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才的悲剧
内容
编辑推荐

李琳的《天才的悲剧》试图把一部中国天才毁灭史展示在读者面前,实质是要把天才的悲剧解剖给世人观瞻,从中梳理出表象后的本质——个人的或社会的,从而期望我们这个社会亦或我们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内容推荐

《天才的悲剧》试图把一部中国天才毁灭史展示在读者面前,实质是要把天才的悲剧解剖给世人观瞻,从中梳理出表象后的本质——个人的或社会的,从而期望我们这个社会亦或我们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李琳的《天才的悲剧》共分上篇、下篇和附篇三部分内容。上篇选取了中国现代和当代9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悲剧;下篇选取了中国上至春秋时代、下至晚清时期的9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卓越代表人物的悲剧个案;附篇节选了部分中外名家关于人生悲剧的一些理论思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把握本书主旨。

目录

上 篇

一代天骄鼎山孤魂

——陈独秀的三次婚变和凄凉晚年

露蓄罕见倜傥衰久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被弃被杀

人言可畏众口铄金

——30年代当红影星阮玲玉愤诀人寰

超然才子罡风惨劫

——潇洒诗人徐志摩的浪漫婚姻悲剧

乱世奇才一梦黄粱

——天才愤青和尚苏曼殊之俗之僧之死

去之不忍就之不能

——国学大师王国维进退维谷的悲观自沉

书生本色 太史奇遇

——著名史学家吴晗的悲怆命运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人生悲剧

为文千古为人有疑

——周作人的堕落死亡之旅

下 篇

信疑众谤魂归汨罗

——千古骚人屈原的放逐沉江自杀

作茧自缚抱恨终身

——法家鼻祖韩非子饮鸠自裁的惨剧

功过昭著身死名辱  

——一代名相“仓中鼠”李斯难逃厄运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西汉淮阴侯韩信功高震主夷及九族

君王远贤贾生何辜

——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盛年早逝

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含垢忍辱的悲惨命运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南宋诗人陆游仕途婚姻的双重悲剧

千古叛逆秃翁暴骨

——明代思想家李贽不甘受辱自刎皇都

“医国”无门抱恨终生

——清朝诗人“医国手”龚自珍老死山中

附 篇

论自杀

未有天才之前

死后

说死说活

论死亡

重新审读天才和精神病

后记

试读章节

人言可畏众口铄金

——30年代当红影星阮玲玉愤诀人寰

她的一生是一页挣扎向上的史实。阮玲玉的卓绝演技霸占

了中国影坛几十年来的第一位。

阮玲玉的天才演技,是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骄傲。

——孙瑜

她是一个强者,她以其艰苦的努力、勤奋的学习和不懈的追求,练就了那炉火纯青的演技,震撼着观众的心灵;然而,她又是一个弱者,悲惨的经历,脆弱的感情和世俗的重压,终使她无法忍受流言蜚语的中伤,在观众最渴望见到她的时候,她却向死神迈开了步子……

1935年3月8日,正当上海各界人士准备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时,一个噩耗竟以闪电般的速度传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著名影星阮玲玉自杀了。这消息对上海乃至当时的中国人来说,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那一瞬间,整个上海的欢庆活动戛然而止,悲痛、肃穆的气氛笼罩在大上海的上空。

自9日起,前往万国殡馆凭吊者便络绎不绝。来自国内、国外的各界人士达十万之众。悲痛欲绝的凭吊者,掩不住他们那愤慨的神情,他们同情、悲伤于阮玲玉的不幸,又以最恶毒、刻薄的语言诅咒着残害阮玲玉的凶手。

鲜花簇中,一代名优阮玲玉静静地躺在那儿,她那满是忧郁迷惘的脸上,似乎有永远解不开的谜底,要向世人发问。遗体近旁,默默拥立着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名流孙瑜、吴永刚、费穆、卜万苍等人,他们痛惜的神情中,都流露出些许难言的愤怒。

从阮玲玉去世之日起,全国各报均在显著位置刊登哀悼文章,既痛惜于影星的被迫自杀,又痛斥社会的黑暗、腐朽。当时著名的(馄报》发表社论指出: “越是大的天才,就越发得不到社会的爱护和社会的了解。”“阮玲玉不了解这社会,贸然把爱护天才和了解天才的责任放在故夫、新夫和唯恐没有影星艳史和哀史足以引人注意的报人肩上,就当然要算是最大的错误了。”有报纸载挽联日: “人言可畏。身世堪恐,是非无定评,投井下石迨私愤,姊而不死,处此恶浊社会何以为生;世论尚存,公道未泯,哭声震远近,万人空巷瞻遗容,灵而有知,对兹热烈感情能勿伤心。”

阮玲玉生前所在的著名的联华公司一厂厂长黎民伟在悼词中说: “阮女士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她从最低微的地位,挣扎到今日的地位。诸位亲眼看见,自从她死后的第二天起,一直到今天这三天之中,已经有六万群众,在她的灵前静静地走过,我相信,还有更多的群众,在精神上都环绕在阮女士的身旁。这种身后的光荣,就是她在生前斗争、挣扎而得来的光荣。我们大家知道,阮女士演了多少感人肺腑的影片。她伟大的天才,精神的艺术,永远留在人们的纪念之中,而人们也永远受到她的感动。一个艺术家的存在,也许比一个政治家还要有价值,而一个艺术家的死,为社会,为国家,该是怎样的一个损失。”

阮玲玉的死对于社会,就如一泓明净的湖水里投进一颗石子溅起了一层层的涟漪。认识的,不认识的,见过的,没有见过的,大凡听到阮玲玉被迫自杀的噩耗,都做出了种种的或大或小的反应,唏嘘流泪,掩面而泣者有之;捶胸……

P22-23

序言

天才有天才的辉煌,但更有天才的悲剧;常人有常人的平庸,然常人也不乏常人拥有的平静和幸福。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合理或不合理地矛盾着:当天才走向辉煌顶点的瞬间,天才也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为自己未来的命运埋下了悲剧酿变的种子,或者毋宁说,天才一直在走向自掘的坟墓。刚正不阿、爱国忧民,为昏君奸臣所驱逐而无奈投江自沉者如屈原;呵斥礼教、放荡不羁、呼唤“童心”,为封建卫道士所痛恨而遭杀身大祸者如李贽; “激扬文字”、 “指点江山”,又“偏狂误人”、末成“鼎山孤魂”者如陈独秀;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最后却为“情”所累,苦不堪言者如徐志摩;秉性耿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被迫含冤跳湖自杀者如老舍;文才冠世、误人歧途,以至于“文革”期间被红卫兵小将专政而致死者如周作人……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生命赋予每个人只有一次,因此,生命不但是宝贵的,而且应当是美好的,毕竟人类的历史和一切财富都是建立在人的生命活动基础上的。人不能正正当当地挺起腰杆,健康地生活,他的个性、尊严,乃至独立的人格都无法得到保证,甚至只能通过“死亡”去解脱苦海,走向彼岸,这便是人生真正的悲剧。小人物固然有时难以摆脱被人左右的命运,而天才在更多的时候却由于其天赋的魅力要受到社会的操纵,当灾难、病痛、烦恼、无聊、绝望……甚至死亡,人生的种种不幸都集中于天才的身上时,一种崇高与卑鄙、真诚与奸诈、奉献与贪婪——绝然相反的对比赋予悲剧以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中国人素来重生,不论是儒家的“人世”,还是道家的“出世”,都不主张轻易地抛掉自己的生命。儒家认为“未知生,焉能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命赋予人还有重要的使命,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丝毫的损伤,竞成为儒家“孝”道的一条根本原则。道家少谈国事,更重视今世享乐,这使中国人很少,或者说根本就不去走“自杀”这条道。正因为如此,“自杀”比起“他杀”在中国才更具悲剧色彩。在中国古代颇负盛名的诗人群体中,只有一个屈原通过“自杀”“报君殉国”,近代还有一个王国维,其“自杀方式”和“自杀缘由”都和屈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一反传统观念,自杀“风气”骤浓的是“文革”期间。老舍开自杀先河,接着如邓拓、叶以群、傅雷、吴晗、李广田、杨朔、闻捷,等等,相继自戕,这不但是个人的悲剧,还更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剧。

开明的社会以培养天才为己任,专制的国家则以摧残天才为目标。

不是所有的“天才”都能成为天才,也不是所有的天才都会成为悲剧性人物。天才悲剧的存在既脱不开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社会制度,但我们也没有理由把它完全归结于各种身外“势力”等等客观原因,某种意义而言,走向毁灭的天才多半是天才用自己的双手掐住了自己生命的咽喉。

比如孤独中死去的叔本华,晚年疯掉的尼采,为爱情几乎要自杀的贝多芬,以及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在与情敌的决斗中死去的普希金等等,无不是这类悲剧天才的代表。

美国著名舞蹈家、现代舞的创始人、世界上第一位披头赤脚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家邓肯,她在艺术领域是天才,但她的个人生活却是一塌糊涂。她的一生是一出悲剧,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一生受着两种原动力的支配——恋爱和艺术——恋爱时常摧毁了艺术,而迫切的艺术欲望又时常使我以悲剧结束我的恋爱。这二者正是不能一致的,只有永远的争斗。”叶灵凤在《天才与悲剧》一文中说:“邓肯的这几句话正代表着她的一生生活。她注重艺术,也重视恋爱,于是一生始终在悲剧的情调中生活。她的两个可爱的孩子在巴黎无端乘汽车翻人河中,她和苏联诗人叶赛宁的离合,无一不象征着她在舞台上所表现的一切。她很爱叶赛宁。但是,叶赛宁是一位穿了革命服装而怀着一颗浪漫心脏的诗人。他憧憬着邓肯能为恋爱而牺牲艺术,哪知邓肯的心情正相反,她宁可为了艺术的生命而以悲剧结束恋爱。叶赛宁本已失望于革命,他觉得革命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种色彩和光耀,现在又从恋爱的梦境中失败,他明白自己生得太晚了,这个世界已不是属于他世界,于是便悄悄地吊死了。”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度,历史的发展印证了这样一个现象:人类艺术的发展似乎是以天才的自我毁灭为代价的。——天赋的华光既可以结出世人所瞩目的伟大硕果,也可以衍生出世俗者避之唯恐不及的深重悲恸。

这是一部中华天才悲剧史,18个不同历史时期卓越天才的悲剧,反映的是中国不同历史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矛盾交织纠结的时代特征。这是天才的悲剧,历史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只是这种悲剧由鲜活的天才个体来承担,显得太过惨烈。

清朝晚期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在其《已亥杂诗》中曾大声呼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龚自珍的期望实际上就是所有中国人的期望。可惜的是,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也未能逃脱他个人和历史造就的悲剧樊笼。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旺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否能够人尽其才,是否能够物尽其用。

本书试图把一部中国天才毁灭史展示在读者面前,实质是要把天才的悲剧解剖给世人观瞻,从中梳理出表象后的本质——个人的或社会的,从而期望我们这个社会亦或我们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发生。

本书共分上篇、下篇和附篇三部分内容。上篇选取了中国现代和当代9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悲剧;下篇选取了中国上至春秋时代、下至晚清时期的9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卓越代表人物的悲剧个案;附篇节选了部分中外名家关于人生悲剧的一些理论思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把握本书主旨。

后记

本书初稿写于20年前,我读研究生的时候。

当时,我和石耀辉先生应一书商邀约分工写作,他写了韩非子、李斯、韩信、贾谊、司马迁、陆游、龚自珍、吴晗等几个人物,其余为我所写,后由于种种原因,该书一直未能出版。

1996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我的《2O世纪风云人物临终岁月》 (上下册,定价:36.80元,1998年被该社再版),其中节选了本书中的陈独秀、郁达夫、老舍、周作文、王国维等有关部分。

《天才的悲剧》完全保持了20年前的风貌,从书名到前言,到全书编排体例,再到文章内容,基本上反映了20年前我们的学术思想和写作水平,也算是那几年我们创作期的一个总结和反思吧。

该书的写作出版曾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予以致谢。

李琳

2012.9.17.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才的悲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琳//石耀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703960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