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长安呓语
内容
试读章节

累死了……

回到我的屋子里,这是我每天望着天花板都要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

我叫沐阳,今年二十三岁,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一样,在这个大城市的角落里像蟑螂、老鼠一样肮脏地生存着,在每一天的晚上都要为了明天的工作而发愁,为了那一平方米8000元的房价而把尊严和良知丢到流浪的野狗们盘踞的垃圾场里,然后咬着牙坚持着这苟延残喘的生活。对我而言,爱情早就不过是生活的屁,我从来都不会去指望,也不想去拥有,因为对我而言,值得拥有的只是现在,我身边的啤酒、劣质香烟、牛肉干、方便面和放着英超比赛的破电视。

我深深地给自己灌了一口啤酒,捋了捋我又脏又油的刘海,看着窗外的晚霞和初升的月亮,我突然感觉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孤寂。我住的这个地方很偏偏僻,房子狭窄拥挤。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是这个地方价格便宜,而且最主要的是这里十分安静,好像是这一带经常是黑社会或者变态杀人犯处理尸体的地点,所以即使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压力再大,他们也不愿意在这里居住讨个晦气。

而我不一样,不仅没有信用卡没有她,没有二十四小时热水的家,我甚至没有一把破木吉他,有的只是一个满目疮痍的青春和一条贱命。我什么都不在乎,我好像从很久以前开始,就对这个世界绝望了,我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仅仅为了每个周末,看着我心爱的利物浦和曼城多赢几场球。所以我喜欢这里,喜欢这弥漫着潮湿的霉味的小空间,喜欢楼下苍蝇虫子飞舞的垃圾堆的这独来独往没有任何人打扰的生活。

喝完这瓶酒,我又到了每天的“李毅吧”时间了。在没有英超的日子,我每天晚上最大的乐趣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刷着百度李毅吧,看着那些和我一样的屌丝们,为了生活而幻想、伪装,在点击率和回复量里寻找着满足和存在感,看着琴叔啊一大口内涵啊他们的小说,然后给自己一个理由,嘲笑他们的生活,并且自我满足。

我抠下一块脚皮,放到鼻子上深深地满足地闻了闻,笑着叼着抽了半截的白塔山,看着琴叔最新章节,王浩和何娟为了周末打得不可开交,真过瘾啊。这群傻帽,整天不干点有意思的事儿,就知道在学校里拉帮结派打打杀杀,还上升到生命理想的高度,哪像我自在,自己当自己的皇帝,想干啥就干啥,从来不会有人敢挑战我的权威。哈哈,我就是这个地儿的王!有我在,谁都不敢来这片地上像我一样潇洒地活着。

“吱呀”一声,我突然一愣,赶忙把酷狗音乐里放着的龚琳娜的《金箍棒》给关掉,这是野猫来偷吃鱼的节奏?

我把门打开,探出去脑袋观望了一下。

“你好!”  一个个子不是很高的,但是长得很亲切漂亮的女生甜甜地向我打了一个招呼。

“呃,你,你是?”我有些不知所措,我不擅长和女生打交道,尤其是和漂亮热情的女生,在她们面前我总是会不由自主地自卑和尴尬,所以我一直尽量让自己的生活远离这样的女人,屌丝注定孤独一生。

女孩甜甜地一笑:“我叫施茜,我刚来到这个城市,是一个中学教师哦,今天才搬到这里来的。希望以后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好邻居,很高兴认识你,也拜托你以后能多多关照我。”

女孩说完,还双手合十地冲我摇摇手,好像一个日本动漫里的女配角那样乖巧有礼貌。

我什么也没说,愣了一会儿,把门关上,回到我的电脑旁。

摇摇头冲自己说,没事儿,不就是一个女人么,我还能怕她把我吃了?日子还是一样的过,不要紧张,她管不着我,我还会是那样潇洒而自在地活着的。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却没有预想中的那种慌乱和紧张,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坦然,仿佛一切都是应该发生的顺理成章的事儿一般,甚至,我对未来的某种可能有着一些隐隐兴奋的期待。

P3-5

后记

就这样吧

就这样吧,《长安呓语》就这样结束吧。

当我敲下这句话的时候,仿佛吐出了身体里的最后一口浊气一般,有一种解脱的畅快感。

这本书,是我2012年7月中旬之后计划写的,本来打算历时三个月就写完,结果由于自己懒,而那段时间又忙于学业以及沉溺于指弹的苦海,一不小心写了十个半月,直到今天,2013~6月2日星期日的凌晨三点才正式写完。而如今,当初计划写的许多主题,大都被我忘了,只有《鲁迪、奥斯汀还有上帝》一文,是当时计划好要写的。

这本书里的《九月·梧桐树下的邂逅》一诗,在2012年9月19号星期五的晚上,在西北大学2306号教室里,偷偷地看着当时我身边坐着的恋人动笔写下的。至今还记得写完后的动人的情愫,她看了之后给我竖起了大拇指,然后很认真地问我:“我是不是很能给你灵感?”

于是从那之后,我就一直在等待着自己的灵感,然后不断地记录自己的不同阶段的想法。思考、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情绪也一直经历着各种变化,比如有些在某人的撒娇和要求下不得不写的文章,写起来就让我觉得很累;后来慢慢地一个人孤独地穿行在小屋、宿舍、图书馆、食堂四个地方的时候,实在无趣只能自己想问题玩,写的时候带着一种发泄和排解苦闷的情绪;再到后来发生了一些十分苦痛的事情之后,我整个人陷入了一种极其低落的情绪,这个时候,写作变成了我对自己的一种反思坚持,想给一些人一些事情一些岁月一个交代。

虽然写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里始终都没有处在一个平静的状态,但是反观这本书,确实达到了我当时对这本书的寄望,希望它能带给读者们一份宁静,如呓语一般的轻柔舒缓,洗涤心灵的尘埃,回归到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所以,对于这本书的结尾,我觉得让自己很满意。

在写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字都花费了我很大的心血,但是我坚持没有把自己写好的文章寄往一些杂志期刊谋求发表。因为我希望,自己写作的时候,能用一种原始的心态,为了写作而写作,把最原始的自己以及自己的思想还原出来,尽量不要被任何人和事情左右。我认为,只有在这个状态下一无所有地创作,才能是最纯净的《长安呓语》。

也在这十个多月的日子里,我读了很多对我影响很大的书,比如《李敖杂文集》,比如《苏菲的世界》,还有很多很多像雷米、东野圭吾等优秀作家的小说,对我的思想影响很大。

在这十个月里,本来我对自己的作品,还有着几篇规划,曾经想写一篇《解剖西安》,描写一些我对西安的历史变迁以及当今的文化现实的认识,但是后来想想,自己毕竟在西安只是一个过客,计划中想写的内容容易引起许多有乡土情结的西安人民的不满,而且搬弄历史和文化的是非一不小心砸到自己的脚,以后就在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面前没资格抬头做人了,于是还是放弃了,变成了《长安长安》诗一首。还曾经想写过一篇关于台湾问题的杂文,不过后来通过在天涯台版的深入学习,觉得自己想写的问题也没多大意义,也不一定绝对正确,而且涉及政治问题比较敏感,不合适。再后来想写一篇关于对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责任以及未来认识,后来懒了,不想写了,还有初步计划此书时的许许多多的话题,都被我忘了,在这里,深深地怀念那些被我流产了的“孩子们”。

至于对这本书的未来预期,我其实从一开始就没准备希望通过它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因为我知道我决定写的内容在如今这个快节奏浮躁的时代是不会成为大家阅读的主流的,我只希望能尽可能地影响多一些的和我一样喜欢思考的善良的人们;我也没指望它能给我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因为首先我相信它的销量肯定不会干过那些毫无营养的玄幻言情小说,其次它也没办法像那些垃圾文学一样被人做成游戏拍成电视剧融入市场经济和商业化时代。

我写这本书,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不会过时的,不会让人看了之后不愿意再翻第二遍的书,而是希望人们能一直将它放在书桌上,当烦恼的时候,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共鸣和答案;当愉悦的时候,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更多的燃料。因为潮流我们是追不起的,一个作家如果想着一直去迎合和追逐潮流,最终只能把自己累死。我们对潮流只能有两个态度:要么等,等到有一天我们的文字成为潮流,在一定时间内产生影响力,要么超脱潮流,如同《瓦尔登湖》或者《苏菲的世界》一般的作品,能在岁月中一直奄奄一息地存在下去,日积月累,最后汇小溪而成汪洋。

而我对现在的文化产业的认识是,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主动或者被迫地都会接收到数不尽的信息,而信息已经渐渐地成了一个谎言和商业化的卖点了,我们的文字工作者们喜欢夸大,抹黑或者选择性的报道一些阴暗面的东西,创造一些博人眼球的话题,消费民众的单纯善良的情感,让人越来越多地充满对生活的抱怨和不满,而忽视了一种理性的社会责任,这真是极不好的。

所以这也是我想去创作《长安呓语》这么一本书,用自己真实的对生活的思考,去消费读者心中一些光明的美好的更重要的是真实的情感,能把大家的心灵回归到人之初性本善的阶段,然后善恶美丑再任由大家填充。

在我离开平果铝之后,身边的朋友总是换了一批又一批,身边的爱情总是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然后最终只剩下自己,背着吉他,默默地去启程,向生命的下一个阶段起航。而这些得到和失去,留给我的除了被时间磨平的欢乐的容颜和悲伤的眼泪之外,还有赤裸裸的成长。

而如今,我对成长的理解,就是一个人不断地觉得自己的过去是个白痴的过程,当初我觉得自己的文字写得太假,于是开始自己写诗和小说,后来又觉得自己的诗和小说太烂,于是高中的时候认真地写了一本文集,最后又觉得这本文集太虚伪,直接扔在了高中的教室里没拿走,去柳州复读的时候写了第一本文集《垂柳杂谈》,后来上了大学觉得《垂柳杂谈》一书太矫情,于是写了《平果铝》,后来又觉得《平果铝》写得太幼稚,于是写了这本《长安呓语》,而即使是在写《长安呓语》的时候,回头看看其中的一些散文,又觉得太极端。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觉得现在写的这本书很白痴,然后写一本新书或者从此再也不动笔了。

我们总是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太自以为是地想改变世界,而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是在被这个世界改变着。  而这个改变的过程,我认为可能是有三种原因,一种是我们累了,觉得懒得再去抗争了,于是索性就这样拉倒;或者是我们变了,完全地改变了对自己的理想的认识,走上了另一条我们没有想过的路;又或者是从前的我们已经死了,我们麻木地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

而如今,我对生活,依然有我自己的憧憬,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作家,写着自己的文集、小说、游记,得到别人的认可,过上富足的生活,然后可以带着自己爱的人去各地演讲,把我的思想和更多的人分享。然后有一天可以和一些朋友一起做一些电视节目,推销一些自己的音乐作品,开一些自己的小店。自由惬意地活着就好,没有那么多压力和烦恼。

在写书的过程中,我真心地赞美过很多美好的东西,也为一些自己没法释怀的东西深深地迷茫过,就像我在《存在的哲学》一文中说到的,我们其实都是这个世界上没有支配权的玩偶,只有选择权,如果我们选错了,我们可能会掉到深潭里,而掉到深潭里,如果我们就此灰心不动了只能被淹死,我们只有尽力地往前游,才可能生存下来。

写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很多阻碍,很多不理解,和不少至亲的人产生冲突,也没收到多少支持。写书的时候,我也十分痛苦过,也因为坚持写书失去了很多机会成本,所以我很感谢自己的坚持,像过往对自己的信仰的梦想、理念的坚持一般,我走到了最后。这本书,我花费的心血,比起《平果铝》一书只多不少,但是很多朋友却不再去关注我的文字了,这本书更像是我和过去的自己做伴驱赶孤独的过程,所以,再次感谢自己在每一个深夜和凌晨的坚持。

同时也感谢姚垚和王书婷同学为我的书义务设计封面,感谢我寥寥不多的读者们,感谢一大部分作品里不断催着我交作业的方便猫女士。谢谢你们,让这本书艰难但是成功地诞生了出来。虽然难产,但是我和书都活了下来。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回光返照似的会突然陷入一种婴儿的情怀,用单纯的清澈的双眼不断地看着这个世界的车水马龙,然后不由自主地想了很多很多莫名其妙的问题。

对于这本书,我对它最大的寄托,是希望它能成功地记录一个时代,记录从2012年7月12日到2013年6月2日这个时期,我真实的本质的存在,一个鲜活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里我的脉搏,幸福的伤悲的每一次跳动,不安的平静的每一次生命的闪亮,记录这个时期,我在生命中孤独的思考后留下来的灰烬。这种不平凡的意义和快乐,是不写书以及不读书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和体会的。

也许有一天,我累了,再也不想写东西了,我至少能看到自己的曾经的勇气,在其他事情上,给自己注入能量;也许有一天,我变了,我至少能看到曾经有这么一个自己,那么的白痴又那么的有趣,然后默默地放在心里,偶尔会对着风吹来的方向,陷入长久的沉默;也许有一天,我死了,再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美丽的谎言了,为了生存卑微地虚伪地疲惫地活着,我能看着这本书,仿佛看着一个与自己完全无关的另一个生命一般,潇洒地一笑。

而我的下一本书,我已经计划好了,是一本长篇小说,以记录90后的校园青春成长为主题,计划大概二十万字左右,题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也算是另一种记录自己的成长。

至于什么时候写,可能是暑假的时候,也可能是等我忙完自己的学业在大四的空闲期写,也可能我工作了以后写,也可能有一天我把这个计划忘了,一高兴就不写了。生活嘛,就是这样,随性才能真正地快乐。

而现在,我是真的累了,关于自己未来的计划,我想安安静静地让自己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把这些精力和时间拿出来,过好自己的正常的生活,做好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对我而言,只要不需要这样复杂的思考,就是一种解脱和休息。

未来总是有着那么多的有趣的危险的不确定性在等着我们去发现,无论你是否和我一样信仰上帝,我们都需要坚强地活下去。也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我们都像井底之蛙一样看着自己的那片狭隘的天空幻想着主宰生命中一切,而逃出井底之后,反而迷失在这无垠的世界里。所以,我们有时候,不如索性在井里待着,不要想,不要问。  《长安呓语》,不仅送给每一个用心思考生活的人,每一个真诚地热爱生命的人,也送给我自己,2012-2013,21-22岁,碎在西安的理想、爱情,还有青春。

就这样吧,《长安呓语》就这样结束吧。

目录

小说

 逃

 寒·淹·悴

 天——写在岁月没有被尘封之前

 阿佳往事

 温暖

散文

 礼物

 我的快乐

 家

 一根稻草的执着

 存在的哲学

 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态度

 写给鲁迪奥斯汀还有上帝

 真实的痛苦

 生活是与自己谈一场恋爱

 我同情你们,但不支持你们

 厦门大学

 记忆中的你

 散文诗 擦肩而过

诗选

 九月·梧桐树下的邂逅

 露珠

 有一种

 南国的冬

 小屋(一)

 小屋(二)

 树(一)

 树(二)

 他们说我说

 谜

 烦忧

 桂花树下

 雾霾

 子夜浊酒忆佳人

 灰尘蒙住了你的眼睛

 初夏游香积寺思佳人

 长安长安

 黄昏的思念

 你们还好么(歌词诗)

 你我(歌词诗)

 鼓浪听涛

 给我 给我

 写给今天

序言

这是我的第三本书。

筹划这本书其实有很长时间了,一年前就想着写这么一本书。但是,考虑到这本书的形式与内容,我决定还是等一等,一方面从《PGL》的疲惫中缓一缓、安静安静、理一理思绪;一方面是想能再多去看看世间的人情冷暖,积累一些想去深入阐述的话题。虽然很多的时候都想认真地写一些东西,但是这一年来,基本还是没怎么动笔。

这段时间,恍然发现身边的人突然开始为了生计奔波忙碌了起来,有些人在忙着考研,有些人开始忙着找工作,还有一些出国了的高富帅,比较奇葩的是还有个朋友在思考怎么创业,然后发家致富。而在学校这边呢,实习的实习,调研的调研,培训的培训,仿佛突然间,大家都开始扬帆去发掘自己的珍宝岛了,只剩下我自己还在大海上不知所措地徘徊。

昨晚和一个朋友聊了很久。他问我,忙什么呢?我突然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虽然习惯性地对所有人说自己挺忙的,但是忙什么真的说不出来。我突然感觉好像就我无所事事似的,于是决定找些事儿做。

这一年的时间,我的性格变了许多,开始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习惯思考,习惯把很多东西慢慢地放在心里雕琢,习惯不去费力气去让别人明白我觉得十分能让人思考的东西,习惯安静地在琴弦上弹奏一个又一个画面,还原一个又一个故事,习惯带着自己的思绪去旅行。

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写一些我在这些日子里深深思考过的一些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生活中的经历,还有自己的一些心情,拿出来和大家分享。我相信,人总是要去阅读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应该读的和适合自己读的文字,而我很乐意作为你们身边的一个人,写一些接近于你们生活的东西和你们一起分享,和你们一起思考。

其实我挺喜欢辩论的,两个人坐在一起,坦诚自己的观点然后一起讨论,最后接近真相,真的是一种享受,就像那句“思维是最美的花朵”一样。所以我希望如果你们能看到,尽可能地来和我一起参与讨论。感谢人类发明了因特网这种东西,可以让我们即使相隔千里,也能推心置腹。但是我也不是一定非要看到四五十楼的回复才安心,其实只要你们能耐心地看,我就安心了。不过我非常讨厌辩论赛,因为总是要准备两种立场,并且常常是我刚给对方吹胡子瞪眼的辩友打个招呼,主持人就会站出来说一句,时间到了,你丫闭嘴!

于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真心地希望,能和你们一直坦诚地交流,没有话题的约束,没有内容的局限,没有彼此的相轻,在讨论中学习和明鉴是非,查水表的来了我们可以笑呵呵地对门外说我们家喝的是井水而不是说门没锁,韵达快递来了我们可以对门外喊一声我定的是中通而不是收拾细软准备跑路。我想,自由是体现在思想上的延伸而不是在行为上的放纵,而且自由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幻想他人革命来的。

记得李小龙在接受美国电视的一个人物专访时曾经说过一段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话。主持人问他,你很喜欢哲学,能说说你的哲学思想么?

李小龙笑着拿起一个杯子说,你看,这是一个杯子,也许你认为他只是一个简单的杯子,但是如果你往里面倒上茶,他就是一杯茶;你往里面倒上咖啡,它就是一杯咖啡;你往里面倒上一杯水,它就是一杯水。这就是奇妙的地方,如果你想要了解我的东西,你必须先清空你的杯子。我的朋友,任何事情都一样。

这本书呢,我希望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我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获得很真实的纯粹的内心的平静,能把你们的烦恼暂时抛弃,能清空你们在穿流庸碌的城市的时候心灵蒙上的灰尘,然后重新去看待和思考生活中让你们纠结和闹心的事情,让你们的杯子装满了新的东西,然后平静地继续认真地去生活。

至于这本书它最终的走向,我在和杨柳青的聊天中说了,其实我更想先抛弃经济利益什么的追求,虽然我没有梭罗那样的在湖边一个小屋与世隔绝的条件,但是我依然想把我的文字先总结成一本真正的书,以与大家分享思想为乐。记得在看ThomasLeeb的演奏会的时候,我记得他曾经说过,他的每一首歌都是他的一个孩子。我想,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用心完成的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只有蕴含着最诚实的感情的最纯粹的文字,才能真正地走进每一个读者的心里,我不会让我的孩子一开始就学会怎么去赚大钱发家致富,因为我知道只有人性的培养才是超越了价值的存在,所以,我想把它写成一本纯粹的书。

我想有那么一天,我会把我的书都出版,让更多的人都能走进我的和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人生旅程,也让更多的货币流入我的钱包喂饱我资本主义的万恶价值观。

我给这本书起名叫《长安呓语》,一方面,我觉得呓语是一种安静的陈述,和我写这本书期望达到的目的一样;另一方面,我觉得呓语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放松的休闲方式,这也与我在写这本书时追求的目的一致。

这本书我会等自己灵感来的时候慢慢地认真地写下每一篇文章,初步的打算大概15—20篇左右,可能会在2012年国庆节左右完稿,更新时间不定,看灵感的拜访时间,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关注它,参与每一个讨论的话题!

谢谢!

诗雨

2012年7月12日于西北大学南区图书馆一层

内容推荐

《长安呓语》一书收录了作者施灿禹这些年来写的一些散文、诗歌以及小说作品。这里有作者深深思考过的一些问题,以及他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希望读者在看完《长安呓语》之后,能够获得很真实的纯粹的内心的平静,能把烦恼暂时抛弃,能清空因为穿流在忙碌的城市的时候心灵蒙上的灰尘,然后重新去看待和思考生活中让人纠结和闹心的事情,可以平静地去继续认真的生活。

编辑推荐

施灿禹编著的这本《长安呓语》是一部文学作品综合集,文学体裁有散文、诗歌和小说,共计四十一篇,包括《天——写在岁月没有被尘封之前》、《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态度》、《九月·梧桐树下的邂逅》、《灰尘蒙住了你的眼睛》、《生活是与自己谈一场恋爱》等。这里有作者深深思考过的一些问题,以及他生活中的一些经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长安呓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施灿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29499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8
CIP核字 2014087931
中图分类号 I217.62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2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