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智囊全集(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以通俗文学创作著称于世的冯梦龙,留给后人的不仅有“三言”,还有不少用浅近文言文写成的名篇佳构。冯梦龙编著的《智囊全集(精)》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和《古今谭概》是姊妹篇,是一部从先秦到明代智慧故事的总集。全书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其下又分见大、知微、雄略、敏悟等28小类。不论是经邦治国,高瞻远瞩,还是出奇制胜,决胜千里,抑或是轻取富贵、全身持家,古人的种种智慧韬略,几乎收揽无遗。读此书如入宝山,金玉琳琅,美不胜收。愿大家在恣情赏览之余,都有所斩获,携得几件宝贝归来。 目录 智囊叙 叙 智囊序 智囊自叙 智囊补自叙 上智部 卷一 见大 卷二 远犹 卷三 通简 卷四 迎刃 明智部 卷五 知微 卷六 亿中 卷七 剖疑 卷八 经务 察智部 卷九 得情 卷十 诘奸 胆智部 卷十一 威克 卷十二 识断 术智部 卷十三 委蛇 卷十四 谬数 卷十五 权奇 捷智部 卷十六 灵变 卷十七 应卒 卷十八 敏悟 语智部 卷十九 辩才 卷二十 善言 兵智部 卷二十一 不战 卷二十二 制胜 卷二十三 诡道 卷二十四v武案 闺智部 卷二十五 贤哲 卷二十六 雄略 杂智部 卷二十七 狡黠 卷二十八 小慧 导语 笔记文学的起源虽然可以追溯到汉、魏,但在明代中期以后,笔记文学格外繁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种形式的出现:对以往的材料按照一个确定的题目加工整理、重新编集,分成部类,圈点批评。这种笔记被正统的封建文人所不齿,斥为“明人好剿袭前人之书而割裂之”,但他们不明白这个风气的形成绝非是由于明代文士的“佻薄”,而是有一股很大的社会需求做推动力,那就是市民阶层及其知识分子渴求从古代的文化中汲取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知识。本书便是这类小说之一。 冯梦龙编著的《智囊全集(精)》是一部古代智慧故事集,分十部二十八类,搜集自先秦至明代的智慧故事近两千则,上自经国大略,下至市井小智,以类相从。全书内容幽默生动,注释准确详明,是现代读者了解历史文化,汲取中华传统智慧思想的理想读物。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智囊全集(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明)冯梦龙 |
译者 | |
编者 | (明)冯梦龙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05753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70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902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40 |
CIP核字 | 2007096311 |
中图分类号 | I242.1 |
丛书名 | |
印张 | 23.5 |
印次 | 1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6 |
宽 | 151 |
高 | 34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7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