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为人所推崇的做人楷模,胡雪岩是为人所折服的成事高手,所以世间才有“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的说法。本书就是一部汇集曾国藩、胡雪岩做人做事智慧的成功学全书,它将二人的智慧结合起来,揭示了曾国藩成为“做人之圣贤”的玄机,阐释了胡雪岩富甲天下的智慧。让你既能从曾国藩身上学到内圣外王的至高学问,能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世故;又能从胡雪岩的成功事例中获知其成就富可敌国伟业的做事心法,轻松掌握做事成事艺术的精髓。让你一本书在手,学会和领悟两套学问,集两大本领于一身,从而游刃有余地到达成功的彼岸,演绎精彩、辉煌的人生。
曾国藩,被誉为“中兴名臣”、“千古完人”。他是儒家标杆,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最高追求;他是“官场楷模”,宦海沉浮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是识人用人的高手,培养和发掘的人才有千人之多;他是持家教子的成功典范,他的家族代代有英才;他的家书、家训,至今备受推崇。梁启超评价他道:“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也曾慨叹:“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胡雪岩,清末历史上名扬四海的“红顶商人”,曾获得清廷特赐二品顶戴、黄马褂,特享在紫禁城骑马的殊荣。他虽未熟读诗书、满腹经伦,却能既富又贵,名动天下,成为晚清的第一大富商;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仅靠一己之力,白手起家,建立起跨领域、跨行业的商业帝国。陈代卿称他是“游刃于官与商之间,追逐于时与势之中,品够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而鲁迅先生则说胡雪岩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
曾国藩、胡雪岩均为布衣出身,却各自成就了令人目眩的伟业,被后世尊为楷模。曾国藩之所以能在钩心斗角的官场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有一套做人的准则;而胡雪岩之所以能在虎狼相争的商场中步步走高,凭的是过人的做事智慧。所以世间才有“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的说法。若能将二人的成功之道结合起来,将二者的人生智慧融会贯通,你定会在人生的舞台上无往不胜。本书就是一部汇集曾国藩、胡雪岩做人做事智慧的成功学全书,揭示了曾国藩成为“做人之圣贤”的玄机,阐释了胡雪岩富甲天下的智慧,让你一本书在手,学会和领悟两套学问,集曾国藩、胡雪岩二人的成功智慧于一身,在社会竞争中左右逢源,从而开创成功、辉煌的人生。
世事变化从来都是风云难测,大家都懂得趋利避害,却鲜有人知道被卷入无法避免的纷争应该怎样做。面对纷争,有多少人能够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让事情大而化小呢?曾国藩认为息事宁人才是一些事情的最佳解决方案。既为英雄又何必计较一时长短呢!
作为一名官员,曾国藩有很多时候都很无奈。从政局到战术,当你站在那个位置上,所作所为要考虑的不是你一个人,而是几千几万甚至一个国家的生灵。你的选择绝对要顾全大局。所以有些时候,牺牲自己也是无法避免的。
1858年夏,曾国藩再次被委以重任,率领湘军在江西作战。虽然湘军有守城却敌的功劳,但是却无法融入各地乡团,时常被团丁伏击截杀。祸不单行的是疫症流传,营中将士因染病而倒下的很多。此番行军,问题棘手,在危机的时候又传来了湘军精锐在安徽兵败的消息,景德镇一带的湘军也连连失利。一系列噩耗在曾国藩的心上撒了一把把盐。曾国藩忍受着丧弟丧友之痛,竭力挽救,才得以稳定大局。此波未平,一波又起。朝廷忽而传令要他援浙,忽而又命其赴皖。听闻石达开有由湘入蜀之势,他又得马不停蹄地奉令去四川夔州扼守。朝令夕改,毫无章法。曾国藩无所适从,也只得委曲求全,任凭朝廷调令。他精神苦恼,承受了许多非议和压力。
但是曾国藩依然秉持息事宁人、委曲求全的处世观,发出“困心恒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叹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的感慨。当你身处困境之中,担忧烦恼的时候也就是磨炼你、帮助你成为英雄的时候,只有一再地忍让才能够谋求自强,这是做人应有的体悟。曾国藩面对困境的委曲求全和低调行事使得他度过了危机,取得了成功。换个角度来看,就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应该仗势欺人,招惹是非。为人就应该低调些,夹起尾巴做人。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个小气的皇帝,许多当年追随他替他打江山的人,都因为提及过往或者做错事而丧了命。但是有一位名臣徐达,非但保存了性命,在其辞世之后更是令朱元璋哀恸不已,追封为中山王。徐达能取得这等荣耀同他息事宁人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指挥皆上将,谈笑半儒生”的徐达,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在其戎马一生中,有勇有谋,拥兵持重,为明朝的创建和中国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徐达手握重兵,又在将士中有着索高的威望,他如果有自己当皇帝的野心,朱元璋就只有让贤的份了,所以朱元璋当时也是两难。不重用徐达无法平定天下,重用徐达也等于太阿倒持,把帝位和自己及家人的性命交到徐达手中,只看他取不取了。
朱元璋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试探徐达真心的办法来。
一次徐达出征回来,朱元璋照例下殿迎接,口称大哥,亲热无比。徐达汇报完战事后,朱元璋便留他在宫中闲谈,故意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大哥功劳盖世,却没有一座像样儿的房子,我以前当吴王时住的府邸现今空着没用,就送给大哥将就着住吧。”
徐达一听,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知道自己已到了鬼门关口,忙俯身下拜,苦苦推辞,朱元璋见他态度诚恳,也就不再提了,徐达却是汗透重衣。
过了几天,朱元璋在吴王府邸中设宴,款待自己昔日的布衣兄弟,徐达自然也被请去。酒宴上朱元璋连连劝酒,徐达不敢违命,只好拼命喝,结果不胜酒力,宴席没结束便已醉倒了。
朱元璋便命人把徐达抬到自己以前睡过的床上,对众人说:“我已经把这所房子送给徐大哥了,今天不过是代他请大家喝酒,主人已醉,咱们也散了吧。”便率众人离开。
徐达酒醒后才发现自己是在吴王府邸中,而且睡在皇上先前用过的床上,顿时吓得魂飞九天,忙一跃而起,冲出府门。府中的奴仆们不知何故,都出来劝他回去,说皇上已经把府邸赐给大将军了。
徐达哪敢再踏入府门,又不敢说擅自回家,怕朱元璋心中生疑,索性和衣睡在街道上。仆人们都苦苦劝他,数九寒冬的,睡在街道上非冻死不可,徐达置之不理,夹杂在仆人中的锦衣卫密探忙入宫禀报朱元璋,朱元璋不觉露出笑容,命人继续监视。
徐达宿醉未醒,又自知逃过了生死一劫,虽住街道上,心里却很平静,居然在凛冽的寒风中睡着了。
朱元璋得知这一情况喜笑出声,对徐达放下心来,认定他没有自立为帝的野心。
徐达天一亮便入宫求见,见到朱元璋后口称死罪,连连叩头谢罪,请求惩罚。朱元璋却哈哈大笑,便下令在吴王府邸的对面为徐达建造一座府邸,赐名为“大坊”。
倘若徐达之后没有妥善应对朱元璋的试探,恐怕早已身首异处。正是他的息事宁人、委曲求全,安抚了朱元璋的疑心。他才能获得如此之高的成就。
中国有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们遇到纷争倘若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许未来的道路就真的畅通无阻了。曾国藩就是因为有大局意识、忍让精神,遇到麻烦、挑衅并不想着回击,而是寻找化解的办法,圆滑做人,才能够取得那么高的成就。人总有怒火满心、想与别人一争高下的时候,倘若能够想起曾国藩的作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个坎儿也就过去了。P17-18
曾国藩,中国晚清叱咤风云的人物,被誉为“中兴名臣”,“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梁启超赞他道:“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泽东也曾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并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曾国藩为何能得人们如此赞赏?曾国藩是儒家标杆,他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和完成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他是升官最快、做官有道、保官最稳的“官场楷模”,在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是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高手,他提拔的人才有近千人之多;他是中国传统持家教子的典范,他的家族一百多年来没有纨绔子弟,代代有英才;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他志向远大、意志超强,自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拔于流俗”;他是近代儒家宗师,其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他著《冰鉴》、《挺经》,其家书成家教样板,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胡雪岩,清末历史上名扬四海的“红顶商人”,曾获得清廷特赐二品顶戴、黄马褂,特享在紫禁城骑马的殊荣。人称其为“旷世不遇的商贾奇人”,而鲁迅先生也尊称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因何而名动天下?他虽未熟读诗书、满腹经伦,却能既富又贵,名扬四海,成为中国晚清的第一大富商;他没有家世背景,仅靠一己之力,白手起家,建立起跨领域、跨行业的商业帝国;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往来的人;他是第一个获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殊荣之人。
曾国藩、胡雪岩为同期人物,曾为政,胡从商。他们二人在政商两道各自做出了令人目眩的伟业,被后世尊为楷模。然而,他们二位的出身并不高贵:曾国藩由一介布衣起家,最终成为“晚清三大重臣”之一,赢得了显赫的功名;胡雪岩最初不过是个钱庄的学徒、跑街的伙计,在短短十数年间便迅速发迹,成为呼风唤雨的富商大贾。曾国藩之所以在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游刃有余,是因为他有一套做人的准则;而胡雪岩之所以能在虎狼相争、你死我活的商场中步步走高,凭的是过人的做事智慧。曾、胡二人发迹起家的历史,很值得普通人研究和模仿;他们做人做事的成功经验和智慧,很值得中国人学习和借鉴。
曾国藩对如何做人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他认为:做人应坚挺,遇到艰危时刻,坚忍卓绝,不动摇、不气馁,要“打落牙齿和血吞”;做人应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做人应以和为贵,在待人接物中坚持和气,在治家理政中坚持和睦,在自我修养上坚持“中和”等,才能获得周围人的鼎力支持,成就一番伟业;做人要明智,即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有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善于自保,才能安全渡过各种险恶之途,成就功业;做人应有平淡心境,一个人如果对世事不能看得平淡,他的心境就会被外物所扰乱,精神就会受到牵累,从而直接影响到他待人接物、处世治事的好坏成败,只有胸中自有一片淡定,才能得人生之乐……他的做人之道、处世方略,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
胡雪岩对做事有自己的一套手段。他做事有心计,凡事坚持义在先,利在后,在品质上下苦功;他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做事圆滑,不露痕迹;他以和为贵,笑脸巧迎人,懂得慷慨也善于回收;他善于投其所好,知道有能人撑腰腰杆才更直的道理,因此巧寻强靠山,躲在大树底下好乘凉;他巧结人脉,结交天下真英雄,能以宽和博取信任,以博爱网罗人才;他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局、顺势取势,还能无势造势;他心机灵活、心思缜密,总是摸清情况才行动;他总是泰然自若,处变不惊,所以能成竹在胸,胜券在手;他注重形象,以义举服人,声名远播……他的这些做事方法,让他十余年间迅速暴富,积累了全国近半财产,成为中国晚清的第一大富商。
曾国藩是做人的楷模,胡雪岩是做事的高手,所以世间才有“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的说法。若能将二人的智慧结合起来,既通晓曾国藩的做人准则,又熟知胡雪岩的做事谋略,将二者的思想精华融会贯通,你定会在人生的舞台上无往不胜。本书就是一部汇集曾国藩、胡雪岩做人做事智慧的成功学全书,作者从二人流传事迹和传世箴言中,将他们历经官场、商场磨难之后的做人心得和做事体会精心提炼出来,将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深刻总结及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现实的深刻感悟全面呈现出来,揭示了曾国藩成为“做人之圣贤”的玄机,阐释了胡雪岩富甲天下的智慧,让你一本书在手,即可集曾国藩、胡雪岩二人的成功智慧于一身,学会和领悟两大本领,在社会竞争中左右逢源,从而开创成功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