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滨孙飘流记(全译本)/经典藏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丹尼尔·笛福编著的《鲁滨孙飘流记(全译本)》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首先,它塑造了一种新人物。像其创造者笛福一样,小说的叙述者兼主人公鲁滨孙·克鲁索是个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是那个不断扩张、不断攫取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典型产物。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五次三番地抛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他理智明达,肯于劳动并善于劳动。他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

内容推荐

《鲁滨孙飘流记(全译本)》由丹尼尔·笛福所著,《鲁滨孙飘流记(全译本)》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时代特征。鲁滨孙这个人物,是欧洲启蒙主义第一次出现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正面形象。冒险、坚忍、毅力、智慧、勇气、果敢、富于进取、开拓创新全都集于一身,为一切不甘平凡,不安于现状的人们提供了他们心中所寄托的英雄形象。无论面临何种绝境,鲁滨孙从没有消极地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作着不屈的斗争,这充分展现了鲁滨孙的顽强毅力与英雄形象,显示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是什么力量促使鲁滨孙不满足于衣食无忧但又平凡庸俗的中产阶层的生活而选择充满艰辛的海上冒险生活呢?文中多次提到是一种强大的、来自看不见的神秘世界的天意,其实这正是鲁滨孙所代表的不满足于守旧的新兴阶级在原始积累时期冒险进取的精神、人与自然的英勇斗争精神以及对开辟新世界的向往。文中提到鲁滨孙在收服了星期五父子和西班牙人后,仿佛觉得自己有了很多臣民百姓,经常乐滋滋地想自己多么像个国王。第一,整个小岛都是我的私人财产,所以我有无可争议的管辖权。第二,我的臣民完全服从于我,他们的生命都是我拯救出来的,我是绝对的主人,我的话就是法律。如有必要,他们都肯为我牺牲他们的生命。在那个西班牙人要去接回那十六个白人和鲁滨孙一起逃生时,鲁滨孙要他们保证绝对服从自己。这些都反映了新兴阶级对开辟的新世界占有、统治的强烈愿望。

试读章节

一六三二年,我出生在约克①市一个贵族家庭。我们不是当地人。我那经商的父亲是德国不来梅②市人。移居英国后,他先是住在赫尔③市做生意,发家后从商界脱身就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的母亲。母亲的娘家姓鲁滨孙,是当地名门望族之一,因而给我取名叫鲁滨孙·克罗伊茨内。由于英国人一读到“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大家索性就叫我们“克罗索”,以致连我们自己也这么称呼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曾是驻佛兰德④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带领过这支部队。不幸的是大哥在敦刻尔克⑤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了。至于二哥的下落,我至今无从知晓,如同我父母对我后来的情况也毫不知晓一样。

我是家中最年幼的孩子,父母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因此我从小只是喜欢幻想,比如出洋远游。当时,虽然我父亲年岁大了,但他还是让我接受了相当好的教育。他送我去寄宿学校,还让我享受乡村义务教育,一心一意要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对这一切毫无兴趣,只是想航海,乃至于忤逆父命,也全然不顾母亲的恳求和朋友的劝阻。也许,就是我的这种天性,注定了我未来不幸的人生。

我父亲思维敏捷,为人谨慎。他预见到我的意图会给我带来不幸,便时常正言厉色地开导我,并给予我许多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那时他正值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十分恳切地规劝了我一番,问我除了满足自己漫游四海的嗜好外,究竟还有什么理由要弃父母、离家乡呢?在家乡,我是完全可以经人引荐在社会上立身的。如果我勤奋努力,将来也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他对我说,通常,出洋冒险者,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他们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光耀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毫无意义。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乎两者之间,即常言所说的中间阶层。他根据自己长期的生活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位置,也最能使人幸福:既不必像下层人那样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困顿,也不像那些上层人那样因骄奢淫逸、贪欲无度、相互倾轧而精疲力竭。他说,你可以从以下事实中认识到,中间阶层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人人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恨不得自己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产阶级。明智的人也证实,只有这种阶层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曾祈祷过:“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

他提醒我: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是多灾多难的,只有中间阶层灾祸最少。中间阶层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难以琢磨。一方面,不会像阔佬那样因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而身心俱疲;一方面,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吃少穿而憔悴窘迫。只有中间地位的人可尽享人世的幸福和安乐:他们常年过着稳定富裕的生活。适可而止,不前不后;心情恬淡,健康安宁,与人友好,乐在其中。享受生活的诸多乐趣,可谓颇有福气。这种生活方式,使人颐养天年,免遭劳心劳力之苦,既不必每日劳作,陷入窘境,伤身费神,也不会因妒火中烧,利欲熏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悠哉自得,尽情体味人生的惬意,而不必跋涉于艰难困苦之中;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沉醉其中。  接着,父亲态度诚挚、无限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更不要急于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人之常情,还是家庭出身,我都不必吃苦。他劝我不必为每日生计操心,而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幸福生活。如果我不能在世上享受生活,那就与他无关,而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是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这是由于他看到我决心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灾难,因此向我提出了警告。总而言之,他答应,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在家,他一定会尽力为我做出理想的安排。如果我违背他离家远游而在将来遭遇到不幸,那就不要怪他无情了。谈话结束时,他又告诫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因为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前线,但当时大哥年轻气盛,去部队服役义无返顾,结果殒命战场有去无还。他还对我说,他会永远为我祈祷,如果我执意做蠢事,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护佑于我。当我将来求助无门时,一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告。

事后想起来,父亲最后这几句话,竞成了我的遭遇的预言。当然.我相信父亲当时未必意识到我的结果。可我注意到,当他说这番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陈尸沙场,而我也会因求助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从中来,哽咽难言。最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难于言表。

我为这次谈话感动不已。是啊,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不再想出海的事情。可是,我的上帝!只过了几天,我就把自己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为了不让父亲继续烦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回避他。但是,我并不像以前那样冲动行事,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她。我对她说,我一心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一无所求。希望父亲最好答应我,免得逼我离家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无论学徒或是做律师助手都为时已晚。而且,我绝对肯定,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律师助手,也必定半途而废,逃出来航海。如果她能为我去父亲那儿说情,让他答应我乘船出洋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对航海没有多少兴趣,那我定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挥霍的时间。

母亲听了我的话怒不可遏。她说她知道对我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处。父亲十分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决不肯答应我去做任何损害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和我的谈话多么语重心长、循循善诱,而我竟然还是不思悔改,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不能理解。她说,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任何人都不会来帮助我。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我如果一意孤行、自蹈覆辙,与她毫无关系,免得我以后说,当时父亲和母亲的意见不一致。

尽管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不肯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知道,她还是把我们谈话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忧心忡忡。他对母亲叹息道: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也许会很幸福,但如果到海外,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正因为如此,他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我出去。P1-4

序言

《鲁滨孙飘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约1660—1731)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信奉新教的家庭。21岁时他开始在欧洲各地从事商业活动,参与政治,主办政论杂志;59岁时创作《鲁滨孙飘流记》(1719)并一举成名。之后五年里又陆续推出《鲁滨孙飘流续记》、《辛格尔顿船长》、《摩尔·佛兰德斯》、《罗克萨娜》等多部小说。

《鲁滨孙飘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放弃了安逸的中产阶级生活,开始通过海上历险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由于他经营有道,很快使自己赢利并跻身于富人的行列。只身一人流落荒岛之后,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用勤劳的双手把荒无人烟的小岛建设成一个祥和有序、自给自足的家园。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摆脱了孤寂无聊的生活,回到了英国。在那里,他得到了属于他的一笔巨额财产,而这笔财产主要是他当年在巴西投资增值的结果。

笛福为我们描述了他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揭示了早期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开拓精神和侵占行为。同时,作品用富有中产阶级特色的商业语言描述主人公,朴实无华,真实可信,富于逻辑性。此外,鲁滨孙这个新兴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精彩亮相,改变了以往的长篇小说以帝王将相、骑士美女为主人公的情形,使普通人的故事和生活化的语言大量走进叙事文学作品。这些都使该小说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E占有重要的地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滨孙飘流记(全译本)/经典藏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
译者 林总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105583
开本 32开
页数 2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8.3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