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官场奇闻/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古典白话小说。它从我国历代白话短篇小说最优秀的传世经典之作中遴选出17篇,主要讲述了古代官场奇闻。小说采用白话口语,通俗、朴实、形象、生动。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感知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运用及其独特魅力,本书遵循古籍整理通例,对古人较常用的俗体字、异体字、通用字等,一般未作改动。本书适合普通读者的阅读。

内容推荐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集话本大成,写小说新篇。歌颂真挚爱情,谴责无耻负心。展现市井风俗,勾勒人间百态。读罢掩卷沉吟处,几多风情笔底收。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滕大尹鬼断家私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老门生三世报恩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

进香客莽看盒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

青楼市探人踪 红花场假鬼闹

硬勘案大儒争闲气 甘受刑侠女著芳名

贾廉访赝行府牒 商功父阴摄江巡

伪汉裔夺妾山中 假将军还姝江上

巧妓佐夫成名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

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

王锦衣衅起园亭谢夫人智屈权贵

走安南玉马换猩绒

试读章节

话说国朝永乐年间,北直顺天府香河县,有个倪太守,双名守谦,字益之,家累千金,肥田美宅。夫人陈氏,单生一子,名日善继,长大婚娶之后,陈夫人身故。倪太守罢官鳏居,虽然年老,只落得精神健旺。凡收租、放债之事,件件关心,不肯安闲享用。其年七十九岁,倪善继对老子说道:“‘人生七十古来稀,。父亲今年七十九,明年八十齐头了,何不把家事交卸与孩儿掌管,吃些见成茶饭,岂不为美?”老子摇着头,说出几句道:“在一日,管一日。替你心,替你力,挣些利钱穿共吃。直待两脚壁立直,那时不关我事得。”

每年十月间,倪太守亲往庄上收租,整月的住下。庄户人家,肥鸡美酒,尽他受用。那一年,又去住了几日。偶然一日,午后无事,绕庄闲步,观看野景。忽然见一个女子同着一个白发婆婆,向溪边石上捣衣。那女子虽然村妆打扮,颇有几分姿色:发同漆黑,眼若波明。纤纤十指似栽葱,曲曲双眉如抹黛。随常布帛,俏身躯赛着绫罗;点景野花,美丰仪不须钗钿。五短身材偏有趣,二八年纪正当时。倪太守老兴勃发,看得呆了。那女子捣衣已毕,随着老婆婆而走。那老儿留心观看,只见他走过数家,进一个小小白篱笆门内去了。倪太守连忙转身,唤管庄的来,对他说……如此如此,教他访那女子跟脚,“曾否许人?若是没有人家时,我要娶他为妾,未知他肯否?”管庄的巴不得奉承家主,领命便走。

原来那女子姓梅,父亲也是个府学秀才。因幼年父母双亡,在外婆身边居住。年一十七岁,尚未许人。管庄的访得的实了,就与那老婆婆说:“我家老爷见你女孙儿生得齐整,意欲聘为偏房。虽说是做小,老奶奶去世已久,上面并无人拘管。嫁得成时,丰衣足食,自不须说;连你老人家年常衣服、茶、米,都是我家照顾,临终还得个好断送,只怕你老人家没福。”老婆婆听得花锦似一片说话,即时依允。也是姻缘前定,一说便成。管庄的回覆了倪太守,太守大喜。讲定财礼,讨皇历看个吉日,又恐儿子阻挡,就在庄上行聘,庄上做亲。成亲之后,一老一少,端的好看!真个是:恩爱莫忘今夜好,风光不减少年时。

过了三朝,唤个轿子抬那梅氏回宅,与儿子、媳妇相见。阖宅男妇,都来磕头,称为“小奶奶”。倪太守把些布帛赏与众人,各各欢喜。只有那倪善继心中不美,面前虽不言语,背后夫妻两口儿议论道:“这老人忒没正经!一把年纪,风灯之烛,做事也须料个前后。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却去干这样不了不当的事!讨这花枝般的女儿,自家也得精神对付他,终不然担误他在那里,有名无实。还有一件,多少人家老汉身边有了少妇,支持不过;那少妇熬不得,走了野路,出乖露丑,为家门之玷。还有一件,那少妇跟随老汉,分明似出外度荒年一般,等得年时成熟,他便去了。平时偷短偷长,做下私房,东三西四的寄开;又撒娇撒痴,要汉子制办衣饰与他;到得树倒鸟飞时节,他便颠作嫁人,一包儿收拾去受用。这是木中之蠹,米中之虫。人家有了这般人,最损元气的。”又说道:“这女子娇模娇样,好像个妓女,全没有良家体段,看来是个做声分的头儿,擒老公的太岁。在咱爹身边,只该半妾半婢,叫声姨姐,后日还有个退步。可笑咱爹不明,就叫众人唤他做‘小奶奶’,难道要咱们叫他娘不成?咱们只不作准他,莫要奉承透了,讨他做大起来,明日咱们颠到受他呕气。”夫妻二人,唧唧哝哝,说个不了。早有多嘴的,传话出来。倪太守知道了,虽然不乐,却也藏在肚里。幸得那梅氏秉性温良,事上接下,一团和气,众人也都相安。

过了两个月,梅氏得了身孕,瞒着众人,只有老公知道。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小孩儿出来,举家大惊。这日正是九月九日,乳名取做重阳儿。到十一日,就是倪太守生日,这年恰好八十岁了。贺客盈门,倪太守开筵管待。一来为寿诞,二来小孩儿三朝,就当个汤饼之会。众宾客道:“老先生高处,又新添个小令郎,足见血气不衰,乃上寿之征也。”倪太守大喜。倪善继背后又说道:“男子六十而精绝,况是八十岁了,那见枯树上生出花来?这孩子不知那里来的杂种,决不是咱爹嫡血,我断然不认他做兄弟。”老子又晓得了,也藏在肚里。

光阴似箭,不觉又一年。重阳儿周岁,整备做啐盘故事。里亲外眷,又来作贺。倪善继到走了出门,不来陪客。老子已知其意,也不去寻他回来,自己陪着诸亲,吃了一日酒。虽然口中不语,心内未免有些不足之意。自古道:“子孝父心宽。”那倪善继平日做人,又贪又狠。一心只怕小孩子长大起来,分了他一股家私,所以不肯认做兄弟。预先把恶话谣言,日后好摆布他母子。那倪太守是读书做官的人,这个关窍怎不明白?只恨自家老了,等不及重阳儿成人长大,日后少不得要在大儿子手里讨针线,今日与他结不得冤家,只索忍耐。看了这点小孩子,好生痛他;又看了梅氏小小年纪,好生怜他。常时想一会,闷一会,恼一会,又懊悔一会。

再过四年,小孩子长成五岁。老子见他伶俐,又忒会玩耍,要送他馆中上学。取个学名,哥哥叫善继,他就叫善述。拣个好日,备了果酒,领他去拜师父。那师父就是倪太守请在家里教孙儿的,小叔侄两个同馆上学,两得其便。谁知倪善继与做爹的不是一条心肠。他见那孩子取名善述,与己排行,先自不像意了。又与他儿子同学读书,到要儿子叫他叔叔,从小叫惯了,后来就被他欺压;不如唤了儿子出来,另从个师父罢。当日将儿子唤出,只推有病,连日不到馆中。倪太守初时只道是真病。过了几日,只听得师父说:“大令郎另聘了个先生,分做两个学堂,不知何意?”倪太守不听犹可,听了此言,不觉大怒,就要寻大儿子问其缘故。又想道:“天生恁般逆种,与他说也没干,由他罢了!”含了一口闷气,回到房中,偶然脚慢,拌着门槛一跌。梅氏慌忙扶起,搀到醉翁床上坐下,已自不省人事。急请医生来看,医生说是中风。忙取姜汤灌醒,扶他上床。虽然心下清爽,却满身麻木,动掸不得。梅氏坐在床头,煎汤煎药,殷勤伏侍,连进几服,全无功效。医生切脉道:“只好延捱日子,不能全愈了。”倪善继闻知,也来看觑了几遍。见老子病势沉重,料是不起,便呼么喝六,打童骂仆,预先装出家主公的架子来。老子听得,愈加烦恼。梅氏只得啼哭,连小学生也不去上学,留在房中,相伴老子。

……

P1-4

序言

中国古代的白话小说,起源于隋唐时期出现的“说话”(即讲故事)和唐代佛教寺院的俗讲(讲宗教故事)。到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增加,适应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通俗文艺如“说话”、杂戏等大大兴盛起来,其中尤以“说话”最受市民欢迎。由于竞争激烈,因而刺激了说话技艺的提高。艺人们竞献一技之长,各说其熟悉的题材和故事。到了南宋,便出现了“说话四大家数”的说法。所谓“家数”,也就是门类。“四家”的划分,历来说法不尽一致,一般认为是: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小说”有讲有唱,内容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大多是情节比较简单的爱情、公案、英雄和神怪等故事;“讲史”只说不唱,讲长篇历史故事;“说经”演说宗教佛经故事;“合生”由两人表演,一问一答,伴以歌舞,近似于后代的相声。四家中最受欢迎的是“小说”和“讲史”。由于“说话”大受欢迎,精明的书商们看到了商机,将“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即话本,稍加润色整理,刻印出版,这就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白话小说——话本小说。“小说家”的话本直接发展成为后来的短篇白话小说;“讲史家”的话本(在元代又称“平话”),至元末明初发展演变成为长篇章回小说。

宋代话本作为一种市民文学,它主要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反映市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话本小说摒弃了典雅的文言,采用白话口语,通俗、朴实、形象、生动。这些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都为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鲁迅先生说,话本小说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到了明代,“说话”艺术仍很发达,话本不仅由说话艺人继续讲说,而且成为案头阅读的作品,出现了文人模拟话本形式创作的拟话本。较之宋元话本,拟话本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描写更加细腻,情节也更加曲折丰富,艺术上更趋成熟。同时,明中叶以后,文人开始对长期以单篇形式流传的宋元话本加以收集、整理、刊印,出现了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专集和选集。伟大的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所编辑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就是三部话本和拟话本的合集。明末凌漾初编撰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则是凌氏个人创作的两部拟话本小说专集。“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甚至整个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高峰。此外,明末还有《石点头》《西湖二集》《醉醒石》《型世言》《鼓掌绝尘》《欢喜冤家》(又名《贪欢报》),清代又有《照世杯》《西湖佳话》《豆棚闲话》《五色石》《娱目醒心编》等等。这些小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我们应该采其精华而弃其糟粕。“三言”、“二拍”虽然也堪称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精粹,但对于今天的普通读者而言,篇目还是过多,一般读者难以也没有必要将其全部读完。

目前,坊间出现的古代小说选本已数不胜数,但大多不分题材,将各类作品混编在一起,分类编成套书的似不多见。为此,我们拟将历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传世经典之作遴选出来,按爱情婚恋、公案侠义、政治风云、神灵怪异、世情百态、史话新编等分类编排,以适合普通读者的阅读需要。因中国古代小说大多以“奇”取胜,人奇,事奇,因而又叫“传奇”。为体现中国古代小说的这一特点,本书各卷拟分别命名为“情爱奇缘”、“公案奇局”、“官场奇闻”、“神灵奇踪”、“市井奇话”、“名贤奇遇”。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更多的故事,我们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压缩,删除了正文前面的“入话”和一些与情节关系不大的诗词韵文。各篇作品的排列,能确定创作时间的按时间先后为序,不能确定创作时间的则按成书年代先后为序。对入选各篇作品,我们均据权威版本进行了认真的校勘,对底本中明显的误字径予改正,同时以括号括注原本误字。但为忠于古代作品原著风貌,也为了让读者更好地感知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运用及其独特魅力,我们遵循古籍整理通例,对古人较常用的俗体字、异体字、通用字等,一般未作改动。同时因各篇作品选自不同作家的小说集,因而偶有同一字而异形的情况。这虽然使得全书用字似不规范、统一,明显地有悖于《现代汉语词典》的用法,但为保持原著风貌,也只好如此了。读者鉴之。

在时下令人眼花缭乱的图书市场,希望本套图书能以其新颖的视角、精彩的故事赢得您的喜爱与青睐。当然,套书选篇或有未精,归类或有未当,删节或有未妥,凡此种种,诚望读者诸君不吝赐教。是所愿也,亦所感也。

刘洪仁

2010年1月

干川教院不亦说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官场奇闻/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洪仁//王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29889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0: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