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财富帝国(雷曼兄弟走过的一个半世纪)
内容
编辑推荐

《最后的财富帝国:雷曼兄弟走过的一个半世纪》详细记载了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公司一个半世纪以来从白手起家到最终崩溃的全过程。彼得·查普曼作为《金融时报》的记者回答了人们的问题,挖掘了雷曼兄弟一个半世纪以来发生的种种经历。它把读者带到了雷曼兄弟初到亚拉巴马州开始经营棉花生意的情境,并一步步成长为美国主流的、最有影响力的投行之一。本书也历数了雷曼家族的多个人物,从创始人亨利·雷曼,说到20世纪20年代将公司领入无线电、电影、飞机世界的博比·雷曼,再到为公司送终的迪克·福尔德。

查普曼认为,雷曼曾是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培养了很多社会精英人才。尽管雷曼兄弟公司有个不光彩的结局,但它不仅塑造了美国金融业的面貌,而且深刻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

内容推荐

1844年9月,22岁的亨利·雷曼作为德国移民从巴伐利亚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纽约的亚拉巴马,从此扎根于这个到处充满“美国梦”的梦想之地。起初,他和两位兄弟经营棉花生意,规模逐步扩大,于1850年创立了棉花经纪公司,这便是雷曼兄弟的雏形。雷曼兄弟公司正是起源于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的崩溃为金融界带来了一场冲击波。迪克·富尔德,雷曼兄弟的最后一任首席执行官。经历了美国历史上最惨痛的金融危机和公司破产。历经158年,曾经是一家名声赫赫、受人敬仰的投资银行,如今却沦落到破产清算的地步。作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雷曼兄弟公司的失败留给了人们无数的疑问。

《最后的财富帝国:雷曼兄弟走过的一个半世纪》详细记载了金融巨头雷曼兄弟公司一个半世纪以来从白手起家到最终崩溃的全过程。

《最后的财富帝国:雷曼兄弟走过的一个半世纪》由彼得·查普曼所著。

目录

1 亚拉巴马的躁动:雷曼三兄弟开创实业发展之路

2 百废待兴:美国内战带给雷曼的新机遇

3 追梦:雷曼与上流精英狭路相逢

4 蓬勃发展:雷曼吸引非家族成员加入

5 经济大崩溃:赫伯特·雷曼挺身而出

6 成就与挑战:“二战”期间的雷曼

7 “贵族掌门人”鲍比·雷曼时代的繁荣

8 “对外先生”皮特·彼得森时期的巅峰时刻

9 “叫我迪克”:重建雷曼的“东山再起之人”

10 “悲伤总是难免的”:雷曼帝国走过的最后历程

试读章节

亨利·雷曼于1844年9月11日从欧洲乘船来到纽约。经过几周的海上颠簸,终于靠近了曼哈顿岛,迎面而来的是一派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景象,这些景象总是让随船而来的移民感到震惊。来自或驶向布鲁克林、斯塔滕岛和新泽西州霍博肯的蒸汽渡船费力地穿梭于港口。小舟和小帆船挤得港口水泄不通,水手们大声招呼着进港轮船上的乘客搭乘他们的小船,以便不再费时等待轮船停靠码头。客栈老板们纷纷登船吆喝,宣传客栈舒适的居住条件,极力招揽着生意。记者们也带着笔记本和铅笔赶来,寻求来自旧世界的故事。

27岁的移民弗里德里克·格斯塔克,比亨利早7年从德国来到美国,在给依然生活在莱比锡的母亲写信时,他提到对纽约的第一印象:“这块土地风景迷人,一片青葱沐浴着阳光,森林茂密,房屋漂亮,我们头顶明媚的蓝天,脚踩轻柔低唱的波涛。”

亨利乘坐着一艘名为“勃艮第”号的轮船来到这里,当时的移民入境手续非常马虎,船长只是在一个接待乘客的码头提交了一份随船乘客名单就算办理了手续。同船的共有149名乘客,其中两名显然没有完成这段旅程,他们的名字旁边画上了叉号,备注中记录着“途中死亡”。

在“勃艮第”号的乘客名单中,他的名字被写成Heyum Lehmann(海尤姆·雷曼),但在美国,Heyum被进一步英语化为Henry(亨利)。也不知是移民官拼写错误还是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姓氏又少了结尾的“n”,这样它就不再明显是德国人的姓氏了。再后来读音也发生了变化,从德国化的“Lay-man”演化为美国常见的“Lee-man”。

亨利完全不是单打独斗地在美国寻找新生活,因为大量的移民正在不断涌入美国,而美国的人口也因此快速增长。美国当时是农业国家,主要的出口产品棉花在南方种植。但是,工业的兴起吸引了许多移民来到城市。纽约是美国最大的城市,而东部的布鲁克林当时作为一个独立的城市存在,是美国第七大城市。

所有新移民都怀揣梦想和希望,以自己的方式为现代美国的建成贡献着力量。而亨利则作出了无以比拟的重大贡献。作为第一个来到美国的雷曼家族成员,他将创建一家银行,这家银行后来步入全球享有盛誉的银行之列,走过158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美国社会财富的上升和占据全球领导地位的历程。而且,它的故事准确诠释了美国梦的高潮与低谷、实现与破碎。

对于大部分移民来讲,他们的迫切梦想就是摆脱过去,重新开始。许多人都是为了逃离欧洲暴虐的国王和君主。亨利来自巴伐利亚,尽管现在巴伐利亚是德国的一部分,但那时候却是独裁的国王路德维希一世统治下的独立国家。而美国为新移民提供受法律保护的独立地位。由于新移民对自己脱离的政府毫无感情,他们发现自己和多年前就获得独立的美国人一样共同追求自主权——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中都保留着1776年摆脱英国获得独立的场面。

亨利大概一上岸就感受到了那种迎接新来者的独特混乱场景。旅馆经营者竭力吸引人们到他们破旧的旅馆住宿,收取高得离谱的费用。随时都有移民团体的人、德国人、爱尔兰人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前来迎接新来者。他们锁定了来自家乡的人们后,便催促他们加快脚步,离开这座冷酷无情的城市。

如果有人想打亨利的主意进行敲诈,那肯定是白费力气。亨利是这儿的新来者,但不是缺乏经验的“初来乍到者”。他在巴伐利亚做过牛贩子和酒商,因此有能力讨价还价争取到公平的旅馆住宿价格。他当时22岁、未婚,而且根据德国记者罗兰·弗拉德的描述,他可能是与两位朋友迈耶和阿诺德·戈尔德施密特一起来的,三人的年龄性格都比较相近。他们仨都不打算在纽约久留。24岁的迈耶和18岁的阿诺德来自距离亨利的家乡小镇林帕尔只有几英里的村庄。一位戈尔德施密特家族的成员几年前就离开位于巴伐利亚的那个村庄来到美国,在亚拉巴马的莫比尔以英语化的名字——戈德史密斯——开始经商。

亨利和两位同伴在等待到达莫比尔的船只起程之前,可能在纽约有一段空闲时间。他们也许在现在的迪威臣街以北和鲍佛瑞以东一带闲逛,抑或短暂停留,当时那一带居住着许多德国人。人们把那里叫做“小德国”。尽管那里都是德国人,但却完全不同于亨利在德国生活的环境。林帕尔位于到处都是田地、花园和葡萄园的山区,而“小德国”更像纽约市区。5层高的廉租公寓有时候会容纳多达20多户人家居住。就在一年前的1843年,改进贫穷状况协会曾这样描述廉租公寓,“空间狭小,室内布置、供水、供暖和通风都欠佳”。大约50年后,亨利的侄子赫伯特·亨利·雷曼将高度关注城市中的这些区域,作为社区干事在这些区域工作。后来在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他成为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的得力助手,受命实施罗斯福总统发起的“新政”改革和福利计划。

1840年,纽约的北部已延伸到14街。移民大量涌入,聚集在下东城的老城区居住,而原有的城市居民都纷纷涌向北面和西面。东河附近的曼哈顿地势低洼的区域被人们称为“沼泽地”。“沼泽地”湿气较重,不适合居住,富人和中产阶级家庭都加速搬迁到市郊。

往返于市郊的人们搭乘固定路线的马拉车辆——相当于公共汽车,这些车辆通常被粉刷成彩色。车主们给车辆取名华盛顿先生、华盛顿女士等类似这样的名字。男人们到市里去上班,而女人们则是去下百老汇购物。处理完各自的事情,大家就匆匆离开,只有穷人们在市区过夜。纽约有名的黑帮那时候还没有形成气候,但在19世纪40年代结束的时候就声名在外了——当地的积怨和大规模的爱尔兰移民引发了“鲍佛瑞男生”、“城市流氓”和“死兔帮”等黑帮间的争斗。

亨利初到纽约之时,距离摩天大楼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的时代依然久远。但是华尔街西街口的三一教堂即将成为这座城市天际线的重要部分。1838~1839年那个冬天,大雪严重破坏了教堂,那时候重建工作正在进行中。1846 年完工后,三一教堂的尖顶成为纽约最高点,达281英尺。

我们不能确定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是否让亨利思念起巴伐利亚的家乡,但这些第一印象大概没有让他后悔离开家乡。林帕尔位于纽伦堡和慕尼黑之间,距离周边最大的城镇维尔茨堡几英里。林帕尔最显眼的建筑就是位于镇中心的格伦巴赫城堡,建于1600年。格伦巴赫城堡一端是圆形的角楼,看起来不同于传统的护城河围绕的四方城堡,而更像是一座飞扬跋扈的大教堂。这样的特色或许并非偶然,起初占有城堡的当地统治者据传是采邑主教(兼任主教的公国君主)——后来在18世纪时这座城堡归巴伐利亚国王所有。林帕尔,乃至巴伐利亚都笼罩在当地君主和罗马天主教教会的双重暴虐的阴影之下。

林帕尔镇的120名犹太人——总人口1300——处于林帕尔皇家和教会的双重压迫之下。他们都愿意把犹太人作为纳税人,但是法律却强行限定犹太人生活的区域,而且一个家庭只有长子成人后可以留在镇上。亨利是家中十个孩子中的老六,也是次子,因而必定要离开这个地方。P2-5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以债券业务起家,以买方业务见长的交易主导型投资银行,雷曼公司的崛起之路对中国证券界人士相对比较陌生。正因为如此,了解雷曼的历史,汲取它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结构,推动中国证券公司买方业务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滕泰,《投资银行——财富天使与金钱魔鬼》作者,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雷曼兄弟的百年发展,不仅关乎一家投行的生命历程,更折射出美国乃至全球金融业的境况。本书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知识性,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到雷曼兄弟幕后发生的故事。

——李迅雷,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上海市人大常委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历经158年的岁月,曾为一家名声赫赫的投资银行,最终却沦落到破产清算,雷曼兄弟公司的辉煌和失败都留给了世人无数的疑问与感叹。作者以宏观的美国历史为背景,记述了雷曼兄弟如何从实业起步,历经美国社会和金融业的沧桑巨变,最终却无法持身摆脱轰然倒闭的命运,足可引发行业和读者的思考。

——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本书是对雷曼兄弟公司150多年经营轨迹的全面梳理。从1850年雷曼家族三兄弟白手起家创建公司,到2008年迪克·富尔德将雷曼公司葬送于华尔街,作者把雷曼经历的百年故事和人物描写得翔实、生动而又引发人们的思考,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了解雷曼公司以及美国金融业发展背景的绝好读本。

——焦瑾璞,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查普曼以他特有的笔锋展现了雷曼兄弟公司的发展脉络、丰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现在看来,这个曾经雄霸一时的金融帝国也有它的辛酸发家史。这本书发人深省、启发心智。

——《纽约时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财富帝国(雷曼兄弟走过的一个半世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彼得·查普曼
译者 张艳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27823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7.123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京权图字01-2011-3280
版权提供者 Portfolio,a member of Penguin Group(USA)Inc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