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大众普及本。线索清晰,语言流畅,以讲故事的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一幅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立体图景。
本书是为那些对人类的文明与知识有常识的人写作的,提醒你重新审视自己对“美术”的看法,调整关于艺术的一般知识,在接受大量关于“美术”或者“艺术”知识的同时,对我们理解艺术的习惯保持警惕,通过对分析、判断和批判能力结构的重组,让自己拥有的知识系统与当代社会的演进同步。
图书 |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大众普及本。线索清晰,语言流畅,以讲故事的方式为读者勾勒出一幅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立体图景。 本书是为那些对人类的文明与知识有常识的人写作的,提醒你重新审视自己对“美术”的看法,调整关于艺术的一般知识,在接受大量关于“美术”或者“艺术”知识的同时,对我们理解艺术的习惯保持警惕,通过对分析、判断和批判能力结构的重组,让自己拥有的知识系统与当代社会的演进同步。 目录 前言 第1章 溪山与海洋的相遇——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影响 第2章 冲突与变异——美术革命与“中国画” 第3章 科学的胜利——现代美术教育、写实主义、争论与画家 第4章 “西边的云彩”——现代主义艺术、思想与境遇 第5章 时代的刀锋——“左翼美术”、延安地区与国统区的美术 第6章 新中国的赞歌——社会恢复和建设时期的艺术 第7章 笔墨革命——改造国画与国画家 第8章 作为政治工具的美术——“阶级斗争”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艺术 第9章 分离的续弦——台湾和香港的艺术 第10章 怀疑精神的开始——“伤痕”美术、“星星”美展以及现代主义的滋生 第11章 再生的现代——’85美术运动与现代主义式微 第12章 传统的复苏——新文人画与实验水墨画 第13章 走向现代——新艺术及其艺术家 第14章 观念的展开——多元格局中的艺术 第15章 制度与变革——新世纪的艺术 图版 后记 注释 图录 人名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吕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5537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11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50 |
出版时间 | 2010-05-01 |
首版时间 | 2010-05-01 |
印刷时间 | 2010-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120.96 |
丛书名 | |
印张 | 3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86 |
宽 | 112 |
高 | 4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