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艺文札记
内容
作者简介
石英,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人,少年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内做机要密码电报工作。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先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散文》月刊主编、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等职。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石英创作甚丰,且题材广泛,素有“多栖作家”之称。在大学中即有中篇小说《文明地狱》、文学传记《吉鸿昌》等问世;至今创作长盏不衰,可谓著作等身,许多媒体称之为“文学常青树”。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漫银滩》、《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密码》、《公开潜伏》、《人性伏击》、《人性磁场》、《真伪人生》、《追不回来的岁月》等;短篇小说《石英精短小说选》等;散文集《秋水波》、《母爱》、《石英散文选》、《石英美文选》、《当代散文大家丛书石英卷》、《老兵大家丛书石英卷》、《石英军事散文选》、《石英京剧艺术散文》等;诗集《故乡的星星》、《当代正气歌》、《石英精短诗选》、《走向天安门》、《石英红诗选》等;文化艺术随笔有《文史与人生》、《古往今来》、《石英杂文随笔选》、《石英人性文化随笔》等;文艺评论集有《怎样写好散文》、《散文写作的成功之路》、《文心的合鸣》等;各种门类作品七十部,一千五百万字。
目录
札记
散文的概念及特征
从诗意说到散文味
由诗词想到原创性和新意象
从唐宋诗词看当时自然人文风习
佳句名句之奥妙——诗文偶感
古体诗词的创作
读文学名著的“偏好”
开卷未必尽有益
学诗俚语
诗“瘾”
诗情,心灵的契合
“抠”诗随记
天真的成熟,丰富的单纯
从刘云若小说中看“梨园”
一个不大不小的“盛花期”
我讲文学课的体会
忆往
楚汉人物(五则)
诸葛亮“事必躬亲”辩
古代“士”的感恩情结
三国人物“七○后”
建安SARS与“七子”
北宋“内外战”及其结果
恶性仿效的力量是超额的——有感于魏晋之交王朝更迭与人生世相
“闯关东”非自近代始
由川江沉金打捞想到张献忠
长征途中的非常春节
一个夜晚跨越了一个时代
忆谈判岁月
我亲历的“夜不闭户”年月
村边苇席上的课堂
记忆中的“救总”二三事
邂逅粟司令
我亲历的解放区岁月
三个座谈会与一本书——忆刘清扬大姐
我所接触的琴西老——记“五四”运动中天津总商会文牍长夏琴西
遥念你:普罗夫迪夫
中国地名的诸般意味
沉思
中国古代思想家是寂寞的
“仁者寿”析
“报应”解读
金翅鸟与发背疽之类——关于读书的结局
旅中偶拾(二篇)
牌坊林中所思
海市蜃楼
在沙丘和草原上的感觉记忆
观心理倾向说
动物保护也有不同的“画外音”
减少“刨分”
夏与秋
精彩页
散文的“资格”是很老的,当近世读者面最大的小说尚未臻于成熟时,散文就早已进入它的黄金时代。
散文这个概念的产生,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源出于与韵文和骈文相对立而言,即指不押韵和句法不整齐的文章。发展至现代,便成为与小说、诗歌和戏剧并列的文学样式之一。与此同时,散文家这一称号也随之更加鲜明而具体。
在国外,通常意义下的“散文”则更加广泛,基本上是与诗歌相对的统称。而在我们中国,一提起“散文”,却很容易想到的是篇幅比较短小、写来比较灵活,无论是写景、状物和叙事都有着比较浓郁情味的那种文章。
散文不同于小说之处,是并不要求有完整、曲折的情节,比较集中的矛盾冲突和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它也不像诗歌那样,要求富有音乐感的节奏和韵律。但要求有它独具的气质风姿,动人的魅力。
散文这种形式,不惟很古老,而且应用也很普遍。可以说,一个小学生开蒙不久就可能与它结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都会同它打交道,举凡书信、日记甚至某些讲话也都可能是相当不错的散文。有人说,一个粗通文字的少女,当她给自己所挚爱的恋人写情书时,其形式和情致就已具备了散文的要素,而这种涌自内心的情愫,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冲破了文字上的障碍,使她的“文笔”发挥到难能可观的程度,这话也许是有道理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散文又可当之无愧地称为情文。当然,这是就狭义性散文,即文学性散文而言,而不涉及一般的政论、哲学、历史等广义的散文著述。
散文既然与人们的生活如此贴近,而且大凡具有一般学历的人都有写作散文的实践,是不是因此就可以说它很容易写呢?其实不然,诚如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言,“散文易学而难工。”事情往往相反,看来人人都能掌握的一种东西,真正能够驾驭得好,拿出超出一般的绝活,就更加不易。有如学画,俗话说“画虎容易画狗难”,正因为常见常用,能够突破就非同小可。当然,严格说来,无论是“狗”还是“虎”,画好了都不容易。任何文学样式的作品,均应忌粗而求精。
关于散文的一些主要的或者说是基本特征,专家们的表述并不尽同,一般而论,特别是结合个人创作和编刊实践中体会,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重视的:
短小精悍,一般说来是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状物,抒情还是叙事,散文自应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这种独特方式体现得愈充分,散文的优势就发挥得愈突出。它之所以短,不是人为的削足适履,而是因为角度找得准,剖切得当,提炼得精,表观得恰到好处。这样便可收到言无多而容量大,意未尽而情味浓之功效,也可以说是一种浓缩了的文章,当然不需要太长的篇幅。我不能绝对断言长及一二万字就不可能是好散文,侣至少不是散文最基本的神貌。我从工作实践中看到:绝大多数拉得很长的散文,多是因为未掌握写作散文的要领,误以为散文“散”就可以信笔漫流,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其实变成冗杂的同义语了;再者是提炼不精,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或者是平均使用力量,“齐头并进”,结果是精要之处亦为芜杂之笔所掩,看不出闪光的东西;还有就是写法的问题,纵不能合理舒收,横不能剖切得当,或以大量笔墨铺叙过程,或者写成枯燥乏味的采访对话,或者干脆成为类乎小说而又非小说的四不像的东西。这样的“散文”,常常拉长了篇幅而淡化了应有的情味;另外的原因是文字功夫不强,下笔乏力、无味,以量充质,长则长矣,但读来却不能不使人失望。
P3-5
导语
《艺文札记》为散文随笔集子,收录了作者石英自选的涉及文史哲话题的文学小品,也是富有思辨性的哲理随笔。主要包含“诗文”“忆往”“哲思”三个部分。文章有《散文的概念及特征》、《诸葛亮“事必躬亲”辩》、《中国古代思想家是寂寞的》等。这些文章涉及了作者丰富的是生活经历,细细读之,也是比较有趣。
序言
本书是有关于文史哲的随笔。随笔其实也是散文
中的一大部类或曰一种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说是很难
截然区分的。但在人们的习惯中,随笔一般是偏重于
说理或思辨的一种文体。本集中的文章,大都论说或
思辨的成分较强,所以还是将其定位于“随笔”为宜
。其实本集中有的篇章,叙事与言情的特征也比较明
显,只不过如果细加品味的话,其内涵的哲理味儿还
是很充沛的,故仍编入其中。再者,有一点亦应强调
指出:在文、史、哲三个部分中,纵然说是论说性的
文字,其内蕴中仍有或多或少的文学意味,这与那种
纯理论性文章还是有所不同的。
另外,无论是文、是史、是哲,各篇文章从篇章
体制还是写法(行文风格)上也是有区别的。譬如,
有的比较严整幅制较长,有的则相对短小活泼。这一
是因为内容与所欲达成的目标不同;再就是作者有意
如此:交错参差,相互补助印证,也比较好读,以减
少阅读上的单调感。在此点上,重在内容性质,而不
在形式上的变换。在这方面,不妨以第1部分“札记
”为例。如《散文的概念与特征》《由诗词说到原创
性和新意象》等都是纵论诗文的某个重要方面或内涵
特质的文章;而《读文学名著的“偏好”》则是从阅
读角度上揭示出某个常有的现象,以启人领悟不同的
文学作品耐人寻味的复杂性;《诗“瘾”》一文更点
到了学诗写诗之“,它往往会对人产生一种特具的魅
力———也是会“成瘾”的。当然,这是一种良性的
“瘾”;《从刘云若小说中看“梨园”》,又是从一
个特定的角度切入,使人透视出一个作家的作品面貌
和基本风格及最熟稔甚至是独家的特长;由一个作家
伸展开去,尚能使读者了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与人
生的密切关系;等等。
如此“大”“小”交叉,“轻”“重”组合,也
许能够更好地发挥说文谈艺的妙处。庶几可融理、意
、情、趣之长,而少些枯涩之感。
在本书中段的“史”的部分,我用了一个“忆往
”的提示语。本来,所谓“历史”就是经历过的,过
去的,往昔的。但在人们的习惯心理中,提到历史,
往往就是过去了多少多少年,甚至干脆说就是遥远的
过去。为了较为简括地说明此点,我只用了一个“忆
往”,这样便可将过去了很长很长时间与现在的“以
前”不同概念的情况都涵盖其中。前者如《北宋内外
战及其效果》,后者如《我亲历的“夜不闭户”的年
月》,等等。而在文体上也有多种:有的是传统正宗
的论说文体,有的则是典型的文学性随笔(如《诸葛
亮“事必躬亲”辩》);有的又是精短的亦庄亦谐的
历史小品(如《三国人物“七○后”》《建安SAR
S与“七子”》等)。最远的历史篇章如《楚汉人物
》,最近的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我所接触的琴
西老》,这之间的跨度达两千多年。但读之远者不觉
其远,近者亦不觉其甚近。何耶?大半是因为有一条
强劲的人性主线贯穿之故吧。
在“沉思”这一部分中,大致包括三种类型的文
章:一是较全面的哲思长文,如《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寂寞的》《“仁者寿”析》等;二是哲学味浓郁的随
笔性文字。如《观球心理倾向说》《金翅鸟与发背疽
之类》等;三是蕴含丰厚哲理的散文作品,如《海市
蜃楼》《在沙丘和草原上的感觉记忆》;等等。如此
不同类型的哲理文章和作品的组合,从不同方面、不
同角度显示出哲理思辨文字非同一般的启智与教化作
用,强化了散文随笔的特殊吸引力。尤其是富于哲思
的文学散文的创作实践更具开拓性的意义。
从很大程度上说,本集就是旨在拓展散文随笔的
类型与写法而所做的努力。散文的发展与加强内容和
形式上的丰富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甚至说是当务之急
亦不为过。我认为。
内容推荐
《艺文札记》是中国散文协会名誉会长石英最新散文集,分作札记、忆往、哲思三个篇目。集中的文章,大都论说或思辨的成分较强。作品皆是作者对于人生、阅读、写作的种种思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艺文札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69993
开本 32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4
CIP核字 201811661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