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精)/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构成全球范围内文化迁移的一环,并深刻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走向。章清著的《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与“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检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守望于“历史的维度”,本书大致勾画了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历史脉络,同时也致力于检讨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科知识在中国的成长。 作者简介 章清,1964年生于四川泸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的研究工作。出版《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上、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修订版,上海三联书店,2015)、《思想之旅:殷海光的生平与志业》(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等论著,在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采西学”:学科次第之论辩及其意义——略论晚清对“西学门径”的探讨》(《历史研究》2007年第3期)等论文数十篇。 目录 自序 引论 近代中国学科知识的成长:历史的维度 一 “西学东渐”历史图景的塑造 二 并非“已知”的西方学科知识形成的背景 三 “日本因素”的呈现及其意义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本土的作用 五 塑造近代历史的物质因素、技术背景 第一章 “西学门径”的探讨:学科次第之论辩及其意义 一 “穷理学为百学之门” 二 学科论述的转向:格致之学的内涵 三 “采西学”:学科次第问题的浮现 四 学科次第与“西学门径” 第二章 “中西学门径”:“体用”之辨的学科史意义 一 中西初识时围绕知识“本原”的辨析 二 新教传教士“援西入中”之策略 三 “中学”与“西学”:“中体西用”论浮现的背景 四 近代学科知识的“普世性”与“现代性” 五 学科规划与体用论 第三章 学、政、教:中学、西学之分与合 一 “西政”“西学”无关“西教” 二 “政”与“艺”:接引西学的变奏 三 “学”与“术”:由分到合 四 无法替代“政”与“教”的“学” 第四章 西学、东学书籍的“汇编”及“知识再生产” 一 西学“汇编”:知识的编辑与复制 二 西学“汇编”资料的多种形态 三 “经世文编”中的西学 四 报章媒介作为西学的载体 五 西学知识编纂:形式与内容 第五章 科举改制与“策问”:接引西学的特殊机制 一 科举改革与“策问” 二 “策论”:对新式知识之接引 三 “策问”资料的编辑与出版 四 “策问”资料所呈现的西学 第六章 质疑“现代性”:晚清中国士人“阅读世界”之一瞥 一 “睁眼看世界”:阅读西书之肇端 二 接受西学:“纵向”与“横向”的限制 三 引导下的“阅读”:课艺提供的例证 四 日记:私人的阅读 五 理解“现代性”的屏障 结语 征引文献 索引 导语 学科知识的成长,这一涉及全方位文化迁移的现象,近些年一直引发世界各国从事相关学科研究的学者浓厚的兴趣。近代中国历史的研究者,自不例外。“变”乃近代中国历史的基调所在,其中极为显著且影响至今的,无疑即是以分科为标志的近代学科知识的成长。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包括物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一系列今日统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科的近代学科知识体系,即逐渐为中国社会所接纳,并摈弃了以“六艺”为核心、以“四科”为基本框架的“中学”分类体系。影响所及,中国社会有关现实世界及社会理念合法性论证的基础,也渐次脱离传统中国的“学术资源”,转而采纳近代学科知识所提供的“知识资源”。故此,基于近代学科知识成长的视野审视近代中国的历史,也自有其必要性。章清著的《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的中心旨趣,即是以中外文化交流背景下“中学”与“西学”的会通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影响近代中国学科知识成长的诸多因素,并借此把握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会通中西(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基调及其变奏)(精)/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章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390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2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70 |
出版时间 | 2019-02-01 |
首版时间 | 2019-02-01 |
印刷时间 | 2019-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56 |
CIP核字 | 2018252532 |
中图分类号 | B250.5 |
丛书名 | |
印张 | 3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61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