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
内容 | 内容推荐 《郑板桥的诗与画》是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对清代著名文人画家郑板桥的研究性作品。全书共分为九章,分别从郑板桥的生平、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士人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郑板桥一生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的士人风骨,能为后人了解、研究郑板桥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吴根友,安徽枞阳人,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6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哲学、中国政治哲学与比较哲学。已出版《中国现代价值观的初生历程一从李贽到戴震》、《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等十余部著作,在《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Asian Philosophy、《学术月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曾经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在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大学讲学、访问。 目录 第一章 板桥魂 一、“士”与“士人魂” 二、板桥魂与士人魂 三、板桥魂的时代意蕴 第二章 板桥生平(上) 一、时代风云 二、童年 三、“唯余白眼到清贫”——落拓青壮年 第三章 板桥生平(下) 一、风波宦海一钓叟 二、“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归隐闹市 三、“梦里繁华费扫除”——板桥的情爱生活 第四章 石涛、扬州画派与郑板桥 一、八大山人与苦瓜和尚 二、“扬州画派”与板桥 三、板桥与一般的诗文书画朋友交往 第五章 “掀天揭地之文”——板桥诗词与《道情十首》 一、“直摅血性为文章”——板桥诗词的个性特征 二、“史家欠实录,借本资校雠”——板桥诗词的现实关怀 三、“每到山清水绿处,自谴自歌”——板桥诗词中的自然情调与出世情怀 四、“若遇争名夺利之场,觉人觉世”——《道情十首》与板桥诗词的历史批判意识 第六章 “震电惊雷之字”——板桥书法、篆刻及书论 一、“师心自用,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以行草”——《四书手读》与板桥书法风格的雏形 二、“六分半书”——震电惊雷的板桥体 三、其他各体的成就 四、人生情思的高度凝练——板桥篆刻 五、板桥书论 第七章 “无古无今之画”——板桥绘画、题识及画论 一、幽兰 二、扎根破岩潇潇竹 三、丑石 四、板桥杂画 五、板桥画论 第八章 “呵神骂鬼之谈”——《板桥家书》及其文论 一、“人神上帝,皆人心之慕愿以致其崇极尔”——板桥“原神” 二、“盗贼亦穷民”——板桥的叛逆思想 三、“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板桥的人道情怀与平等思想 四、“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板桥的重农思想 五、“学者自出眼孔,自竖脊骨可尔”——板桥的独立意识 六、“文章以沉著痛快为最”——板桥的文艺美学思想 七、“善恶无不容纳者,天道也”——板桥朦胧的自由思想 第九章 风流余韵话板桥——板桥对后世的影响 一、正史中的板桥后学 二、市民心中的板桥 三、野史、笔记中的板桥 四、“青藤门下牛马走”——板桥与徐渭 五、“梅庄”与“病梅馆”——板桥与龚自珍 参考文献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郑板桥的诗与画/中国历代文化名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根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6276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88 |
CIP核字 | 2017285690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08 |
宽 | 14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