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沈德潜宋诗观探微/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吴戬著的《沈德潜宋诗观探微》注意从宋诗的传播接受与明清诗学的发展演化等历史比较视域中来考察、审视沈德潜的宋诗观,展示其北宋诗歌品鉴中的神韵诉求与南宋诗歌评介中的风骨理想。沈德潜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宋诗认知体系,既有诗话论断,也有选本支撑,并实现了理论阐释与创作实践的有效结合,具有思想的系统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对清代诗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剖析其感性趣尚与理性认知的矛盾纠葛,揭示其德性伦理与艺术审美兼重的文化旨趣,并对其诗歌创作中的宋诗基因进行寻绎。从地域传统、时代思潮、意识形态等方面探讨其宋诗观的形成动因,从而相对完整地呈现了沈德潜宋诗观的面貌。
作者简介
吴戬,男,1981年12月生,祖籍湖南宁乡,生于株洲。2001年至2005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至2011年在南京大学先后完成硕士、博士学业。现为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湖南省船山学基地成员,湖南省船山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明清学术思想与古典诗文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在《文艺理论研究》《江海学刊》《中国诗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目录
前言
第一节 沈德潜的研究现状述评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积流与时代空气
第一节 关于“宋诗”
第二节 两宋士人对宋诗的认识及反思
第三节 金元士人对宋诗的接受与批评
第四节 明代士人的尊唐黜宋思潮及其反动
第五节 清代诗学的转向与宋诗的勃兴
第二章 沈德潜诗学的审美理想与价值尺度
第一节 诗歌创作论
第二节 诗歌鉴赏与批评论
第三节 沈德潜诗学的基本品格
第三章 沈德潜对唐人中开宋调者之评价
第一节 沈德潜的杜诗观
第二节 沈德潜对韩孟诗派的评价
第三节 沈德潜对元白诗派的评价
第四章 神韵与风骨交互下的宋诗观照
第一节 北宋诗学评价中的神韵诉求
第二节 南宋诗学评价中的风骨追寻
第五章 大家的标举:前有东坡后放翁
第一节 宋诗大家之选择
第二节 苏轼:天才的坚贞与超旷
第三节 陆游:志士的忠爱与渊博
第六章 沈德潜对清之学宋诗人的评价
第一节 沈德潜对吴中学宋诗人的评价
第二节 沈德潜对浙江学宋诗人的评价
第三节 沈德潜对其他学宋诗人的评价
第四节 关于吴伟业的“渐入宋格
第七章 “宋诗近腐论”考释
第一节 “宋诗近腐论”的提出及其历史渊源
第二节 沈德潜对议论与说理的态度
第三节 说理与“腐”的界限
第四节 感性趣尚与理性认知的纠葛
第八章 沈德潜诗歌创作中的宋诗基因
第一节 沈德潜对杜诗的多方位继承
第二节 沈德潜对元白诗派的取法
第三节 沈德潜对韩愈诗歌的借鉴
第四节 沈德潜对苏轼诗歌的效仿
第九章 沈德潜宋诗观的形成
第一节 吴中宗唐派对沈德潜宋诗观的影响
第二节 吴中宗宋派对沈德潜宋诗观的影响
第三节 康熙朝诗学领袖对沈德潜宋诗观的影响
第四节 沈德潜宋诗观与康熙朝官方意识形态诗学
第十章 沈德潜宋诗观的思维理路与历史地位
第一节 沈德潜宋诗观的基本特色
第二节 沈德潜宋诗观的思维理路
第三节 沈德潜宋诗观的历史地位
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沈德潜宋诗观探微/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0056101
开本 16开
页数 3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3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56
CIP核字 2018131981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1
155
1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