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革命英烈成长的故事/红色文化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红色文化书系当中的其中一本,本书介绍了12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有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李大钊;才华卓越的奇才子瞿秋白;拉人力车的留学生陈延年;践行“蜡烛精神”的萧楚女;水族人民的骄傲邓恩铭;冲出封建家庭的“少爷”夏明翰;被称为“红色财魁”的毛泽民;刻在记忆中的妈妈赵一曼;少年英雄董存瑞;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敌特心脏“潜伏”的钱壮飞;平凡中彰显伟大的张思德。

透过本书的字里行间,读者可以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时空转换中领略到思想的深刻性、故事的趣味性、知识的广泛性和方法的独特性,更能体会到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等的强大力量。

内容推荐

对于广大青年来说,如果我们要想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就必须从红色文化中找寻自己的人生取向和价值坐标,不断地锤炼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更具价值和意义。这是事关青年个人健康成长的大事,也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和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编写红色文化书系,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来说,这个书系是提高包括大学生、青年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在内的青年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生动教材。

目录

总序

前言

李大钊:中国的“普罗米修斯”

 聪慧好学自幼抱负远大

 刻苦博学寻求救国真理

 他乡求学立志再建中华

 满腔热忱为中国引来“天火”

 指导青年冲破思想藩篱

 相约建党为新中国“启航”

 深人工农播撒革命“火种”

 朴实无华为师为父为夫

 无怨无悔为理想而献身

瞿秋白:才华卓越的奇才子

 “五四”再生的热血青年

 最早描绘列宁的中国记者

 中共党报党刊的创办主编

 《国际歌》的译词传谱者

 两度临危受命的中共领袖

 多才多艺的名门传人

 视死如归的“文雅书生”

陈延年:拉人力车的留学生

 曾经信奉无政府主义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深受工人爱戴的留学生

 生活朴素的“苦行僧”

 决不下跪的硬骨汉

萧楚女:践行“蜡烛精神”

 自学成才的理论家

 以笔做武器的“斗士”

 讲台上的“引路人”

 农运所的“春蚕”

 黄埔军校的“人梯”

 口才非凡的演讲家

 坚贞不屈的勇士

邓恩铭:水族人民的骄傲

 男儿立志出乡关

 “五四”尽展爱国情

 南湖泛舟显智慧

 “黑色面包”激斗志

 《胶澳日报》传真理

 领导工运献青春

夏明翰:冲出封建家庭的“少爷”

 自幼离经叛道

 冲出封建家庭

 精心培育英才

 设计教训日寇

 智斗暴利财主

 点燃农运烈火

 血吻诀别娇妻

 大义凛然就义

毛泽民:他被称为“红色财魁”

 经营第一家“红色店铺”

 发行第一份“红色刊物”

 出任第一任国家银行行长

 发行第一套苏维埃“国币”

 就任第一家“国企”总经理

 建立第一个贸易“特区”

 率领“扁担银行”长征

 新疆改革智斗蒋介石

 天山脚下洒热血

赵一曼:刻在记忆中的妈妈

 倔强叛逆的少年

 杰出的黄埔女生

 秘密工作的勇士

 抗日工运的领袖

 白马双枪政委

 遗书催人泪下

白求恩:生命最后的20个月

 创建第一个模范医院

 创建第一个特种外科医院

 创建第一支战地输血队

 创建第一支战地流动医疗队

 创建第一所八路军卫生学校

 传递爱岗敬业的伟大精神

 把生命奉献给中国人民

钱壮飞:在敌特心脏“潜伏”

 深夜专轮特殊客

 “三杰”潜入敌龙潭

 设计智取密码本

 沉着冷静应突变

 当机立断化惊险

 英雄魂洒乌江边

张思德:平凡中彰显伟大

 痴迷学习的创造者

 敢冲敢打的“小老虎”

 关心战士的好班长

 长征路上的尝草人

 忠于职守的警卫员

 奉献青春的烧炭工

董存瑞:他的墓中只有鞋

 掩护八路的少年英雄

 聪明机智的儿童团长

 勇敢顽强的战斗英雄

 爱兵爱民的模范班长

 爱唱会画的快乐战士

 勤学苦练的爆破能手

 舍身炸碉堡的英烈楷模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爱唱会画的快乐战士

在人们心中,董存瑞是高大的英雄,他的塑像也是魁梧挺拔的英雄形象。其实,董存瑞个子不高,1米65左右,胖墩墩的很精悍。脸上颧骨突出,下颏稍尖,有两个小酒窝,一对小虎牙,无论和谁说话总是笑容可掬,很是可爱。董存瑞和现在的青年人一样,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战友们从未见过他愁眉苦脸、情绪低落。休息时,他经常和同志们说笑、打闹、开玩笑;搞体育活动时,他身体灵活,动作敏捷,跳远、单杠、赛跑样样都行;行军时,他个子小,别人走五步,他得走七步,但他总是替大家背包、扛枪,而且跑前跑后,一路拉歌,鼓动行军情绪。

唱歌是董存瑞的一大爱好。作为战士他最爱唱的歌就是反映部队生活的歌曲。在部队向东北进军的路上,他最喜欢唱的歌就是:

“春天里暖洋洋,背起钢枪上战场,化雪冰消到隆化,手拉手多帮忙,我帮你扛机枪,咱们是革命好同志,为人民去打仗……”

“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大盖枪刺刀手榴弹。瞄得准来投也投得远,吓得敌人心胆寒。抓紧时间加油练,练好本领去参战,不消灭敌人不是好汉,不打垮反动派誓不回还。说打就打,说干就干,人民的子弟兵什么也不怕,八路军来前方打天下,老百姓后方反恶霸,八路军来前方打天下,老百姓后方反恶霸,前方后方是一家,打天下来反恶霸,军民团结力量大,建立民主自由新国家。”

歌声反映心声,董存瑞的歌声表达着他对新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画画是董存瑞的又一大爱好。小时候因为家里贫困,董存瑞直到13岁才有机会入小学读书。可识字不多的他却有绘画的天才。他非常喜欢画漫画,挎包里总是装着纸和笔,一有空就掏出来画。他画画的内容很丰富,或表扬、或批评、或帮助记忆。他画画的画板也很特别——常常是他的战斗武器。作为爆破手,董存瑞的最爱是炸药包。所以,在攻打隆化用于爆破敌碉堡的那些炸药包上,差不多每个上面都有他的“作品”。由于炸药包的分量不等,要炸的对象也不同。所以,上面的“作品”也不一样。有的炸药包上画的是要炸的碉堡的样子,有的炸药包上画的是爆破手匍匐前进的形象,还有的炸药包上画的是敌人待毙的丑态。董存瑞还在一些漫画旁写上自己编的顺口诗:“仇恨满胸怀,隆化要打开,新中国要靠我们的双手建起来!”画如心声,诗如心声。这些画和诗,同样表达出他对新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勤学苦练的爆破能手

当年的解放军没有飞机,也缺少坦克,攻坚战斗主要靠有限的炮兵打击和步兵实施爆破。董存瑞经常对战友们说:“手榴弹是顶好的武器,杀伤力大,又轻便。”所以,连里发手榴弹时,别人背一兜,他总是背两兜,身上还要再揣两颗。爱动脑筋的他,还琢磨出许多保养武器的小窍门。比如他告诉大家手榴弹要经常卸下盖子晒晒太阳,这样能够提高手榴弹的战斗力,并告诉大家晒手榴弹时,头要朝上,避免火药与导火索脱节,造成使用不灵。

部队开展群众性大练兵运动时,董存瑞带领全班战士不分昼夜苦练射击、刺杀、投弹和突击4大技术。为了练就过硬的本领,他想出很多有效的练习方法。手榴弹投不远,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中午吃完饭不休息也练,胳膊肿了咬咬牙继续练,终于成为投弹能手;在战场上经常要翻越障碍物,他就经常练习跳墙,成为跳得最迅速、最敏捷的战士;为了练习夜间作战,他叫一个战士拿着破铁桶,一会儿在东边敲几下,一会儿又到西边敲几下,让大家寻着响声去追歼“敌人”;为了打好攻坚战,董存瑞还做了一个沙盘模型,帮助全班战士熟悉地形,他像指挥员一样给大家介绍情况:“这是敌人的碉堡,这里有母堡、子堡,这是外壕,这是铁丝网……我们的主力在这儿,咱连在这儿,咱们班在这儿。”在帮助大家了解地形的同时,他还动员大家出谋划策,他说:“现在上级要我们炸掉这些障碍物,消灭这里的敌人,大家看怎么办?采取什么战术,走哪条路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集思广益,搞出一套攻坚的方案。大家高兴地把董存瑞做的沙盘模型叫“院中堡垒”。师首长知道后,特别组织其他连队前来参观学习,推广董存瑞他们的练兵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整个部队的大练兵运动。后来,在部队搞练兵实战演习中,董存瑞带领3名战士代表全营参加演习,他们炸碉堡动作敏捷、智勇取胜,被团部授予“董存瑞练兵模范班”。董存瑞也被授予“爆破能手”称号。

P216-218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中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有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优秀共产党员、战斗英雄和革命群众的杰出代表;有坚决拥护和支持革命事业,积极从事进步活动的著名民主爱国人士和国际友人;有在全民族抗战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爱国将士。本书所写人物均选自于此。

从“中国的普罗米修斯”李大钊到“践行蜡烛精神”的萧楚女;从“才华卓越的奇才子”瞿秋白到“冲出封建家庭的少爷”夏明翰;从“中国的红色财魁”毛泽民到“水族人民的骄傲”邓恩铭;从“拉人力车的留学生”陈延年到“把生命奉献给中国人民”的白求恩;从“在敌特心脏潜伏”的钱壮飞到“刻在记忆中的妈妈”赵一曼;从“平凡中彰显伟大”的张思德到“墓中只有鞋”的董存瑞……

这一串串朴实无华,却闪光耀眼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虽然事迹不同,但他们拥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坚定地集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为探索真理、拯救中华而一步步从平凡走向伟大……

翻阅他们中每一位英模人物的人生历史,我们读到的都是一首逶迤而又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

追寻他们中每一位英模人物的战斗足迹,我们看到的都是一幅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英雄画卷……

吟诵着他们的人生历史,我们的灵魂经历着一次次震撼的激荡……

追寻着他们的战斗足迹,我们的心灵经历着一次次净化的洗礼……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是祖国的骄傲!

他们的伟大精神铸成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在历史的丰碑上,永远镌刻着他们朴实无华、闪光耀眼的名字!

在历史的丰碑上,永远记载着他们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热血、智慧和力量的献身精神!

在历史的丰碑上,永远回荡着他们引领风骚、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青春之歌!

在历史的丰碑上,也永远展示着他们站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潮头浪尖,前赴后继为救国救民而奔走呼号、为振兴中华而探索真理的平凡而伟大的成长足迹……

编 者

2010年1月

后记

2009年的9月中旬,接到辽宁省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红色文化系列丛书编委会的通知,为青年大学生编写一本介绍中国共产党英烈人物的通俗读物。我很高兴做这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本读物交付之时,我由衷地感谢在这段时间里给予我很多帮助的人们:

我感谢常卫国部长,几次为我圈定、选择所写革命英烈,为我的编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感谢肖明江处长,多次为我修改稿件提出非常宝贵的建议,为我顺利完成编写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我感谢我的好朋友马军,他是我每编写一篇的第一位读者,给我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我感谢我的小朋友金婷和张晓敏,她们为我校对稿件时一丝不苟;

我感谢我的学生,他们在我的调研中,真诚地告诉我他们渴望了解革命英烈的心情及愿望;

我更感谢很多研究革命英烈的专家、学者,因为我在编写这本读物时,很认真地学习并借鉴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我还要感谢辽宁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编校人员为本书的出版所做的大量幕后工作。

这一切,给我支持、给我力量、给我智慧,使我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为此,我再一次表示我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同时,也为书中很多不尽如入意之处,表示真诚的歉意!

胡移山

2010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革命英烈成长的故事/红色文化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胡移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67137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09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