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白先勇说昆曲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白先勇(1937-),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生于广西桂林,童年时代随父母辗转各地;1948年迁居香港;1952年迁居台湾。1956年建国中学毕业后,以第一志愿考取台湾省立成功大学水利工程学系。翌年发现兴趣不合,转学国立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改读英国文学。在大学期间,与同学王文兴、欧阳子、陈若曦、李欧梵、刘绍铭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1963年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取得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白先勇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并有多部作品改编为电影及舞台剧。 目录 惊变 记上海昆剧团《长生殿》的演出 昆曲的魅力 演艺的绝活儿 与昆曲名旦华文漪对谈 认识昆曲在文化上的深层意义 访“传”字辈老艺人 我的昆曲之旅 兼忆一九八七年在南京观赏张继青“三梦” 与昆曲结缘 白先勇与蔡正仁对谈 白先勇与余秋雨论《游园惊梦》所涵盖的文化美学 游园惊梦二十年 怀念一起“游园”、一同“惊梦”的朋友们 我的昆曲缘由 忆梅兰芳与俞振飞 文曲星竞芳菲 白先勇与张继青对谈 青春版《牡丹亭》 梅少文访白先勇谈昆曲 绝代相思《长生殿》文学与历史的对话 与许倬云的对话 跨世代的青春追寻 符立中访谈白先勇 附录 让《牡丹亭》重现昆曲风华 白先勇/口述纪慧玲/整理 《游园惊梦》与昆曲《惊梦》及《牡丹亭》的关系 姚白芳 水磨一曲风流存 姚白芳 为逝去的美造像 白先勇要做唯美版《牡丹亭》符立中 昆曲传承 拜师行古礼 杨佳娴 白先勇的《牡丹亭》青春梦 王怡棻 内容推荐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人有歌剧,日本人有能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德国人有古典音乐,他们对自已民族这种“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应该是昆曲。 白先勇不是专业昆剧表演艺术家,他是文人,所以《白先勇说昆曲》并没有专门分析昆剧的身段与唱腔,而是侧重于探寻表演艺术背后的文化底蕴。书中收录了白先勇与昆曲的往来缘分、与各昆剧表演大师的对话,以及对传统古典戏曲今后的发展方向的思考,旨在拉近昆曲艺术和年轻人、和社会的距离,把昆曲带回到生活、带回到聚光灯下。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白先勇说昆曲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白先勇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74427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3 |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76 |
| CIP核字 | 2018161831 |
| 中图分类号 | J821.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0 |
| 宽 | 146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