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干才(丁文江传)/现代文明人格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民国初年的政治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北洋政府对矿物还是很重视的。回到北京后,丁文江上书农商部总长,说明云南矿物情况,提出改良矿政的办法,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他说:“中国矿业不振,表面上看是资本不足,现代科技知识不足,其实最大的障碍还在于行政不良,许多小矿采用土法,稍有成效便人人争抢。全国矿产不是贪官把持就是劣绅垄断,征税过重,常使小矿财尽自闭。虽说一时无法解决资本和科技的问题,但改革这些弊政对中国矿物发展有极大好处。”在这份《改良川东铜矿意见书》中,分析了各时期铜矿盛衰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意见。1916年2月1日,山东枣庄煤矿井下涌水,淹死矿工数百人,损失惨重,随后公司重新集资,邀请丁文江仔细调查整个煤田,测绘了五万分之一的地质详图,编写了详细的调查报告,丁文江亲自拟定三口井钻眼的位置和深度。这些调查和实践使丁文江对如何办好一个煤矿有了许多认识。如今,那些山西煤老板搞定政府关系就可日进斗金,好像开煤矿是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事情,可在民国初年,煤矿可是一个高精尖产业,没有技术人员绝对搞不了,可国家重视、市场广阔,只要办好就能赚大钱,可真有技术的人凤毛麟角。

1913年初,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枪杀,南方的国民党与北洋集团的蜜月期宣告结束。夏天,“二次革命”惨遭失败,北洋军进入南方各省,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南方党人被扫地出门,北洋集团的军事力量达到顶峰;另一方面袁世凯手中的北洋军进驻地方,开始地方化,这使得袁世凯对于军队的控制能力大大削弱。第二年的新宪法埋葬了宋教仁版的临时约法,袁世凯俨然成为大独裁者,新总统的仅力堪比皇帝。新政治强人还算把中国稳定下来,使得丁文江尚能做一些地质调研工作。这一时期地质所虽说不尽如人意,但好歹有经费,也有教学和四处考察的空间。1915年底,袁世凯即将登上帝位之时,地质昕已经初具规模,成果颇丰。1916年初,袁世凯登上帝位,而丁文江却再次前往皖南、浙西进行考察。与此同时,他升官了,农商部任命矿政司长张轶欧兼任地质调查局局长,安特生为顾问,而丁文江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会办”,从一个处级干部跨进了副局级的行列,与丁文江一起创办地质所的章鸿钊、翁文灏都受到提拔。这时,地质调查局有39人的编制,每年有经费68000元,财务独立核算,办公地点也搬到丰盛胡同3号,在北兵马司还有附属房屋。这年7月,地质研究所第一批学员到了毕业的时候,一共有22名学员走出地质所,地质工作没有专业调研员的时代总算是熬过去了,丁文江亲手带出来的这批学生出师后,中国地质调查才算有规模地展开工作。

袁世凯死后,国内局势动荡、财政更加困难,地质局又被降格为地质所,但这丝毫不影响丁文江的工作。第二年初丁文江又带着人马到河南调查,之后又前往湖南、江西调查萍乡煤矿和上珠岭铁矿,7月,这次调查的成果在《中国铁矿志》和《中国矿业立法及其发展》先后发表。袁世凯留下了一地鸡毛让后来者欲哭无泪,既无合适的法统可以延续,又无可靠的军队赖以支持,财政更是一塌糊涂,地方上北洋军、护国军和各路人马犬牙交错,还没等人民缓过神来就是“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护法运动”。新生的共和国遭遇了理论与现实双重破产。只剩下一具躯壳。当政治精英们或你争我夺、或痛哭流涕的时候。丁文江却一直奉行着“该干嘛干嘛”的原则。但丁文江绝不是不懂政治,政治形势的变换一直在他眼里,据翁文灏回忆“袁世凯称帝时,丁文江曾想毁掉地质矿产的所有报告,以免为贼所用”。好在复辟不得人心,袁世凯旋即败亡。

1918年,丁文江在北京高等师范兼任教学,并前往山西大同调查矿务。一晃到了年底,在世界的另一头,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打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1918年11月,德国战败祈和。12月,丁文江接到了梁启超的邀请,希望他同往硝烟刚刚散去的欧洲访问。这次访问前,丁文江并不认识梁启超,之所以受邀同往,主要是梁很想有一位科学家同行,“才能对于现代欧洲有彻底的认识”,于是找到了在地质学界崭露头角的丁文江。12月底,丁文江与梁启超、蒋百里、刘子楷、张君劢、徐振飞、杨鼎甫一行七人从上海出发,前往欧洲考察,并兼任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的会外顾问。这次考察对于丁文江的意义重大,从前丁文江还只是一个地质学方面的专家,而这次欧洲之行使他有机会深入梁启超的圈子,打开学界人脉。这次一同考察欧洲,同行之人梁启超以下,蒋百里是军事学家,刘子楷是书法家,张君劢是政治学家。经过这次游历,丁文江摇身一变,成了一位跨领域的公共知识分子。

通过这次欧洲之行,丁文江兼做梁启超的翻译,便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位失败的政治家,深为任公的魅力所倾倒。他曾直言与梁先生:“任公个性仁厚,太重感情,很难做一个好的政治家。任公的优势在于分析能力极强,如果以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不难成不朽之著作。”他劝梁启超放弃政治,转而学术。而梁启超竟听从一位晚生的规劝,幡然改途,潜心学问,终身不再返回政坛。

 丁文江这次欧洲之行,还办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给北大地质系挖了两块宝。据胡适回忆,北大地质系第一批毕业生很多都跑到丁文江的地质所找工作,丁文江亲自出题考试,结果却是一塌糊涂。丁文江便说:“适之,你们地质系是我们地质所人才的源泉,我是特别关心。可你们的毕业生来我们这里找工作,我亲自给他们出了一个很简单的考试,每人分到十种岩石叫他们辨认,结果没有一个及格的!”他把成绩单递给胡适,果然是满江红。胡适建议送去给蔡元培先生,把这惨不忍睹的成绩单给他看看,叫他知道北大地质系是怎样糟。丁文江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是干涉北大么?”胡适却说:“蔡先生一定会欢迎你的批评。”蔡元培看过成绩单,不但没生气还很感谢丁文江,那一次便定下邀请李四光到北大任教和聘请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的事情。巴黎和会之后,丁文江又在瑞典、英国等地考察矿务,在英国见到了“同年进士”李四光,便代蔡元培先生邀请李四光回国任教。1919年下半年,丁文江到美国游历时,又把葛利普教授挖到北大,这两位先生的到来,极大地改善了北大地质系的教学质量。P32-35

目录

序言:他如何干出那么多大事

上篇 人生传奇

第一章

一个工科海归

第二章

中国地质界的鼻祖

第三章

北票公司的CEO

第四章

“努力”问政的“好人”

第五章

“科学与玄学”之争中的青年导师

第六章

大上海的总设计师

第七章

北伐军的敌人

第八章

他还是地质学家

第九章

独立评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第十章

国家主义者或法西斯主义者

第十一章

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第十二章

死在救国的路上

中篇 代表作品

我的信仰

少数人的责任

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节选)

中国政治的出路

忠告旧国会议员

所谓“剿匪”问题

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

再论民治与独裁

下篇 开放讨论

讨论一:丁文江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日本侵华,在这些动荡时期很多人都靠依附权贵而生存,他又是如何保持独立人格并做成实事的呢?

讨论二:丁文江保持独立的人格,但是又与政学商三界关系很密切,这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讨论三:无论在何时做何事都是知易行难,但丁文江为什么在短短的一生中做成如此多的实事呢?

讨论四: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丁文江,在民国时期最让人敬佩的品格是什么?

参考书目

序言

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这种对文明人格的关注正是一切文明得以立足的核心,从古希腊的“认识你自己”、古印度的“自度度人”的伟大觉者,到古中国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君子人格、圣贤儒行……都说明个体人格之于文明社会的意义。东西方文明为此都发展出自家关于爱与正义、关于觉悟与回向、关于明德新民与至善的教导。在古代中国圣哲那里,哲人即哲学,—个人可以不著书立说,他只须活出一至善至美的人生,其人生的完成即在于塑造一完美人格。君子大人之道即人格的养成。人格不仅是道德常识,不仅是心理性情,而且是义理层面、认知层面的。即使大字不识,也可以成为圣贤,是以慧能那样的文盲可以成为伟大的导师,而中国民间社会众多的武士、拳师、贩夫走卒,在人生的完善阶段,英气霸气内敛,气度华美儒雅。

无论常识意义、心理学意义或法律意义,人格一词都有相当重要性,与我们个人乃至生活的世界密切相关;或品性之不修,或个人特质之不具,或法律人格之不备,则均难以称之为完整的人,难以益人益己,难以为文明世界提供有效的服务。

启蒙运动以来的口号之一,“自由、平等、博爱”,正是在文明的向度上要求个体人格;另一口号,“人是目的”,同样要求个体生命的自我完善。跟中国人一样,西哲有言: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

借用古代中国人的话,人为天地之间三才之一,个体生命可以贯通天地,成其为君子大人人格,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中国现代的伟大学者陈寅恪在给另一个学者写下如此赞辞: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也正是这种对人格的自觉和至上信念,现代人类开启了一系列的解放运动,从黑人权利、妇女权利到动物权利……在这些争自由解放的运动里,人格的示范和成就是惊人的。以马丁·路德·金为例,他那些与天人争战般的先知演讲道尽了我们众生的梦想、信心和正义感,对争取正义的人们,金曾以雷鸣电闪般的修辞唤醒他们的道义勇气,唤醒他们的人格尊严,金说:“我们没有错。我们要做的事没有错。……如果我们错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法院也错了……如果我们错了,万能的上帝也错了!……如果我们错了,拿撒勒的耶稣就只是个乌托邦的梦游者,从来也没到地球上来过!如果我们错了,正义就只是一个谎言。”

东西方文明都为此向自己和他人的先知先觉者致意,以感念他们创造的生命价值和文明财富惠泽当时后世。勒石纪事、树碑立传、先贤祠、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等等,使这些文明之子永远活在后人心中,激励人们正念、正信、精进努力。中国传统有着大量的月旦、风评人物品格的成果,王朝统治甚至有过“九品中正”来检验人的人生成就。现代文明社会则有着公民人格一类的道德律,以要求每一个体成全自己、服务社会。

今天的人类文明正处在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奇变”的现代化转折阶段。

在这种现代化过程中,文明单向度求新求变的创造力竭衰殆尽,经济学理性或人性自私假设将社会带入到层出不穷的危机之中。关于“西方的没落”、“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等的忧虑延绵至今,无有解决之道。虽然我们中国以一个世纪之久的坎陷和当代艰难的复兴,终于度过了现代社会的温饱阶段,而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但如有识之士看到的,中国人也经受着现代化的负面效应。“中国人失去了想象力”、“社会上下之间贫富之间缺少最低限度的伦理共识”、“当代中国极度缺乏人格力量”……

我们注意到现代化带来的污染和匮乏,管制和异化。我们理解,文明说到底是个人、家庭、种族,进而人类的生存方式。当代文明,如果不能在人类的经济产能和自然承受之间达致平衡,如果不能在个体的欲望满足和身心承受之间寻求和谐,如果不能在创造和消费之间获得圆满……一句话,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自觉”进而文明人格自觉,无论有多少技术或制度的修补之道,这种现代化仍会给人类的个体和整体带来罪苦和灾难。

尽管现代化的成就得益于文明之子们的努力和奉献,但其空前的技术成就、财富积累和制度安排,已经日渐遮蔽了人格的意义,“搭便车”一类的懒汉思想和丑陋意识已经浸入并扎根人心。在管制和异化中,现代人驯服于生态、世态和心态的污染而无愿为力。这种共业已经超迈“人与天地参”的人格德行,我们的傲慢和无知更使得我们以成功的名义,将创造偷换成掠夺和垄断,我们以科学的名义解构了精神,以技术的名义挑战了道德,以人类的名义征服了自然。

我们的生存在除魅中也日益简单化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成为简单的水火世界。砍伐过的山林不再滋润,失去了灵气,成为夏天泥石流和冬天草木自焚的剧场。都市也是火气、水气轮番夹击,它截断江河、打井于地下,从各地调水支援,它仍然缺水;它建立花园、林地,以喷水车、加湿器灭火,它仍然上火。

我们生活在一个水深火热的世界。自然的遭遇也集中到我们的身上,我们的身体深受水火的煎熬。我们化妆,在聚光灯下烘烤,我们吃各种药丸,我们美容,我们做手术,让各种大夫和专家在我们身上刀耕火种,人工降雨。我们很容易上火、发炎,但我们仍酷爱触电,酷爱香烟、美酒,辣椒、超级辣、变态辣,我们也深受水的毒害,一不小心就身染湿毒。去观察或感受我们的脾湿、肾湿,去感受我们的肝郁气滞,去看看我们脸色的灰白或干枯。想象我们身体内的大小河流,那些血脉、经脉、气脉,像污染严重、臭气熏人的水沟、江河一样,有的地方郁结,有的地方断流,有的地方泛滥。水火未济,水火过度,水火轮番侵略。我们小小的年龄就有了糖尿病、肿瘤、高血压、各种炎症和湿症……那些水灵的女子,那些英气勃发的男儿,那些自然天籁的色声香味,似乎都成了传说。

万象昭昭,我们似乎难以活出精气神来,我们难以洞明此生和文明的道理和性情。但只要感知到问题所在,道路就随之展开。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愿在此浮华的时代静心以尽绵薄,于是有了这套“现代文明人格丛书”。包括哲学史在内的学术史上,人类的思想家们为了寻找出路,不断有“转向”、“回向”、“复兴”之运动,“回到康德去!…‘回到五四去!”“回到古希腊去!”对我们来说,对大众社会来说,则是回到个体的文明人格那里去!

为此,我们愿意跟关心中国社会和文明世界的众多志者一道,关注我们文明的来处和去处,寻求个体和人类的自处、共处和相处方式。我们希望回向文明史上那些为我们提供了各类建设性服务的人物,他们提供的大到现代宇宙观念、时空观念、人类目的观念,生老病死的人性制度发明发现,小到衣食住行的现代样式设计,以及慈善、公益、计算机、娱乐产品,等等,都如此神奇地充实了我们的当代。温习他们的创造性人生,关注他们人格上的成就,将有益于我们获得生存的背景共识,有助于我们生命的自我完善。我们认为,关注文明人格也是现代文明能否走出现代性危机的关键。

组织、写作这套丛书,并非简单地呈现传主的人格。对我们来说,这也是检验自身人格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时时感受到外界名利的诱惑、网络冲浪的快感、社会交往的简单拥有,如何在变动不居的时流中把握住自己的一段人生,将其奉献给一种还算踏实的事业,仍是一个挑战。对比出版史上的百科全书派运动、丛书启蒙运动,我们这套丛书只能算是一个探路,聊以自慰的是,我们以平实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做到平实。在这样一个信任匮乏的时代,我们愿诚实地向社会介绍人格的可能性。

虽然这一工作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但仍得到了不少朋友和出版界同行的支持。人们说,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是当代社会最需要的……但对于社会和读者们是否接受,人们却没有信心。不过,这已经不是我们最为关心的,因为组织者、写作者都从这一工作中受到了教育。一个编委通读书稿,不无感慨地说,像是经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礼,自己的中年生活如此密集地听从传主说法,真是受益,如饮甘泉。我们因此相信,对读者来说,你寻找,你就能找到。作者乃至中外传主都静默地驻留在书页之间,等待跟你的对话,等待着你的呼应、决定和人生创造。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当大律师张思之先生受托,请107岁的周有光先生支持时,周先生欣然答应出任主编,对内容、封面和版式设计一再叮嘱如何用心。周先生还回忆他当年见爱因斯坦的印象,他说爱因斯坦的人很好,爱因斯坦向周先生强调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周先生大概是在世的唯一见过爱因斯坦的中国人了。以百岁老人之身出任主编,督促后生小子们来盘点现代社会的人格成就,这本身即让人感叹造化的神奇。其中的愿心更让人不敢堕入轻薄。

因此,我们不揣谫陋,向读者呈现这一丛书。古中国人说,立天之道,为阴为阳,立地之道,为刚为柔,立人之道,为仁为义。

是有望焉。谨序。

《现代文明人格》丛书编委会

内容推荐

晚清民国时大批青年远渡重洋,学习西洋文化,接受欧风美雨的洗礼,回国后投身政治,也有一些人潜心学问,成为了真正的学者,还有的人投身实业,壮大了民族工业。丁文江算是其中三面兼顾的典型:他在英国学习地质学、回国创办地质研究所;与胡适办杂志评论时事;与友人创办煤矿成了企业家;受聘孙传芳规划大上海,与北伐军大打出手;又在蔡元培力邀下出任中研院总干事。丁文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既能做学问,又能做事情的第一流人才,正如罗素所言:“丁文江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干的中国人。”

《民国干才(丁文江传)》是“序言:他如何干出那么多大事上篇 人生传奇第一章一个工科海归第二章中国地质界的鼻祖第三章北票公司的CEO第四章“努力”问政的“好人”第五章“科学与玄学”之争中的青年导师第六章大上海的总设计师第七章北伐军的敌人第八章他还是地质学家第九章独立评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第十章国家主义者或法西斯主义者第十一章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第十二章死在救国的路上中篇 代表作品我的信仰少数人的责任玄学与科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节选)中国政治的出路忠告旧国会议员所谓“剿匪”问题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再论民治与独裁下篇 开放讨论讨论一:丁文江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军阀混战、北伐战争、日本侵华,在这些动荡时期很多人都靠依附权贵而生存,他又是如何保持独立人格并做成实事的呢?讨论二:丁文江保持独立的人格,但是又与政学商三界关系很密切,这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讨论三:无论在何时做何事都是知易行难,但丁文江为什么在短短的一生中做成如此多的实事呢?讨论四: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丁文江,在民国时期最让人敬佩的品格是什么?参考书目”系列之一。

《民国干才(丁文江传)》的作者是纪彭。

编辑推荐

丁文江——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家;深受西方影响、科学化最深的中国人;中国现代煤矿业的开山祖师;“大上海”的总设计师;提倡科学最不遗余力的科学家;传播现代文明思想的公共知识分子;他的文章具有穿透力;至今读来仍发人深思……

《民国干才(丁文江传)》(作者纪彭)讲述了他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干才(丁文江传)/现代文明人格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纪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0137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4=6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