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冬奥会项目及观赛指南
内容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体育欣赏的视角组织素材,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冬奥会15个大项的历史传承、项目特性、比赛规则、观赛礼仪、精彩赛事、优秀运动员等方面的内容。读者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全方位了解冬奥会的各类项目,看懂冬奥会比赛,更好第融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赛场氛围。

作者简介

李树旺,社会学博士,教授,就职于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曾主持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中国体育观众研究”,并参与“奥运会比赛欣赏与赛场礼仪”课题的研究,主编《奥运会比赛欣赏与赛场礼仪》一书。

目录

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概述 / 1
一、冬季奥运会历史 / 2
二、冬季奥运会项目设置概述 / 3
三、冬季奥运会项目设置变化及趋势 / 5
四、冬季奥运会竞争格局 / 6
五、中国冬奥的历程与冰雪运动的发展 / 8
六、北京2022年冬奥会设项 / 9

第一章 速度滑冰 / 1 5
一、起源与发展 / 16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7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21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22
五、冬奥故事 / 24
六、冬奥选手 / 25

第二章 短道速滑 / 2 7
一、起源与发展 / 28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29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31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34
五、冬奥故事 / 36
六、冬奥选手 / 37

第三章 花样滑冰 / 3 9
一、起源与发展 / 40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41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43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46
五、冬奥故事 / 49
六、冬奥选手 / 51

第四章 越野滑雪 / 5 5
一、起源与发展 / 56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57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60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64
五、冬奥故事 / 67

第五章 跳台滑雪 / 6 9
一、起源与发展 / 70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71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77
五、冬奥故事 / 78
六、冬奥选手 / 79

第六章 北欧两项 / 8 1
一、起源与发展 / 82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82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83
四、欣赏点及观赛礼仪 / 85
五、冬奥故事 / 88

第七章 高山滑雪 / 9 1
一、起源与发展 / 92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93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96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98
五、冬奥故事 / 100
六、冬奥选手 / 100

第八章 自由式滑雪 / 1 0 3
一、起源与发展 / 104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06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108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111
五、冬奥故事 / 113
六、冬奥选手 / 114

第九章 单板滑雪 / 1 1 7
一、起源与发展 / 118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19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124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126
五、冬奥故事 / 129
六、冬奥选手 / 130

第十章 冰球 / 1 3 3
一、起源与发展 / 134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35
冬奥会项目及观赛指南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137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139
五、冬奥故事 / 140
六、冬奥选手 / 141

第十一章 冰壶 / 1 4 3
一、起源与发展 / 144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45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146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148
五、冬奥故事 / 151
六、冬奥选手 / 152

第十二章 冬季两项 / 1 5 3
一、起源与发展 / 154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55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157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159
五、冬奥故事 / 162

第十三章 雪车 / 1 6 3
一、起源与发展 / 164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65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167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168
五、冬奥故事 / 170
六、冬奥选手 / 171

第十四章 钢架雪车 / 1 7 3
一、起源与发展 / 174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74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176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177
五、冬奥故事 / 179
六.冬奥选手 / 181

第十五章 雪橇 / 1 8 3
一、起源与发展 / 184
二、运动项目与装备 / 185
三、比赛设置与规则 / 188
四、欣赏点与观赛礼仪 / 189
五、冬奥故事 / 192

后 记 / 1 9 4

精彩书摘

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概述
一、冬季奥运会诞生与发展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冬季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冬季冰雪运动的兴起而确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自1924年至今,冬季奥运会共举办了19届,最近的冬季奥运会是2014年于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冬季奥运会。
19世纪,伴随国际体育运动发展,冬季运动在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迅速兴起,随之,滑冰、滑雪和雪橇等冬季运动组织也纷纷建立,一些跨国性的冬季运动赛会也相继举行,如1880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举行的国际速度滑冰对抗赛,1885年德国汉堡举行的国际速度滑冰赛,1901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举行的北欧运动会等等。这些赛事,极大地推动了冬季运动的发展。
冬季奥运会的诞生离不开奥林匹克运动先驱顾拜旦的不懈努力。 顾拜旦很早就设想在北欧运动会的基础上举办冬季奥运会,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认为,既然有了一个北欧运动会,再搞一个平行的冬季奥运会没有必要。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首次出现花样滑冰比赛,1920年的安特卫普奥运会,组委会除花样滑冰外还增加冰球赛。1921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布拉格会议期间,挪威、瑞士等国代表就提议并讨论了冬季奥运会问题,并提出了有关方案。在1922年国际奥委会巴黎会议上,顾拜旦成功劝说反对者,决定在1924年夏季奥运会前举行冰雪运动的比赛,称为“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只是奥运会前的冰雪项目表演。体育周于1924年1月25日至2月4日在夏蒙尼举行,运动员精彩的表演在世界体坛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不再怀疑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必要性。1925年国际奥委会决定,以后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其届次按实际召开次数计算。并决定将“第八届奥林匹亚德体育周”正式命名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
冬季奥运会最初规定每4年举行一次,与夏季奥运会在同年和同一国家举行。从1928年的第2届冬奥会开始,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点改在不同的国家举行。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以2年为相隔交替举行。1924年第1届冬奥会只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名运动员参加,且除美、加两国外,其余全属欧洲,比赛项目仅有4个大项14个单项,到2014年,参加第22届索契冬季奥运会的国家和地区己达到88个,运动员2856名,比赛为7个大项、15个分项、98个小项。
纵观冬季奥运会从1924年至2014年的历史,共举行22届,承办方多为欧美国家。承办届次最多的是美国,共4届,法国次之,共3届,瑞士、挪威、奥地利、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都各承办两届。1972年日本札幌主办第11届冬奥会,冬季奥运会首次走出欧美进入亚洲。2018年第23届将在韩国平昌举办。经过多年不断努力,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办。
冬奥会的诞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化以及自身发展的体现,冬奥会从诞生之日起,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从参赛的国家和运动员人数,还是从比赛项目的设置,或者从运动技术水平和成绩的提高方面看,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贯彻奥林匹克宗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设置
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由国际奥委会负责制定,分为运动大项、运动分项和运动小项。任何运动大项、运动分项和运动小项要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基本上靠机械推动取得成绩的运动大项、分项或小项不能被接受为奥林匹克比赛项目。
列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运动大项需符合以下标准:一是要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所辖,并且至少在25个国家和3大洲中广泛开展的运动,才被允许列入冬奥会(其中男子项目在世界两大洲和25个以上国家和地区开展,女子项目要在2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二是运动大项要执行“奥林匹克运动反兴奋剂条列”,特别是要按照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规则进行比赛之外的药检。被接纳为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运动大项,至少要在相关运动会召开7年前确定,之后不允许有变动。
运动分项作为运动大项的分支,包括一个或若干个运动小项,接纳运动分项的标准和接纳奥运会大项的标准相同。
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运动小项需要符合以下标准:一是在参加人数和地域范围上具有公认的国际地位,且至少两次被列入世界锦标赛或洲级锦标赛;二是要在至少50个国家和3大洲的男子中及在至少35个国家和3大洲的女子中开展的运动小项才可列入奥运会比赛小项;三是被接纳的运动小项必须在相关运动会召开4年前确定,确定之后不允许有变动。运动小项作为奥林匹克运动大项或运动分项目中的一项比赛,它产生名次并据此颁发奖章和证书。一个运动小项的比赛不能同时产生个人名次和团体名次,除非国际奥委会作出另外的规定。
冬季奥运会自1924年第一届至今,已历92年,共举办22届。在即将举行的2018年韩国平昌郡第二十三届冬奥会,将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2个小项。根据奥林匹克宪章,北京2022冬奥会竞赛项目的大项将不迟于开幕前3年,依据组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际奥委会的建议,由国际奥委会代表大会决定。小项将不迟于开幕前3年由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商请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决定。北京冬奥组委可提出仅在北京2022冬奥会设置的1至多个小项。
三、冬季奥运会项目的历史演化
纵观历届冬奥会比赛,比赛项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始与基本稳定阶段、平衡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冬奥会处于初创阶段,比赛项目保持基本稳定。这段时间共举行四届冬奥会,运动项目大项一直保持滑雪、滑冰、滑车、冰球四项,稳定不变;小项前三届均为14项,第4届增至17项,略有增长。在这个阶段男女项目设置失衡,男项居统治地位,女项发展缓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初,冬奥会项目设置处于平衡发展阶段。这段时间没爆发世界范围的战争,国际政治形势相对稳定。二战结束之后的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瑞士的圣莫里茨重新举办,在这届比赛中大项4个,小项略有增加,有22个。到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时,比赛项目有6个大项,小项增加到39个。从项目变化来看,大项稳中略有上升,小项逐步增加;女子项口比例快速上升,逐渐与男子项目看齐。在萨拉热窝冬奥会之前的历届比赛中,气候对比赛的影响很大,例如,萨拉热窝冬奥会的速滑比赛中,由于风雪交加,泽特拉露天滑冰场的扫雪机忙个不停仍无济于事,原定10日上午举行的速滑比赛不得不延至下午,下午也是边扫雪,边比赛。本届男子速滑成绩平平,无一人突破奥运会纪录。这种恶劣气候也是影响冬奥会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冬奥会项目设置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浪潮推动了冰雪运动的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为体育场馆、运动设施、运动技能的进步提供了强劲动力,冬奥会项目增设的速度加快。项目的发展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传统项目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新兴的冬季项目增设较多;二是更具观赏性、刺激性和竞争激烈的比赛项目的增加较快,以适应冬季运动与现代大众传媒深人结合的需要。例如,平行大回转代替大回转项目,增设多人雪道障碍赛等等。从参与冰雪运动的主体来看,人工制冷工业的发展为热带和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开展冬季运动提供了可能,也对奥林匹克精神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影响,发展多元文化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四、冬季奥运会竞争的总体格局
纵观冬奥会的历史,冬奥会赛场金牌/奖牌之争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清晰的两极分化的格局。
欧洲和北美国家实力强劲,形成冬奥会的强势集团。冬奥会比赛受气候、温度等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和社会氛围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早期的冬奥会中,大约只有20几个国家参与,德、俄、挪曾经“三足鼎立”,几乎囊括冬奥会金牌,后来美、加的异军突起打破了三国的金牌垄断,使第一集团的金牌之争更加激烈。随着冬季项目在全球的普及,冬奥会的参赛规模逐渐壮大,但金牌和奖牌仍然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以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为例,共有19个国家获得金牌,21个国家获得奖牌,均为历届冬奥会之最,但多数国家只是凭借个别项目的出色发挥实现金牌或奖牌的突破。奖牌榜的前10名主要是欧洲和北美国家,共占奖牌总数的80 %,其他国家仅占20%,竞争的两极分化严重。欧美国家竞争实力来源于其在基础大项------雪上项目的强势。以索契冬奥会为例,雪上项目金牌数达69枚,占金牌总数七成。冬奥会三大基础大项越野滑雪、冬季两项、高山滑雪共计33枚金牌,一直都是欧洲人的金牌库。在这些国家中,既有象德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这样优势项目覆盖范围广,且在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大项上具有整体优势,也有象挪威、荷兰这种虽优势项目群覆盖范围相对狭窄,但将其竞技水平发挥至极致的国家。
东亚国家有所突破,但难以撼动欧美强势的传统格局。中、日、韩三国在某些项目上有所突破,引领亚洲,占据一席之地。在冬奥会的历程中,亚洲的参赛国较少且实力有限,第2届冬奥会,日本成为首个参赛的亚洲国家,随后韩国、黎巴嫩、朝鲜、蒙古、印度等国相继登上冬奥会的舞台,1980年,中国队首次组团参赛。在1972年札幌冬奥会,日本选手笠谷幸生借东道主之便在跳台滑雪赛中取胜,打破欧美人的一统天下。随后1992年第16届冬奥会韩国在男子短道速滑,2002年第19届中国选手杨扬在女子短道速滑赛中相继为自己的国家获得首金。自此,亚洲三强踏上冬奥夺金旅程。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亚洲的冬季运动实力达到历史巅峰,韩国和中国分别以6金6银2铜和5金2银4铜的成绩位列第5名和第7名,均创造冬奥会最佳战绩。亚洲势力的崛起使奖牌分布过于集中的局面有所缓和,但多数国家的“昙花一现”难以撼动欧美等老牌劲旅的领先地位。究其原因,是中韩两个夺金面窄,项目发展不平衡,存在“冰强雪弱”的实力特征。在短道速滑项目,中韩两国几乎垄断了近几届比赛的全部金牌,但在冬季奥运会的基础大项和金牌大项的雪上项目,两国的竞争实力都较弱。中韩之外,日本虽然开拓了亚洲国家的冬奥夺牌之路,但在近几届比赛中竞技实力呈现下滑的趋势。
大洋洲的冬季运动起步较晚,只有澳大利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澳大利亚获得2金1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但仍不能改变大洋洲持续落后的局面。
五、中国冬奥会历程与冰雪运动的发展
1979年,中国奥委会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席位;1980年,中国代表队首次参加在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十三届冬奥会;在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在当时还是表演节目的短道速滑比赛中,中国女将李琐勇夺1000米金牌、500米铜牌和1500米铜牌,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升起。在2002年美国盐湖城举行的第19届冬奥会上,我国女队员杨扬一人独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和1000米短道速滑两枚金牌,中国代表团实现零的突破,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正式升起了五星红旗。在2010年第21届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奥运健儿获得了5金、2银、4铜的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奖牌榜的第7位。2015年6月30日,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主办夏季和冬季两个奥运会的城市。
中国的冬奥历程是我国冰雪运动普及和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竞技性冰雪运动开展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冬奥会运动项目的竞争格局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夺金面窄,在某些项目竞争中实力较强,但整体实力较弱。冬奥会共设7类15个大项102个小项,这些项目在我国的开展明显不足。以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我国只参加不到50个小项比赛,且冰上项目居多,占全部项目2/3的雪上项目开展得少而又少。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后,我国计划开展雪车、雪橇两个大项,还筹划开展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北欧两项中的部分小项。按照规划,争取到2018年时,小项开展数量超过冬奥会设项总数的90%。但这些项目在短时间内获得全面发展的难度很大,在某些相对适合中国运动员身体特点的项目上希望有所突破。
冰强雪弱, 中国冬奥会的冲金点仍然集中于冰上项目。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上的强有力竞争优势,但雪上项目依然薄弱。雪上项目是冬奥会项目的主项,金牌数占总数的70%,却是中国的短板。我国运动员在自由式滑雪和单板滑雪这些以技巧见长的项目上适应较快,近年来也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基础大项上很难闯入世界前20名。在新增的一些雪上项目的小项中,中国或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竞争力不足。
“阴盛阳衰”,我国冬奥会赛场的一种特殊现象。从历届冬奥会运动成绩可以看出,女子运动员的金牌数和奖牌数都远胜男子,我国女子冰雪运动以发展快、项目多、实力强、潜力大的特点优于男子的发展。
从我国冬季项目的现实情况看,冬季项目开展地域少,项目基础和人才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解放军和东北的部分体育院校,形成了传统的“长白山冰雪带”。随着北京成功申办冬季奥运会,结合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必将形成“京张冰雪带”与“长白山冰雪带”相呼应的大格局,进而促进冰雪运动在华北、东北的开展并逐渐辐射全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冬奥会项目及观赛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树旺//张磊
译者
编者 李树旺//张磊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242989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341
CIP核字 2017057749
中图分类号 G811.21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5: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