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术青年说
内容
书评(媒体评论)
正如民国文艺大师丰子恺所言:艺术生活的终
极作用,就是让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出艺术的情味,
获得梦见这美丽世界的眼睛。在这本书里,我看到
了质地朴厚的生活况味,恣行无忌的创作才情和对
艺术生命一往情深的执念,如此爽利,又如此真诚

——午歌
艺术青年说,哈哈哈,好看!
——孟火火
难得的是,在这部作品里看到了艺术工作者和
采访者之间的真诚互动,在此起彼伏的思维碰撞里
,热睛、趣味和价值思考交相辉映,耐人品读。
——马宗武
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视角,改变着原本平凡的生
活;他们坚持创意的美好,即便这一切看似微不足
道。本作以对话的形式,带我们走近艺术青年,走
进他们的创意生活。
——俞恒翀
后记
还是要再说一说朱敬一,他也是一期《艺术青
年说》的节目嘉宾。这期节目播出于2018年3月3日
,很遗憾,没有被收录在这本书里。换句话说,这
本书更像是对过去一年多的总结。
朱敬一是谁呢?他是一位跨界艺术家,学画出
身,写了书法。从他自创“毒鸡汤”书法之后就很
知名,成为90后最爱的书法家,原因之一也许是他
会用“躺着真好”四个大字狠狠地鼓励年轻人一把
,而不是教他们“宁静致远”。他说“内心准则”
才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如今,大家活得多累啊

朱敬一评价自己是“奇葩而自洽”,他似乎从
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书法家,他说,“家”字太重,
这个世界是被“业余的人”轻轻改变的。好吧,无
法反驳。我之所以提到朱敬一,除了有未收录的遗
憾,更重要的是希望重申一次,因为我仿佛从他身
上看到了《艺术青年说》节目的要义:改变和创造
。这15篇访谈,不仅打破了我的疑问,也打破了文
化艺术的边界。我想,这些“业余”“轻巧”“有
趣而不同”“奇葩而自洽”,或许就是这个城市未
来的文化艺术的特点,或者说,这些青年人正在兴
致勃勃地创造未来,延伸至各个领域,开放而自由
。就算是17世纪的古典绘画,也有对于规范的偏离
,任何可爱生猛的画面总会被人形容为追求自我。
让每个人都能受到一种艺术感觉的激发,或许就是
人文主义的道理。
其实每一期节目的动机都是微妙的,来自好奇
,无关宏旨。说是在谈一种文化,或许也没那么专
业,但我想,避免枯燥是真的,因为他们在做的事
情都很有趣,仅此而已。甚至我想,任何人都可以
这样发问,其实节目只是一种引导,引导更多人成
为多元文化的关注者,好奇这个时代,想象一些可
能,而不只属于专业领域的研究。我希望能让更多
人听见这些声音,并带来一种创造,这样,我们在
谈论城市的时候,文化才不只有传统,还有未来。
所以,再次感谢宁波市艺术文化研究院给予《
艺术青年说》节目的支持,感谢宋臻副院长的提议
,他实在给了我非常自由的选题空间,让我可以对
城市文化有了一次如何“个人化”的探索,未必不
可借鉴,但希望对全民艺术普及和研究城市青年群
体有帮助吧,也感谢每一位节目嘉宾的真诚和信任

最后,你们不想听听这期被错过的节目吗?
目录
第一说 俞恒翀:设计,为什么
第二说 孟火火:旅行对我来说是两把火
第三说 好妹妹乐队:我们的情歌,祝天下所有的情侣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
第四说 李璐瑶南&胡懿勋:城市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展
第五说 午歌:人生就是“一个故事”
第六说 卢庚戌: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
第七说 匹诺曹人声乐团:让阿卡贝拉成为流行
第八说 萧寒:中国缺好的纪录片吗?
第九说 王乐汀&叶匡衡×贺磊:甬剧能跟电音结合,这是前所未有的
第十说 余洋灏:我们在硅谷
第十一说 刘彦粱:给未来办公一点想象
第十二说 何培均:造一个天空的院子
第十三说 钱振荣&徐思佳:昆曲创新,永远有人在尝试
第十四说 有眼&魔岛:市集是一种聚集人的文化
附录 文人画精神的延续与当代艺术生态创新的路径探寻
后记
精彩页
对俞恒翀的采访,选在了117艺术中心,这里正在举办“WE ARE YOUNG”宁波优秀毕业设计邀请展,俞恒羽中是这个展览的策展人。俞恒翀是一位80后海归,毕业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是宁波川合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川合创意”是第一个立足宁波的创意设计平台,专注品牌战略、产品设计及用户体验,参与了众多一线品牌的创意设计,旨在以巧妙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各种在品牌、产品、空间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复杂挑战。俞恒翀和他创办的川合创意致力于帮助年轻设计师发掘自身的商业潜能,开拓职业道路。
艺术青年说:设计,为什么——专访俞恒狲
主持人:在一个公共艺术空间里面举办毕业生的设计展,在宁波还是第一次,怎么会想到举办这样一个展览?
俞恒翀:还是为了设计师。我们觉得他们花这么多时间做的毕业设计,不应该是学校学习过程的一个结尾,而应该是他们设计生涯的一个开端。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能够把优秀的设计师聚集到一起,让他们有更好的交流和互动。
主持人:缺乏平台和渠道,是不是目前艺术设计院校学生的设计作品难以被商业化的主要原因?
俞恒翀:并不单是因为我们缺少这个途径,学生自身这方面的意识可能同样不足。在做这个展览的过程中,以及在此之前的几年,我在看美院和其他学校的毕业设计展时发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最终能够实现商业化,或者实行落地,我觉得非常可惜。这次的设计展,展出了一个《查无此人》的手绘系列作品,包括手绘系列书签、插画和明信片。很有意思,这个毕业生在毕业答辩上,老师问她,这个东西有什么商业价值?她一下子被问倒了,就说她要当网红。(笑)其实她的毕业设计还是很有商业价值的,但她没有这个意识。其实在这次展出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商业机构想要跟学生有更多的跨界合作,所以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人给他们灌输商业化的意识或者帮助他们做商业上的对接。
主持人:设计师的天性是和丑的东西作斗争,这个斗争也是伴随整个中国审美成长的一场大战。你觉得,以市场为导向与引领时代审美有没有冲突呢?
俞恒翀:因为一个好的产品一定是基于对市场的理解,经过千锤百炼才能诞生的,即便它再丑,在互联网上也能成爆款,这一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作为设计师,我们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如果脱离目前的实际需求去创造一个十年以后才能看到的未来,我觉得这个设计是不成功的,我们得伴随着消费者一点一点地成长。
主持人:这次“WE ARE YOUNG”的展览上展出的设计作品还是很多样的,有的是结合网络热词的产品设计,也有对土特产品进行的时尚包装,还有一些用皮革、剪纸以及扎染等传统工艺制作的产品,也有对最新技术的应用……你选择参展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俞恒翀:这次的展出中,我们主要挑选了平面视觉类、产品设计类、环艺空间设计类以及个别艺术设计类的作品。一方面,我们会去考量这个作品的创新程度和它有哪些吸引我们的有趣的点。我们也会考虑作品的完成度。因为有一些学生的想法很好,但最终没有很完整地让这个设计项目落地。我们会挑一些完成度比较高的作品。
主持人:现在很多广告公司,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来实习,因为他们往往都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对此你有没有一些共鸣?
俞恒翀:确实!有很多公司都不太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用来培养这些学生的时间。即便是在学校里特别出色,专业成绩特别好的学生,进入一个商业团队以后,他可能也没有办法一卞子做好商业设计,这是令很多团队头疼的问题。而且刚出学校的应届毕业生有时候不知道自己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一个团队把他培养得差不多了,到头来他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然后跳槽。我们川合创意正在做一个“实习生培育计划”。这个计划跟一些公司招实习生做人才储备的传统方式不太一样。我们在暑假期间,即6月份到8月份,整整十周时间之内只招三个实习生。我们对这三个实习生实施针对个人的PP项目,针对三人小团队的团队项目以及商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我们给他们在学校里可能接触不到的、比较有趣的个人项目和团队项目,另一方面他们也会给我们的团队带来很多在商业项目中比较匮乏的活力,他们也确实经常能给我们团队带来很多惊喜。同时我们也会让他们慢慢尝试跟进一些商业项目,或者跟我们合作。这个计划,目前看来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我们团队的人才储备都是很有帮助的。
主持人:但是在这个电商时代,所有的数字都是跟着运营在跑的,很多时候运营和销售的声音在创业企业是不是会很直接地阻碍设计的思路和发展?
P2-5
导语
《艺术青年说》是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与宁波音乐广播FM98.6联合出品的有声文化品牌。节目以对谈的方式,用声音去连接城市的青年力量,去关注这座城市里用行为改变生活的群体,去展现当代文化面向未来的气息,去了解和倾听这个时代和这些青年的心声。他们代表了全新的创造,走出了以往的“规范”和“边界”,去追寻更有想象力的生活,去探索未来城市的无限可能。在互为“陌生”的碰撞中,去发现、去思考,去审视、去想象,去了解“不同”,去建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申小轩编著的《艺术青年说》是该节目的文字版。
序言
为何说?谁来说?怎么说?
《艺术青年说》项目始于2016年。那一年宁波
正在举办“2016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宁波活动年”
。同年,宁波市启动了“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
工程。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承担了若干对宁波城
市文化艺术现象加以研究的任务。于是,宁波市文
化艺术研究院与宁波音乐广播FM98.6合作,开设了
《艺术青年说》专栏节目。《艺术青年说》既是一
个传播项目,也是一个研究课题。应该承认,与一
般意义上的做一档文艺节目不同,设计一档具有研
究功能的节目是很困难的。在最初讨论怎么做好这
项研究的时候着实有些“犯难”:文化艺术门类繁
多、形态多样、对象各异,怎么破题?如何用有限
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做一件无限的事?斟酌再三
,编者决定聚焦于这个城市的文艺青年群体,从了
解和倾听他们的思想和作为开始,以一对一对话的
形式呈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
就这样,我们采访了许多年轻人,他们有的是
海归,开办立足宁波的创意设计平台,专注品牌战
略、产品设计及用户体验;有的用一种众筹式的写
作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写就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有
的是在宁波引入将每一个酒店客房打造成一个主题
展示空间,将艺术美感与住家环境融合在一起的人
;有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一群热爱唱歌的
人,成立了宁波第一支人声合唱团;有的尝试将现
代的电音与宁波的甬剧结合在一起;有的打造这座
城市的创意集市……
当我们回顾一期期节目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
生活的这座城市与以往相比有些不一样了,历史的
厚重还在,但变得更加文艺,更加青春,更加充满
活力,更加敢于张开想象的翅膀,更加坚定地走在
知行合一的路上。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可以很文
艺的时代,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诠释自己
的文艺观。这种开放且伸展的理解文化艺术的方式
会让我们期待无限的创造性与可能性,而不是将我
们的文化生活分别以时间、地点、类别、形态等分
类方式单独贴上了标签,以一种博物馆的方式封存
起来。所以,我们首先是以对话、提问、聆听的方
式开始我们的研究的。我们也希望这种研究能够打
通专业人士和普通公众的界限,让每个人都能意识
到自己具有用文艺的精神激发潜能的无限可能。
举办“东亚文化之都活动年”的时候,宁波市
提出了“一都三城”的建设目标,这三城分别是“
书香之城”“音乐之城”“影视之城”,这些目标
立足于过去的成就,更着眼于城市的未来。我们既
是给自己提出问题的人,我们追问这些文艺现象与
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联,也同样是去试着回答问
题的人,我们希望每个人都以文艺的方式实现自我
更新。我们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关心人,也
关心城市的文化空间,未来会怎样,值得期待。而
现在,不妨先从聆听和阅读我们的《艺术青年说》
开始吧!
宋臻
内容推荐
申小轩编著的《艺术青年说》是一本关于宁波青年文化的访谈录。俞恒翀,孟火火,言由,好妹妹乐队,午歌,卢庚戌……这些嘉宾代表了全新的创造势力,他们不同于传统,走出了以往的“规范”和“边界”。他们的声音代表了一种新的气息,一种现代的思想和观念,一种全新的文化和创造,唤起你想象世界的能力,让你在思想的碰撞中,发现、思考,审视,去想象和创造,去知道“不同”,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术青年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申小轩
译者
编者 申小轩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20179
开本 32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90
CIP核字 2018160912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