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季羡林自传(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季羡林作品集
内容
内容推荐
在这本《季羡林自传(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中,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归国,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目录
第一辑 只道寻常
父辈
官庄岁月
大奶奶
我的母亲
我的婶母
我的妻子
第二辑 游学梦忆(1917—1934)
一师附小
新育小学
正谊中学
山大高中
省立济南高中
清华大学
第三辑 留学哥廷根(1935-一1946)
留学去!
初抵柏林
在哥廷根学梵文
汉学研究所讲师
获得博士学位
大轰炸、饥饿与乡愁
我的老师们
学习吐火罗文
纳粹末日
别了,哥廷根
附:重返哥廷根
第四辑 我和北大(1946—1993)
任东语系主任(1946—1948)
“洗澡”(1949—1965)
牛棚杂忆(1965—1977)
新时期新生活(1978—1993)
第五辑 百年回眸
百年回眸
梦游21世纪
千禧感言
豪情半怀迎新纪
序言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代序)
我在20世纪生活了八十多年了。再过7年,这一
世纪,这一千纪就要结束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
变化多端的世纪。我心里这一面镜子照见的东西当
然也是富于变化的,五花八门的,但又多姿多彩的
。它既照见了阳关大道,也照见了独木小桥;它既
照见了山重水复,也照见了柳暗花明。我不敢保证
我这一面心镜绝对通明锃亮,但是我却相信,它是
可靠的,其中反映的倒影是符合实际的。
我揣着这一面镜子,一揣揣了八十多年。我现
在怎样来评价镜子里照出来的20世纪呢?我现在怎
样来评价镜子里照出来的我的一生呢?呜呼,慨难
言矣!慨难言矣!“却道天凉好个秋。”我效法这
一句词,说上一句:天凉好个冬!
季羡林
1993年
导语
《季羡林自传(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是季羡林的自传。季羡林先生的人生道路坎坷艰辛而又丰富多彩。用季先生自己的话说:“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旁边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书评(媒体评论)
人世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
理的人生态度。我所欣赏的人生态度,是道家的一
种境界。正如陶渊明诗中所云:纵浪大化中,不喜
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季羡林
(季)先生学问之衣钵,自有专业人士接而传之
。然治学之志、文章之风、人格之美则应为学术界
、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所学、所重。而这一切又
都体现在先生的文章著作中。
——梁衡
恩师最大的魅力,就是仿佛无法用堂皇的语言
来言说他的魅力。用在恩师身上的形容词,最合适
的大概还是纯粹和平淡。我相信这本书中的文字,
如同恩师的品质,以其纯粹和平淡给人带来启迪和
感动,让人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如何让自己和
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著名学者 钱文忠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
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
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钟敬文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心有良
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
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
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节选自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的颁奖词
精彩页
父辈
我的家乡山东省清平县(现归临清市)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地区。我们家是一个破落的农户。祖父母早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祖父之爱,我是一点也没有尝到过的。他们留下了三个儿子,我父亲行大(在大排行中行七)。两个叔父,最小的一个无父无母,送了人,改姓刁。剩下的两个,上无怙恃,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其困难情景是难以言说的。恐怕哪一天也没有吃饱过。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兄弟俩就到村南枣树林子里去,捡掉在地上的烂枣,聊以果腹。这一段历史我并不清楚,因为兄弟俩谁也没有对我讲过。大概是因为太可怕、太悲惨,他们不愿意再揭过去的伤疤,也不愿意让后一代留下让人惊心动魄的回忆。
但是,乡下无论如何是待不下去了,待下去只能成为饿殍。不知道怎么一来,兄弟俩商量好,到外面大城市里去闯荡一下,找一条活路。最近的大城市只有山东首府济南。兄弟俩到了那里,两个毛头小伙子,两个乡巴佬,到了人烟稠密的大城市里,举目无亲。他们碰到多少困难,遇到多少波折。这一段历史我也并不清楚,大概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们谁也没有对我讲过。
后来,叔父在济南立定了脚跟,至多也只能像是石头缝里的一棵小草,艰难困苦地挣扎着。于是兄弟俩商量,弟弟留在济南挣钱,哥哥回家务农,希望有朝一日,混出点名堂来,即使不能衣锦还乡,也得让人另眼相看,为父母和自己争一口气。
但是,务农要有田地,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常识。可我们家所缺的正是田地这玩意儿。大概我祖父留下了几亩地,父亲就靠这个来维持生活。至于他怎样侍弄这点地,又怎样成的家,这一段历史对我来说又是一个谜。
我就是在这时候来到人间的。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此时或稍微前一点,叔父在济南失了业,流落在关东。用身上仅存的一元钱买了湖北水灾奖券,结果中了头奖,据说得到了几千两银子。我们家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父亲买了60亩带水井的地。为了耀武扬威起见,要盖大房子。一时没有砖,他便昭告全村:谁愿意拆掉自己的房子,把砖卖给他,他肯出几十倍高的价钱。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别人的房子拆掉,我们的房子盖成。东、西、北房各五大间。大门朝南,极有气派。兄弟俩这一口气总算争到了。
然而好景不长,我父亲是乡村中朱家郭解一流的人物,仗“义”施财,忘乎所以。有时候到外村去赶集,他一时兴起,全席棚里喝酒吃饭的人,他都请了客。据说,没过多久,60亩上好的良田被卖掉,新盖的房子也把东房和北房拆掉,卖了砖瓦。这些砖瓦买进时似黄金,卖出时似粪土。
一场春梦终成空。我们家又成了破落户。 在我能记事的时候,我们家已经穷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一年大概只能吃一两次“白的”(指白面),吃得最多的是红高粱饼子,棒子面饼子也成为珍品。我在春天和夏天,割了青草,或擗了高梁叶,背到二大爷家里,喂他的老黄牛。赖在那里不走,等着吃上一顿棒子面饼子,打一打牙祭。夏天和秋天,对门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总带我到外村的田地里去拾麦子和豆子,把拾到的可怜兮兮的一把麦子或豆子交给母亲。不知道积攒多少次,才能勉强打出点麦粒,磨成面,吃上一顿“白的”。我当然觉得如吃龙肝凤髓。但是,我从来不记得母亲吃过一口。她只是坐在那里,瞅着我吃,眼里好像有点潮湿。我当时哪里能理解母亲的心情呀!但是,我也隐隐约约地立下一个决心:有朝一日,将来长大了,也让母亲吃点“白的”。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没有等到我有能力让母亲吃“白的”,母亲竞舍我而去,留下了我一个终生难补的心灵伤痕,抱恨终天!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季羡林自传(纪念季羡林诞辰107周年珍藏版)/季羡林作品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季羡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22531
开本 16开
页数 3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8-10-01
首版时间 2018-10-01
印刷时间 201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78
CIP核字 2018182690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2
153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