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6中国短篇小说年选/花城年选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小满

艾伟

白天,隔壁赵老板家的姨娘会来大屋坐一会儿。喜妹不喜欢她来,她一坐下,就会讲主人家的事。

“我们家女主人昨晚和赵老板吵了一宿,”隔壁姨娘神情诡异,“晓得哦,赵老板又换了个小姑娘,才十六岁,都有了。”

喜妹的心沉了一下,目光不由得看大屋墙上的照片。照片里的年轻人微笑着,俊美的脸光亮亮的,好像上面涂了一层金子。

隔壁姨娘顺着喜妹的目光看过去,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你家太太——啧啧,什么年代了,叫太太,亏你叫得出口——你家太太快五十了吧?”

喜妹老派,一直叫东家为先生和太太。这是娘教她的,娘以前也是做姨娘的。先生开始不适应,说叫老白就可以,但喜妹坚持这样叫。太太倒是坦然接受了这叫法。

喜妹一脸茫然,难过地转向窗外,好像照片上的孩子这会儿正在窗外明亮的天空上看着她。二十年前,她来到大屋做姨娘,孩子是她一手拉扯大的,她在他身上花的心血比亲生儿子国庆还多。

“你们家先生是好人,不像我们家赵老板,花花肠子,只是可惜了,白白留下这万贯家产,以后给谁呢?”隔壁姨娘说。

这话喜妹不爱听,先生家的不幸轮不到隔壁姨娘来说三道四。

隔壁姨娘并没察觉到喜妹的不悦,她看着墙上孩子的照片:“含着金汤匙生出来的人,可惜没福消受。”

说完,站起身夸张地掸了掸袖子,走了。袖子上并没有灰尘,好像这屋子里有晦气,怕沾染上她似的。

太太心情不好,先生带着太太去泰国塞班岛散心了。喜妹一个人守着大屋。伺候人惯了,突然闲下来,心里面空落落的。她每天打扫大屋三遍,打发时间。有一天打扫孩子的房间,她偷偷翻看一本相册,看到相册里一张孩子吃奶的照片,当即瘫倒在地。照片里那个喂奶的人只是个局部,孩子不会知道,他叼着的是她的奶子。当年她抛下自己的儿子,把奶水都给了这个孩子。她看着他长大,长得那么漂亮,可突然就不在了。喜妹一直清晰记得孩子吸她奶头的感觉,心里面格外疼爱这孩子。她替先生难过,中年丧子,谁能受得起这打击?

敲门声把她吓了一跳。她赶紧擦掉眼泪,来到大门前,透过猫眼,她看到一个瘦高个儿站在门口,由于猫眼变形,他身上的西服看上去像一件长衫,显得吊儿郎当。

她紧张地打开门,国庆鞋也不脱,大步进了屋,然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

“你怎么来了?叫你不能来大屋的。”每次,儿子进城,她总是让儿子住在小旅馆,然后做贼似的去看他。

“白老板又不在,你怕什么?”

“谁告诉你的?”

“你以为我是傻的?”

国庆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劣质纸烟,摸了摸口袋,没找着打火机。

“这屋里不能抽烟。”

国庆没来过大屋,但他仿佛熟识这里的一切,他径直走进厨房,打开煤气灶,灶火很猛,儿子侧着头,点着了烟。在灶火的映照下,她看到儿子苍白的脸上有一条若隐若现的伤痕。

“又打架了?”

国庆皱了一下眉头,沉闷地吸烟,不说一句话,也不瞧一眼母亲。

“输了多少?”

国庆伸出一个指头。

“一万?”

“十万。”

“什么?你不是说会改好的吗?你怎么又去赌!”

这次喜妹再也控制不住了,她拿起拖把,打儿子。

“你个败家子,我打死你。”

国庆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任母亲打,好像他早已习惯了棍子。

最终是喜妹崩溃了,她无力地把拖把丢在一边,气得浑身发抖。

“他们在等我,”国庆指了指远处,“你不给我钱,他们会弄死我。”

“我哪里有那么多钱?你当我在挖金矿?让他们弄死你,我也好省省心。”

国庆沉默不语,嘴上的烟火亮了一下,烟头上长长的烟灰落在地上。国庆看了看大屋,指了指墙上的照片:“他和我同岁?”

喜妹低头不语。

“看起来比我年轻多了,妈的。”

国庆把烟蒂扔在地上,用脚狠踩了一脚。

喜妹容不得屋子弄脏:“你别乱扔,这不是乡下。”她拿起拖把擦了一把,然后去卫生问放好。出来时,儿子已经不在了。

她的心突然揪紧了。这不像国庆的做派。平常要是没从她这儿抠出钱来是不肯走的。这反常倒让她不安了。十万块,她不吃不喝得做五年。他哪里去弄这么多钱?

她的脑子里出现儿子走投无路的情形。她不敢想象他们怎么对待他。

第二天,喜妹收拾孩子的房间,发现放在抽屉里的一只金表没有了。她站在那儿,有半天缓不过气来。  一个月后,先生和太太从塞班岛回来了。太太晒黑了一些,气色也好多了。

喜妹见到主人,不由得紧张。那只丢失的金表让她觉得自己像一个小偷,做姨娘的最重要一条就是要手脚干净,要是主人发现了,她怎么说得清?一辈子的清白都没了。

这天晚餐,喜妹烧了不少太太爱吃的菜,先生和太太吃得很香。看得出来,太太的悲伤减轻了些。太太吃的时候,不时看着喜妹,眼睛亮晶晶的,还带着笑意。喜妹却不敢正眼瞧太太。

晚饭后,喜妹刚收拾停当,太太就把她拉进房间。先生出门去了,屋子里只有她俩。喜妹的心怦怦跳,难道太太发现金表丢了吗?如果太太摊牌,她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太太没问表的事,竟问起喜妹老家的情况。太太很少问喜妹家事,喜妹担心太太是绕着弯子,最终会说到金表上。

太太说出自己的用意时,喜妹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过喜妹是聪明人,很快明白了。喜妹长长地舒了口气。喜妹马上想到了小满,同太太说了小满的情况。太太点点头。

“明天,我们去看看。”

那个死了儿子的疯女人站在村头的香樟树下奇怪地打量着她们,脸上挂着仿佛是看透一切的笑容。喜妹对太太说,每年春天,她都要发作,很可怜。

喜妹没把太太带到家里,直接去了小满家。P19-21

目录

十年

小满

无花果

万用表

灰鲸

喜盈门

给灵魂穿白衣

狗叫了一天

跷跷板

星期二咖啡馆

来一瓶啤酒

寒冬停电夜

除癣记

阿玛尼

要你好看

出警

天黑以后

爱情的头发

有凤来仪

南山一夜

手指

枪支也有愿望

转湖

序言

洪治纲

大约自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短篇小说创作就不太注重它的“轻骑兵”功能了,而是越来越迷恋于日常生活的微观书写。尽管也有极少数作家偶尔触及战争硝烟或底层苦难,在“宏大叙事”面前虚晃几枪,但从整体上看,杂乱琐碎而又意趣横生的日常生活,已成为作家们最为主要的叙事目标。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从奈保尔、雷蒙德·卡佛到爱丽丝·门罗,他们的短篇也都是书写一些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标准的“平民叙事”,但他们同样将各种复杂的人生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日常生活看起来一成不变,似乎处处布满了经验和常识的鹅卵石,大同小异,无须细察,便了然于心。实则不然。从油盐柴米到吃喝拉撒,在看似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中,其实蕴含了人类所有的信仰、观念、禁忌、情感和思维方式。按学者们的阐释,“要理解日常生活,我们就要明白,日常活动的形塑不仅受个人社会地位的影响,而且受人们身处其中的文化情境的影响”“文化性的力量不仅控制,而且塑造人类身体。一个人童年时成长于其中,成年时生活于其中的文化背景深刻地塑造他们运用其身体的方法——即如何行走、说话、跑步、投掷、举物和其他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这些事情并非完全是由生物性决定的,而是由此人生活其中的社会背景塑造和影响。”这也就是说,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日常生活中每一种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行,其实都折射了人类自身文化的牵制与规约。

人类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通常是借助心理认同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其规训的目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形态,应当就是伦理文化。所谓“伦理”。主要是指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人类文化最为重要的表征。小到家庭内部、两性婚姻,大到行业行为、社会关系、国家关系,在不同民族或不同国家中,都拥有一系列自身独特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通常是以观念性的形态,让人们在心理上自觉地认同或接受,否则,人的个体行为就很难受到群体的认可。因此,伦理的核心问题,在本质上就是“关系”问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每个人在面对各种关系时,都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各种伦理的潜在制约。

这种情形,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尤显突出。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崇德型文化”。它主要建立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之上,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社会根基。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作家在书写日常生活时,几乎无法绕开由中国传统文化所浇铸起来的各种伦理问题。或者说,在日常生活的书写过程中,无论作家具备怎样卓越的洞察能力和叙事技能,都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伦理与情感、人性乃至命运的纠缠。这种纠缠,就小说创作而言,不仅仅是故事的社会背景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作家渗透在作品中的内在价值立场和审美意味。——很多时候,读者正是将那些渗透在作品中的文化伦理作为主要依据,才能对作品进行更为有效的价值分析和审美评判。

事实也是如此。在大量优秀的短篇小说中,作家们在书写日常生活的各种生存细节时,特别是在揭示人物内在的人性景观时,总是让其置身于各种文化伦理的观照之下。譬如莫泊桑的《项链》《羊脂球》,麦克尤恩的《蝴蝶》《立体几何》,汪曾祺的《大淖纪事》《受戒》,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等。可以说,没有伦理的渗透或观照,这些短篇的意味就会丧失很多,甚至会严重影响读者对作品在审美价值上的辨析。换言之,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其实都会不自觉地进入作者所铺设好的文化伦理之中,在某种伦理氛围中审察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确立自身评判的价值立场。譬如《项链》,如果没有诚信、责任之类的伦理作为支撑,我们看到玛蒂尔德的行为,或许只是觉得她为了一场虚荣的晚会而输了整个青春美貌。但是,如果我们从信守承诺、欠债必还的社会伦理上辨析,这位女人的内心中显然还有一些令人敬畏的品质,包括勇气、担当和诚实。她输掉了青春,但赢得了敬畏,无论那条项链真假与否。

我之所以绕上这么一圈,从日常生活说到文化,又从文化谈到伦理,并论及伦理与小说的关系,是因为我在阅读2016年的短篇小说时,对此感受尤为突出。在我所遴选的一些自认为较有意味的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书写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形态,它们虽然故事情境各不相同,人物性格也各有特点,但是,它们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从传统文化的层面上,与各种伦理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并且让作品的内蕴迅速超越了单纯的人性指向或命运变化。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伦理关系就像石头上的一层包浆,其着色与厚薄,往往决定了这块石头的把玩价值。很多作家,都是通过对社会伦理或家庭伦理(包括婚姻伦理)的巧妙铺设,使作品的内涵变得颇为丰实。它使我们看到,在短篇小说创作中,伦理关系的铺设,并不仅仅是一种叙事的策略,还是一种叙事的智慧和技能。

在2016年的短篇小说中,不少作家都是从社会伦理入手,借助各种饶有意味的,中突方式,呈现了不同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内心之困或命运之变。众所周知,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每个人的具体言行,既映现了社会伦理和风俗人情的基本形态,也折射出个体欲求与社会伦理的经常性冲突。对于任何一个普通的个体来说,完全膺服于各种社会伦理的言行几乎是不存在的,从人际交往到职业需要,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正是这些或隐或显的冲突,凸现了人性的不同面貌,也规定了人物的不同命运。像徐则臣的《狗叫了一天》、弋舟的《出警》、苏童的《万用表》、王手的《阿玛尼》、杨怡芬的《有凤来仪》、高君的《来一瓶啤酒》、黄梵的《枪支也有愿望》等作品,都是以各种共识性的社会伦理作为人物言行的冲突背景,呈现了人物内心极为丰富的精神质地,以及作品特有的审美意蕴。

徐则臣的《狗叫了一天》书写的是都市底层人群无奈而又无望的生活。他们贴小广告,卖水果,养着土狗,既直面平庸和无奈,又向往天空与诗意。遗憾的是,生活的艰辛,还是让他们陷入了某种伤害的怪圈,并导致张大川夫妇的傻儿子意外身亡,而米萝等人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在这篇小说中,冲突来自于一条看家的土狗,它影响了米萝等人昼伏夜出的生活,但最终却造成了小川的身亡。它让我们看到,“和狗一样歪歪扭扭的”的行健和米萝,将永远无法摆脱社会伦理的精神折磨。

弋舟的《出警》同样也在一种社会化的伦理语境中,通过片儿警的独特视角,呈现了两位空巢老人对抗“孤单”的凄凉与无奈。两位老人一实一虚,一位是底层的老奎,一位是退休校长,他们身份、修养截然不同,但遭受的人生困境却毫无二致:孤单。这是一种被世界遗忘的孤单,无人说话的凄清。所幸的是,底层的老奎碰上了片儿警老郭,尽管老郭得了绝症之后,老奎还没少折腾派出所,但他最终还是在老郭的相助下住进了养老院。“人活着就是在苦熬”,小说最后发出了这样的喟叹。它直指现代社会在伦理关怀上的缺位,也在思索人生面对孤单的艰难和酸楚。

苏童的《万用表》以颇为轻松的语调,讲述了一位质朴、木讷的乡村青年小康进城之后的人生变异。表面上看,小康的变化与大鬼的教唆脱不了干系,各种欲望言辞的熏陶和引诱,都在不动声色地蚕食着小康脆弱的道德伦理,尤其是大鬼下海经商后的“成功”,更是让小康从内心认同了大鬼的价值取向。但从本质上说,小康的人生变异,已暗含了城乡差距所引发的人性扭曲。正是这种扭曲的人性,毁灭了他的家庭和人生。作者的巧妙之处在于,他始终将小康内心的挣扎和扭曲隐藏在叙事的背后,让大鬼以城市小混混的角色,不断地捶打小康,并最终将对方击得一败涂地。

王手的《阿玛尼》则将社会伦理与国家法律置于一种两难的境地,饶有意味地讲述了一位底层母亲在特殊年代里艰难挣扎的生活经历。寡妇金龙妈为了养活病残的儿子金龙,照顾刚出狱的儿子银龙,不得不在破小的家中设了一个小小的赌桌,靠“抽头薪”维持生活。

……

须一瓜的《灰鲸》和刘玉栋的《南山一夜》都涉及家庭伦理问题,但它们更多地指向婚姻内部的困顿与疲乏。其中,《灰鲸》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说。它将一对中年夫妻的平庸生活与珍稀的大灰鲸命运交织在一起,在一种隐喻式的叙事策略中,展示了当下普通人无序而又无奈的生存境况。这是一对极为平常的夫妻,在毫无波澜的日常生活里,过着最为平常的生活。没有期待,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生活总是在最庸常的轨道上滑行。但是平淡也是一种重负,所有的乏味、慵懒、烦躁和疲惫,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看不见的网,让人随时感到窒息。丈夫偶尔还能在灰鲸研究中获得乐趣,包括与少年的交流,而妻子只能在这种乏味的网里苦苦挣扎。灰鲸的生活是波澜壮阔的,充满无数的悬念和悲壮,所以它变得越来越稀少;只有平庸的生命温床,才能滋生巨大的生存群体,像这对庸常的夫妻。只是悲壮也罢,平庸也罢,都有看不见的网在把守着自己的命运,或许这就是生活。刘玉栋的《南山一夜》讲述了一个“无用”男人的内心之困。物欲时代对艺术的拒绝,掏空了邱东来的生存价值。妻子离婚,儿子随前妻成长,邱东来好不容易带着儿子来乡村度假,向渐渐长大的儿子展示父亲的价值,儿子却又被夜蛇吓得住院。一切都看似平常,然而在平常的遭遇背后,邱东来的灰色人生尽显无遗。

张惠雯的《十年》是一篇心理分析式的小说。它通过一种忏悔式的心理叙事,探讨了婚姻伦理中的两性问题,并展示了主人公“痛失我爱”的心路历程,有反思,有自责,有惶恐,有赎罪,当然也有祝福。所有这些心理意愿都不太明朗,但在他的长途跋涉和随后的两次见面中,都若隐若现地流淌出来。或许,作为自尊而又自卑的孤儿,他在年轻时并不懂得真爱;或许,受传统伦理观念约束的他,无法排遣内心的耻辱感;或许,全球化生活的历练,终于让他醒悟了生命的真谛。张惠雯的魅力在于,她让一个男人通过十年刻骨铭心的思念,揭示了贞洁伦理对男人自尊的伤害,也呈现了人间之爱的微妙、复杂与宽广。

旧海棠是近年来较为活跃且风格独异的作家。她非常善于将那些沉重而尖锐的生存镜像推到叙事的背后,让故事主体呈现出某些诗意、温馨甚至欢快的主调。《天黑以后》便是如此。它将一个个破碎不堪的婚姻隐藏在叙事的深处,而故事却围绕着一场孩子的生日派对,让家长们尽情地表演着恩爱、优雅、幸福和欢乐。小说的巧妙之处在于,作者将家庭伦理置于破败的婚姻之中,让那些男人看似在努力为孩子们的成长营构一种温情的表象,却不知道这些表演性的行为,是真正的爱,还是更大的伤害?

朱辉的《要你好看》和周李立的《爱情的头发》都是讲述有违家庭伦理的婚外情之事。在《要你好看》中,快捷酒店,快捷情欲,他和她,彼此并不了解,只有欲望本能的相互满足。然而,当他试图进入她的生活时,他才发现,成功的男人总是很忙,只有他很空闲,闲得可以随叫随到。因此,他最后的“复仇”武行动,与其说是为自己挽回做男人的尊严,还不如说是被她那位不在场的丈夫彻底击败内心的自尊。这是一个男人的隐痛,也是一个失败者的又一个人生败笔。周李立的《爱情的头发》从一种精神分析的视角,借助一些微妙的、甚至是略带下意识的情节,撕开了许小言难以言说的内心痛楚。表面上看,身为年轻的护士,拥有现代观念的她,不需要承诺,不需要结局,在与已婚的方卓的情感纠葛中,体现出常人难以企及的执着和从容。然而,这些外在的强悍和执着,终究抵不过内心的虚妄和迷惘,以至于她最后走向崩溃。是对爱情的失望,还是对承诺的期许?是受伦理的折磨,还是对情感的淡漠?似乎都有。“爱情让她饱满,也让她羞耻,她不说,说不出口,而她正好善于让身体承担后果,她现在对自己下手了。”

安庆的《手指》将社会伦理、家庭伦理与人性交织在一起,让一位纯朴的乡村老父亲在社会伦理与家族伦理的冲突中,忍受着巨大的精神重负。胆小怯懦的父亲,先是被侄儿利用,帮侄儿骗取工厂的工资和福利,随后又被当了支书的侄儿为维护个人利益而取消了低保,由此陷入隐恐与愤懑的泥淖而无法自拔,直到最后自残了那根按了手印的手指。父辈们视社会伦理和家族伦理如同生命,但侄儿的心中只有个人的利益,却没有伦理的约束。这是社会的不幸,更是时代的不幸。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民族有两大精神,一是伦理情谊,一是人生向上。所谓“人生向上”,是指中国人以是非观念取代利害观念,“一切以是非义理为准”;而“伦理情谊”则是指伦理关系,“因情而有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皆义也。所以伦理关系,亦即是相互间之义务关系。每个中国人必须各自认识其义务而履行之,却从来不许谈权利”。中国社会结构的本质,就是“非个人本位,非社会本位,乃是伦理本位。”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也指出,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结构形态非常不同,西洋国家以“团体格局”的社会结构铸就了“团队精神”,强调的是权利和契约的边界,也更容易关注社会伦理;而我们的国家是以“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形成了“圈子文化”,注重的是家庭伦理和人们之间的情谊。唯因如此,在中国的小说创作中,伦理问题,既是小说叙事的一个基本参照,又是确立作品价值立场的重要坐标。

内容推荐

洪治纲编选的这本《2016中国短篇小说年选》主编经过近一年来的追踪、翻阅、遴选和甄别,从数以万计作品中挑选出23部作品。从整体上看,每部作品都是以各种共识性的社会伦理作为人物言行的冲突背景,呈现了人物内心极为丰富的精神质地,以及作品特有的审美意蕴。在中国的小说创作中,伦理问题,既是小说叙事的一个基本参照,又是确立作品价值立场的重要坐标。

编辑推荐

“2016花城年选”由何建明、向继东、谢有顺、洪治纲、杨晓敏、卢翎、陈世旭、王幅明、陈惠琼、朱航满、周所同、吕达等诸多名家编选,为您的海量阅读择优助力。丛书囊括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散文诗等10种年度精选图书。

洪治纲编选的这本《2016中国短篇小说年选》是短篇小说作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6中国短篇小说年选/花城年选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治纲编选
译者
编者 洪治纲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81772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7-01-01
首版时间 2017-01-01
印刷时间 201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28
CIP核字 2016296139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1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