沟通的议程 2.建立有利于思考的中介 3.构建自由自觉的主体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主体性建构逻辑——以《如果爱Ⅱ》为例 一、“互联网+”媒介环境下的电视概况 1.“互联网+”重构电视的生态链 2.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 3.主体性:娱乐浪潮下的自我坚守 二、电视真人秀及《如果爱》收视率概况 1.《如果爱》的制作背景 2.第2季《如果爱》收视率分析 3.两季《如果爱》收视率对比 三、微观层面:稀缺的优质内容能够满足主体更多需求 1.悬念式的故事设置 2.设计游戏规则 3.营造戏剧冲突 4.观众存量影响全期表现 5.观众兴趣的挖掘与捕捉 四、宏观层面:树立“产品”思维 1.传统纸媒的运用 2.全媒体打通多屏收看 3.互动方式:建立能动的传受关系 第六章 电视新闻评论的受众主体性构建路径——以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为例 一、互联网时代:观点新闻引领主体思考 二、观点时代:搭建意见平台丰富受众主体选择维度 三、议程设置:让媒体关注点和受众兴奋点良性互动 四、评论态:构建具有电视特质的新闻评论 五、对电视评论生存空间的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导语 电视从诞生以来,就以前所未有的范围和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颠覆传统的主体性构建模式。它在改变人们的感官比例和人们的时空观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改变人们的认知能力、体悟能力和抉择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电视传播是通过繁衍大众化传播而沉淀主体间传播关系的传播形式。电视传播中受众的主体性是交叉主体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主体性,是通过对社会领域的标准化和对私人领域的社会化而实现的人的主体性。电视培养了双重消费者,即媒介的消费者和电视展出商品的消费者。因此,探讨电视传媒与受众的主体性,是当下传媒理论中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向培凤著的《电视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精)》不仅从主体和客体概念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分析了传播属性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而且重点阐发和分析了电视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特征、主体性构建机制和现实途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电视传播与受众的主体性构建(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向培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856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18 |
CIP核字 | 2018281984 |
中图分类号 | G22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7 |
宽 | 177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