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无压力时间管理法
内容
编辑推荐

遇到孩子拖拖拉拉,除了发火,还有更好的办法。遇到孩子熬夜学习,除了心疼,还有更好的办法。本书以带领孩子从小认识完整的时间概念为基础,通过许多轻松活泼的时间故事、科学注解以及简明实用的表格,指导家长协助孩子掌握时间和压力管理的各项秘诀,让孩子既有娱乐的时间,又能从容应对学业的要求,从而实现快乐学习、享受童年的愿望。

内容推荐

本书以带领孩子从小认识完整的时间概念为基础,选用了很多轻松活泼的时间故事、科学注解以及简明实用的表格,告诉家长及孩子们有效掌握时间和压力管理的各项秘诀,让孩子能够坦然面对各种问题,按自身需要及时调整、掌握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加倍提升孩子生活的快乐指数。请带着孩子一起阅读这本有趣的书,而且一定要注意,不能用自己过去陈旧单纯的经验来谈时间管理。要想借助本书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必须接受这个观念:时间管理包含了孩子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和自我管理,以及运用时间的价值观。

目录

前言:孩子更需要学习时间管理

父母观念篇

建立完整的时间观念

必须做、应该做和想要做的事

父母出马,进行目标管理

看得见的长期计划

够得着的短期目标

短期计划的制订

不要让计划成为“变化”

限定计划表的项目

时间原理篇

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

时间需要合理安排

安排专项时间的原则

有趣的“重要少数”法则

“一心二有”有诀窍

不要小看一分钟

活用零碎时间

专心致志,一次搞定

一切从“今天”开始

问题对策篇

如何戒掉拖拉的毛病

如何培养坚持的精神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压力

如何分配学习时间和娱乐时间

如何让孩子“会”玩儿

如何科学休息

如何制订学习计划

如何形成良好的学习节奏

后记:好习惯助益终生

试读章节

作为父母,以下的情况您可能遇到不止一两次:您对孩子说半个小时后吃饭,时间到了他依然玩得忘乎所以;您对孩子说明天要做什么,他却对您兴致勃勃讲昨天发生的事;您要孩子准时起床,他却老是赖床……是孩子调皮不听话吗?不一定,很可能是他并没有建立起一定的时间观念。

其实,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时间观念了,只不过和成人不同,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并没有这么具体、精确,但他们对时间的判断标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不到3岁的幼儿几乎都是活在“现在”,对于时间的流逝没什么感觉,言谈中自然很少提到“过去”或“未来”。他们对时间的知觉主要依靠本身的“生物时钟”。例如,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这也是人生最早的时间知觉的表现。肚子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这种对吃奶的时间所产生的条件性反应,就是由生物时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形成的。

“从3岁左右开始,孩子的时间概念逐渐形成,他们在说话时也越来越经常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儿童研究中心的洛克博士说。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时间观念是以与事件的联系为主的,他们总是借助于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周围现象作为指标。例如:周遭环境或大自然的变化(日夜和季节的变化等),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吃饭、睡觉、上幼儿园等),都是幼儿知觉时间概念变化时的主要指标。尤其是生活作息,在他们对时间的理解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早晨”就是起床的时候或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上幼儿园的时间”,“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等等。

“我们的研究表明,3~4岁的小孩应该知道白天、黑夜、早上、晚上,4~5岁的小孩应该分得清昨天、今天和明天,而5~6岁的小孩应该知道具体时间是几点钟。”洛克博士作了补充。

现在又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如何教孩子认识时间呢?

时间概念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孩子认识时间不要只限于看钟表,要从孩子能理解的、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和感兴趣的事开始教他认识时间。

我们在这里综合了多所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机构以及专家的研究,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方法。

生活作息有规律

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时间观念的基础。给他制订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这样他就可以知道,每天妈妈起床后他也应该起床了;吃过午饭后就应该午睡了……这样就会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上海市关心下一代研究中心的客座学者林博士认为:“如果家长本身的生活就没有规律,孩子在认识时间、遵守时间方面就会无所适从。”

用具体事件标示时间

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说“3点钟我们去公园”,孩子可能无法清楚地理解;可是如果您对他说“睡过午觉后我们出去玩儿”,他一定很兴奋。所以,在教孩子认识时间或是和孩子讨论时间时,尽量用具体的事件来标示。

例如“早上”,可以用“太阳公公出来的时候”、“爸爸送你去上学的时候”,也可以用孩子所熟悉的其他具体事件来表达。所以,不一定要孩子知道几点钟时应该做什么事,而是可以告诉他“早上起来要喝牛奶”、“吃过午饭要睡午觉”等等,以此给他传达时间的概念。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听懂了,而且能比较直观地检验这个时刻的到来。当然,前提是刚刚提到的生活作息有规律。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长可以把事件与钟点结合起来。例如“早上7点起床”、“下午3点可以玩游戏”,让具体的事件概念慢慢渗入到孩子的脑海中。

有意识使用时间词汇。

虽然孩子的时间概念发展大都不如他对时间词汇的掌握,但是学习使用时间词汇,可以增进他们的时间观念。因此,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使用时间词汇,如“今年宝宝两岁,明年3岁了”、“今天星期五了,明天就是星期六,我们要去姥姥家”。

P6-9

序言

很多父母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看上去很努力,每天忙得喘不过气来,生活和学业却还是如同一团乱麻,没有丝毫改善?

反观那些优等生,他们能以同样的时间轻松完成学业要求、参加社会活动,甚至还有娱乐时间,快乐享受成功带来的荣耀和幸福。

面对父母的焦虑和诘问,孩子们通常会振振有词地为自己辩解:“我的时间不够用!”

不可否认,现代孩子的压力很大,无论是当前的学业还是未来的社会竞争,都让他们从小就被种种教育课程团团包围。但是,世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公平的给予就是时间。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一秒不多,一秒不少。就这短短的24小时而言,有的孩子丝毫不受时间问题的困扰,学业、生活两不误,人生过得很精彩也很轻松;有的孩子却总被时间牢牢控制,既没有好好完成学业,也不能好好地生活,而且总是陷入困境中。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问题呢?做父母的怎样才能让孩子懂得时间的规律,合理运用自己的时间?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出忙乱无序的尴尬,让时间成为自己最好、最有效的朋友呢?

父母不是卡通漫画中的哆啦A梦,可以借由神奇的道具让时间暂停或者增加。但是,我们能够通过掌握一套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与时间和谐相处,巧妙利用时间规律,在有限时间中做出无限创意”的成功者。

本书以带领孩子从小认识完整的时间概念为基础,选用了很多轻松活泼的时间故事、科学注解以及简明实用的表格,告诉家长及孩子们有效掌握时间和压力管理的各项秘诀,让孩子能够坦然面对各种问题,按自身需要及时调整、掌握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加倍提升孩子生活的快乐指数。

请带着孩子一起阅读这本有趣的书,而且一定要注意,不能用自己过去陈旧单纯的经验来谈时间管理。要想借助本书教会孩子时间管理,必须接受这个观念:时间管理包含了孩子的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和自我管理,以及运用时间的价值观。

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每一个成功的孩子,总是从认识自己的时间开始,从计划自己的时间起步。要想成功,没时间永远不是借口!

后记

好习惯助益终生

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儿,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儿一个很愚蠢的游戏。

小男孩儿不服气:“您就为这一点小事而谴责我?”

“你经常这样做就不是小事了,”柏拉图回答说,“你会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

不善用时间,就像这个小男孩儿玩儿的愚蠢的游戏,看似一件小事,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浪费时间的习惯,贻误一生。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关于习惯的力量,我想用下面这个小故事来说明:

“亚历山卓大图书馆被烧之后,只有一本书保存了下来,但并不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于是一个识得几个字的穷人用几个铜板买下了它。这本书的内容并不怎么有趣,但里面却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东西——那是窄窄的一条羊皮纸,上面写着‘点金石’的秘密。

“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纯金。羊皮纸上的文字解释说,点金石就在黑海的海滩上,和成千上万与它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真正的点金石摸上去很温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凉的。于是,这个穷人变卖了他为数不多的财产,买了一些简单的装备,在黑海边扎起帐篷,开始翻捡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捡起一块摸上去冰凉的普通石子就将其扔在地上,他就有可能几百次捡拾起同一块石子,所以当他摸着冰凉的石子的时候,就将它扔进大海里。他这样忙了一整天,没有捡到点金石。他这样持续了1个星期、1个月、1年、3年,还是没有找到点金石。但他仍继续这样做下去:捡起一块石子,是凉的,将它扔进海里,又捡起另一块,若还是凉的,再把它扔进海里……

“直到有一天,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这块石子是温暖的!他仍随手把它扔进了海里……他已经如此习惯于扔石子的动作,以至于当他真正想要的到来时,他也还是将它扔进了海里!”

可见,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研究表明,3~12岁是养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许多习惯已逐渐形成,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因此,父母应该尽早帮助孩子养成善用时间的习惯。那么,习惯的养成有什么方法吗?

在《小学生心理学》一书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习惯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简单说来,就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如一位细心的妈妈发现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不到一小时就离开桌子四五次。于是这位妈妈提议,第二天孩子写作业时只准离开3次。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了一次,于是得到了妈妈的表扬。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于是妈妈又大大奖励了他一番。依次递减不好的行为,并通过奖励强化好的表现,这位聪明的妈妈就是用这种方法,成功地使孩子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这样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衷心希望各位父母都能帮助孩子养成善用时间的好习惯,真正掌握这套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无压力时间管理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无压力时间管理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2357
开本 32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5-49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7: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