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着瞧
内容
作者简介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中篇小说《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短篇小说《黑猪毛自猪毛》,散文《我与父辈》《711号园》等作品。先后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其他国内外文学奖项二十余次。入围2012年度法国费米那文学奖短名单、2013年度英国曼布克奖短名单,并获得第十二届马来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4年度弗兰茨·卡夫卡文学奖。作品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为教授、驻校作家。
后记
我不把《走着瞧》视为一册如《徐霞客游记》
那样脚行的文学录事。写游记要有不知疲倦的双脚
和闲适优雅的内心。可这两样,我皆无有存。《走
着瞧》只是把“某一类”散文组集起来的“主题线
索”,和传统意义上的游记其实本无太多瓜葛——
因为这“主题线索”,出版社和责编又觉叫“走着
瞧”是甚好的书名。而我,却不以为然。争执不过
,也就随波逐流罢了。
总之,写什么、怎样写,称谓什么、如何去读
和怎样感受这样的老题老话,似乎于我都已无可左
右了。横竖黑白,它都是我散文中用心写下的文字
,半是旧笔,半是新作,“乡”的部分,写的拙笨
诚实;“省”的部分,也是拙笨诚实;倒是“国”
的部分,还是拙笨诚实,以为有些弃笨巧取的尝试
,可在写完去读,却觉察到笨得更为浓重,如一个
人从青年到了中年,年岁渐高,阅历增多,以为手
脚上有了经验,结果发现哪儿哪儿,都没了从前的
灵巧存在,倒是拙笨掩盖不住,愈发的鲜明突出。
也就如此而已,笨就笨去。
文不惧笨,只惧笨无诚志。
有笨存诚,不一定就是好文彩章。但笨拙和诚
实结为一体,倒也不失为散文的美和境界之一。只
是《走着瞧》中的大多篇什,笨而诚实,却未必境
界高远,也都是庸常文字,性情随写。
然而怎样无论,我都对出版《走着瞧》这本小
册的同仁朋友、责任编辑,满怀着谢意感激;对买
了、读了这本小书的读者朋友,表示感激的歉疚。
因为确实,我的文字,是太过笨了,太缺巧胜。这
实在不如我在小说中的文字腾挪,也只能求得同仁
和读者的谅情谅怀,使我在今后的散文写作中,可
有进取,以求新变而诚实依旧吧。
阎连科
2011年1月31日于北京
目录
国言
泰国小佛事
意大利难忘二三事
希腊和英国的石头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风光街景
亲爱的,西班牙
省说
富锦的想象
黑士地上的茫白
内蒙古行
到海北去
云南行
乡记
村头的广告
镇上的银行
乡村六说
乡里乡亲
乡村三谜
尚姓一家人
拙笨与诚实(代后记)
精彩页
尚姓一家人
我该为他们一家人写些什么了,做一些记录了,不然,我总是怀着不安,就像拿了人家啥儿没有付钱一样;就像是我把他们一家置于尴尬的境地,甚至,是无奈的绝境,人家却又向我躬身说了一声:“对不起”或者“谢谢”一样。真的是不能不写他们了。他们应该是每一个舞文弄墨人的邻居、同族、本家,甚或,是每一个舞文弄墨人的兄弟或姐妹。直说呢,他们是每一个能称为作家的人的真正的父母或儿女。是作家真正的骨肉和精神、血脉与灵魂。

他们姓尚,一家人都姓尚,住在我家房后,母亲谢世得早,儿子和父亲分开过了,孙子都已上学读书,女儿还和父亲一灶过着,也临了出嫁的年龄。这是农村的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正正常常的人家,普通正常得和路边长的草一样。建国初合作化时他们家和我家是一个互助组;大跃进时和我家共烧一个土制的炼钢炉;“文革”时劳动实行工分制,他家、我家的人名都在一册记工本儿上;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不消说,我们两家仍然处在一个村民小组里,那些七零八碎的责任田,有好几块儿都是毗邻着。一块出工、一块收工、一块种植、一块收获是几十年的事情了。可是,有一天,是两年前的一个入秋的时节吧,天气朗朗的,村里人种上小麦后大都去镇街摆摊设点做小本生意了,去沐浴改革开放的和风细雨了。还有的,把秋蜀黍挂在檐下或楼角,便忙慌慌去市里、省会做大的买卖了。村街上有浓重的空闲,那些少数只会种地劳作、不会生意买卖的人竖在村口、饭场,仿佛牛已不在而闲竖着的拴牛木桩一样。就是这个季节,这个时候,县执法部门来了一辆警车,鸣着冷清的警笛,驶进了灌满清闲的胡同里,车头上闪转着的红色警灯的光亮,在爽朗温暖的日光里,在粗糙安闲的胡同两边的墙壁上,投下了寒瑟瑟的暗红的光,把村里的闲人,还有老人和孩娃们的脸都惊成了冰白色,眼都惊圆得枯杏核儿般大而呆滞了。
没有多久,这尚姓的父子二人被警车带走了。随车带走的还有他们父子的两支火枪。伴随着父子、火枪和警车的离去,他们一家人平静、浅淡,能够从头望到尾的命运出现了惊涛骇浪,发生难以预测的变化了,天塌和地陷轰隆一声冷不丁儿同时降在了那方改革开放二十年后有草房也有瓦房的院落里。

事情原是没有多大的,或者说,事情是说大则大、说小则小的。政府部门从建国后已经不知多少次下过文件,明令禁止,私人和私人住宅不能拥有枪支、大刀、匕首等与其他可称为武器的一切物品器械。在各样的社会形势中,已经几次收缴过这些器械物品。就在尚家父子被抓走的一个月前,这份盖着政府执法部门的大印的文件,又一次从政府的最高层急速地箭行到了乡村的最底层;半个月前,村一级干部也还曾经动员收缴过这些器械哩。可是,尚家父子没有把他们的火枪交出去。他们就像一个孩娃舍不得把他的弹弓交给严厉的父亲一样,把他们的火枪藏起来了。
对尚家父子来说,这火枪事实上果真如一个孩娃所拥有的橡胶弹弓一样珍贵呢。我记事的时候,就常见他们父子二人扛着那长长的火枪,装上黑药粉,屯上砂粒弹,到村后的山上去“打坡”。尤其冬日,白雪皑皑,人都猫在家里烤火,或团在床上取暖,他们踏着深雪,吱喳吱喳去了,坡道上留下两串父子的足迹。到了过午,他们父子踏着深雪回来,枪管上不是挑着两只野鸡,就是挑着一只野兔。当然,他们家夜里就要改善生活了,肉香飘溢,左邻右舍的孩娃、闺女们都要近朱者赤的多些口福。这十几年来,所谓的急速发展和文明把野兔和野鸡赶走了,灭掉了。他们已经很少再能在坡梁山脉上打到野物了,时常是扛着火枪,早去晚归,空去空回。尽管这样,他们还是要在农闲时出门“打坡”。他们不做生意。他们家似乎不会经营生意。因为守着集镇,曾经在早些年试着做过,卖瓜卖菜,卖水果,卖甘蔗,和别人一样到百里之外的九朝古都洛阳进货,回到这个叫田湖的小镇上销售。事情的结果,赚钱的是人家,赔了的却总是他们。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不赔不赚,或者略有小赚,这样一次一次地试验下来,一年一年地经验下来,他们就坚信生意是由生意人才能做的,田地是由庄稼人才能种的。他们虽然不会做生意,庄稼却总是比别人种得不弱。别人的田地若亩产有二百斤的话,他们则准有二百一十斤;别人若有五百斤,他们则准有五百二十斤。他们父子肯下力气,田头地边都不会少种一棵苗,不会让它多长出一棵草来,只是因为这儿田地过少,人均不足六分,倘若地再多些,即便他们不经商,应该说他们的日子也是能跟上群儿的,也能让宅中的日月在日子中放出许多光亮。可惜田太少呢,可惜确乎不能经营生意,可惜日子中总是有那么多的闲时需要他们熬过,这样,“打坡”就不再是为了野鸡兔儿,不再是为了改善一次生活。扛着几经修补的油黑的火枪出去,已经纯粹是为了生活中的一些乐趣,为了给人生增添一点喜悦,给最为普通的农民的生存寻一些意义,就如一些人打麻将并不为了输赢一样,一些人扭秧歌并不为
导语
《走着瞧》由阎连科所著。他的文字常常被一种强烈的绝望感、苦难意识、生命抗争精神所控制。面对现实,他下手既凶狠,又严厉,并在一种绝境生存的书写中,毫不掩饰地说出一个作家面对基本世界时那种悲凉而荒谬的感受——这种感受,给许多读者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内容推荐
《走着瞧》由阎连科所著,以旅行看不同的风景和文化为契机,在讲述沿途人文风景的同时,嵌入在旅途中对人生命运及生活的思考。深入阐释了“行走,心灵,人生”的主题,充分展现作者“身游世界,心系家园”的情怀。是旅游者、文学爱好者、白领酪爱的随身读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着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连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303351
开本 32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74
CIP核字 2011065946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09
147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