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系列丛书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王洪树,四川绵阳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党史党建和政党政治、民主理论和基层治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三项,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出版了《协商合作视野下的民主政治研究》、《社会协商对话》、《中国古代官德研究》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两项。 目录 总序 序 言 导论 第一章 协商民主的历史纵向考察 一、古代:协商民主的兴起和衰落 二、近代:协商民主的探索与深化 三、现代:协商民主的衰微和再起 四、当代:协商民主的中国发展与实践 第二章 协商民主的学理分析 一、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二、协商民主的基本特征 三、协商民主的优势与缺陷 第三章 农村社区中多元参与的体制需求 一、居民分化激发多元公共参与 二、冲突治理提出体制整合需求 三、体制供给与农村社区秩序维护 第四章 农村社区非建制化协商对话体制的生成 一、任务:社会民主与社区治理意见的生成 二、主体:社区居民及其群团组织 三、规范:共享价值、公共道德与共拟规则 四、机构:社区非建制化的对话沟通平台 第五章 农村社区建制化协商决策体制的构建 一、任务:农村社区公意生成与民主决策 二、主体:多元特定的农村社区参与主体 三、规范:协商自治决策机构的村规民约 四、机构:建制化的农村社区协商决策中心 第六章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耦合机制的健全 一、任务:提炼社区众意和传递治理议案 二、主体:多维多元的社区协商耦合参与主体 三、规范:公共道德、共拟规则或组织法规 四、机构:耦合性的社区多元协商平台 结束语建设农村社区共识民主治理体制 一、培育农村社区多元共存社会结构 二、催生农村社区共识民主治理体制 三、农村社区良善治理的政治衡量 四、农村社区较高民主治理绩效的获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王洪树等著的《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研究》是一本研究农村社区管理机制建设的书籍。 新时代,农村社区如雨后春笋快速萌生发展,亟待案例提炼和理论指导。本书以协商民主为分析工具,以农村社区自治体制需求为导向,以农村社区治理体制创新为案例,对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展开过程性的系统分析。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的建立健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层实践,有助于基层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有序化,提升基层民主治理质量,助推农村社区善治,为中国社会安定和谐奠定坚实的底层社会基础。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建设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系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洪树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18591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4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0 | 
| 出版时间 | 2018-07-01 | 
| 首版时间 | 2018-07-01 | 
| 印刷时间 | 2018-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58 | 
| CIP核字 | 2017288435 | 
| 中图分类号 | D669.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