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虽然也从历史出发,忠实于史料文本,但更主要的特点则是积极运用西方近现代多种研究方法,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透视、解读王维。作者在解读、描述王维及其作品的同时,不断地与哲学、美学上的一些理论相互印证、发明,从而使这样的解读、描述既呈现出极为独特的研究风貌。
图书 | 纵横论王维(修订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虽然也从历史出发,忠实于史料文本,但更主要的特点则是积极运用西方近现代多种研究方法,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透视、解读王维。作者在解读、描述王维及其作品的同时,不断地与哲学、美学上的一些理论相互印证、发明,从而使这样的解读、描述既呈现出极为独特的研究风貌。 目录 再版序言 序 言 再版说明 绪论 一、纵横而论的亲验缘起 二、虔诚孜孜的责任承担 三、激情参与的审美解读 四、文学审美的内容侧重 第一章 王维的哲学、美学思想论 一、兼容三教的哲学观 二、客观唯心主义的美学观 三、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观 第二章 王维的生存智慧论 一、虚静本色的高蹈姿态 二、闲适超逸的高人风采 三、时间界外的诗意存在 四、二律背反的生存潇洒 第三章 王维的忏悔精神论 一、伴随终生的负罪意识 二、向善灵魂的焦躁自救 三、忏悔精神的悲剧显现 第四章 王维的山水诗论(上) 一、追步楚骚:出入绮靡而超逸清空 二、师承陶潜;远其平淡而得其自在 三、趋同谢客:同为清丽而大异其趣 第五章 王维的山水诗论(下) 一、物动心感的生命体验:与孟浩然比较 二、情缘天籁的诗性呈象:与李白比较 三、心物关照的艺术抽象:与杜甫比较 四、心空山水的二元互动:与柳宗元比较 五、诗禅同道的机缘触发:与苏轼比较 六、清空一气的人格标榜:与陆游比较 第六章 王维的边塞诗论 一、久远流变的边诗传统 二、崇尚勇武的盛唐背景 三、包罗万象的边塞题材 四、崇高美感的个性追求 五、熔铸鲍照的抗壮面目 第七章 王维的留别诗论 一、情义文化与留别诗盛 二、类型各异的送别歌吟 三、迎来送往的性情活动 四、情与景偕的奇境独造 第八章 王维的诗歌体式论 一、五言宗匠的五言独尊 二、腾挪多姿的七言近体 三、兴象玲珑的四言六言 四、名动久远的歌诗效应 结论 一、王维现象的意义反刍 二、卓绝古今的美学贡献 三、走向王维的劳苦之勇 附录:王志清王维研究系列文章一览 再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纵横论王维(修订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志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齐鲁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32030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3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2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08-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14.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东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