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中国高铁仅用1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正向设计能力、掌握接近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赶超过程,跻身全球少数具备优选工程设计建造、装备开发制造和运营组织管理技术的高铁强国之列。本书力图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规范的实证分析,揭示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典型事实,提炼中国高铁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这些成功因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的边界条件,以期为中国更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照。透过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全景式、多层面研究,本书聚焦并回答了“为什么自主创新行为会发生?”“自主创新战略导致技术赶超效果的条件是什么?”“技术赶超和能力演化的路径为何?”“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性特征是什么?”“曾经导致高铁技术成功的条件未来是否仍然是促进中国高铁创新发展的积极因素?”等重要问题。 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高铁:“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001 第二节方法:回归产业政策研究的调研传统/004 第三节理论:技术赶超的激励结构、能力基础和行为特征/008 第二章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历程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引言/016 第二节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历程/018 第三节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分析框架/027 第四节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启示与延伸讨论/040 第三章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有效边界 第一节研究问题提出/054 第二节数据来源与调研方法/057 第三节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关键因素/060 第四节研究发现与“高铁模式”的有效边界/077 第四章产业创新体系演进与中国高铁技术赶超 第一节引言/081 第二节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083 第三节数据收集方法/092 ……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吕铁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71591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8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266000 |
| 出版时间 | 2023-05-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23-05-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532.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