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人传/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罗曼·罗兰著的《名人传》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个伟大天才传记的总称。作品紧扣这三位在各自领域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彰显着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堪称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目录
贝多芬传
译者序
1927年版序
初版序
贝多芬传
米开朗琪罗传
译者弁言
原序
米开朗琪罗传
这便是神圣的痛苦的生涯
托尔斯泰传
1928年版序
托尔斯泰传
阅读测评
阅读拓展
序言
曹文轩
“新课标”以及根据“新课标”编定的国家统一
中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重要的理念:语文学习必须
建立在广泛的课外阅读基础之上。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重要区别是:其他一些学
科的学习有可能在课堂上就得以完成,而对于语文学
科来说,课堂学习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不是
最重要的一部分;语文学习的完成须有广泛而有深度
的课外阅读做保证——如果没有这一保证,语文学习
就不可能实现既定目标。我在有关语文教育和语文教
学的各种场合,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课堂并非是语文
教学的唯一所在,语文课堂的空间并非只是教室;语
文课本是一座山头,若要攻克这座山头,就必须调集
其他山头的力量。而这里所说的其他山头,就是指广
泛的课外阅读。一本一本书就是一座一座山头,这些
山头屯兵百万,只有调集这些力量,语文课本这座山
头才可被攻克。一旦涉及语文,语文老师眼前的情景
永远应当是:一本语文课本,是由若干其他书重重包
围着的。一个语文老师倘若只是看到一本语文教材,
以为这本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那么,要让
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学好语文,几乎是没有希望的。有
些很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往往采取一种看似有点极端的
做法,用很短的时间一气完成一本语文教材的教学,
而将其余时间交给学生,全部用于课外阅读,大概也
就是基于这一理念。
关于这一点,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加之深入
的理性论证,语文界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现在的问题
是:这所谓的课外阅读,究竟阅读什么样的书?又怎
样进行阅读?在形成“语文学习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课
外阅读基础之上”这一共识之后,摆在语文教育专家
、语文教师和学生面前的却是这样一个让人感到十分
困惑的问题。
有关部门,只能确定基本的阅读方向,大致划定
一个阅读框架,对阅读何种作品给出一个关于品质的
界定,却是无法细化,开出一份地道的足可以供一个
学生大量阅读的大书单来的。若要拿出这样一份大书
单,使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既可以让他们阅读到
最值得阅读的作品,又可避免因阅读的高度雷同化而
导致知识和思维高度雷同化现象的发生,则需要动用
读书界、语文教育界、文学界、出版界等领域和行业
的联合力量。一向有着清晰领先的思维、宏大而又科
学的出版理念,并有强大行动力的浙江文艺出版社,
成功地组织了各领域的力量,在一份本就经过时间考
验的书单基础上,邀请一流的专家学者、作家、有丰
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阅读推广人,根据“新课标
”所确定的阅读任务、阅读方向和阅读梯度,给出了
一份高水准的阅读书单,并已开始按照这一书单有步
骤地出版。
这些年,我们国家上上下下沉思阅读与国家民族
强盛之关系,国家将阅读的意义上升到从未有过的高
度,无数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阅读推广人四处奔走游说
,并引领人们如何阅读,有关阅读的重大意义已日益
深入人心。事实上,广大中小学的课外阅读已经形成
气候,并开始常态化,所谓“书香校园”已比比皆是
。现在的问题是:阅读虽然蔚然成风,但阅读生态却
并不理想,甚至很不理想。这个被商业化浪潮反复冲
击的世界,阅读自然也难以幸免。那些纯粹出于商业
目的的写作、阅读推广以及和各种利益直接挂钩的某
些机构的阅读书目推荐,造成了阅读的极大混乱。许
多中小学生手头上阅读的图书质量低下,阅读精力的
投放与阅读收益严重不成比例。更严重的情况是,一
些学生因为阅读了这些质量低下的图书,导致了天然
语感被破坏,语文能力非但没有得到提高,还不断下
降。如果这种情况大面积发生,我们还在毫无反思、
毫无警觉地泛泛谈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之意义,就可
能事与愿违了。现实迫切需要有一份质量上乘、定位
精准、真正能够匹配语文教材的阅读书目以及这些图
书的高质量出版。
我们必须回到“经典”这个概念上来。
我们可能首先要回答“经典”这个词从何而来。
人们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书越来越多了,特别是
到了今天,图书出版的门槛大大降低,加之出版在技
术上的高度现代化,一本书的出版与竹简时代、活字
印刷时代的所谓出版相比,其容易程度简直无法形容
。书的汪洋大海正席卷这个星球。然而,人们很清楚
地看到一个根本无法回避的事实,那就是:每一个人
的生命长度都是有限的,我们根本不可能去阅读所有
的图书。于是一个问题很久之前就被提出来了:怎么
样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读到最值得读的书?人们
聪明地想到了一个办法:将一些人——一些读书种子
——养起来,让他们专门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事
业和职业,然后由“苦读”的他们转身告诉普通的阅
读大众,何为值得将宝贵的生命投入于此的上等图书
,何为不值得将生命浪费于此的末流图书或是品质恶
劣的图书。通过一代一代人漫长而辛劳的摸索,我们
终于把握了那些优秀文字的基本品质。这些被认定的
图书又经过时间之流的反复洗涤,穿越岁月的风尘,
非但没有留下被岁月腐蚀的痕迹,反而越发光彩、青
春焕发。于是,我们称它们为“经典”。
阅读经典是人类找到的一种科学的阅读途径。阅
读经典免去了我们生命的虚耗和损伤。我们可以通过
对这些图书的阅读,让我们的生命得以充实和扩张。
我们在这些文字中逐渐确立了正当的道义观,潜移默
化之中培养了高雅的审美情趣,字里行间悲悯情怀的
熏陶,使我们不断走向文明,我们的创造力因知识的
积累而获得了足够的动力,并因为这些知识正确性,
从而保证了创造力都用在人类的福祉上。阅读这些经
典所获得的好处,根本无法说尽。而对于广大的中小
学生来说,阅读经典无疑也是提高他们语文能力的明
智选择。
这套书,也许不是所有篇章都堪称经典,但它们
至少称得上名著,都具有经典性。
2018年7月15日于北京大学
导语
《名人传/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是法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书中着力刻画了三位艺术巨匠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人们谱写了一阕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英雄交响曲”。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
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学校教育如果离开了阅读,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只是训练。
——朱永新,丛书顾问,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
验发起人
这套书成功地组织了各领域的力量,在一份本就
经过时间考验的书单基础上,邀请一流的专家学者、
作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阅读推广人,根
据“新课标”所确定的阅读任务、阅读方向和阅读梯
度,给出了一份高水准的阅读书单和一套阅读指导方
案。
“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不仅强调要读什么,
更强调应该怎么读。
——曹文轩,丛书主编,著名作家,国家统编小
学和初中语文教科书主编
精彩页
贝多芬传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勿欺妄真理。
——贝多芬
(1792年手册)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皮肤才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被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地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狂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灰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他往往用忧郁的目光向天凝视。宽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狮子的相貌。一张细腻的嘴巴,但下唇常有比上唇前突的倾向。牙床结实得厉害,似乎可以嗑破核桃。左边的下巴有一个深陷的小窝,使他的脸显得古怪的不对称。据莫舍勒斯说,“他的微笑是很美的,谈话之间往往有一副可爱而令人高兴的神气。但另一方面,他的笑却是不愉快的,粗野的,难看的,并且为时很短”——那是一个不惯于欢乐的人的笑。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1825年,雷斯塔伯说看见“他温柔的眼睛及其剧烈的痛苦”时,他需要竭尽全力才能止住眼泪。一年以后,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在一家酒店里遇见他,坐在一隅抽着一支长烟斗,闭着眼睛,那是他临死以前与日俱增的习惯。一个朋友向他说话。他悲哀地微笑,从袋里掏出一本小小的谈话手册;然后用着聋子惯有的尖锐的声音,教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他的脸色时常变化,或是在钢琴上被人无意中撞见的时候,或是突然有所感应的时候,有时甚至在街上,使路人大为吃惊。“脸上的肌肉突然隆起,血管膨胀;狂野的眼睛变得加倍可怕;嘴巴发抖;仿佛一个魔术家召来了妖魔而反被妖魔制服一般”,那是莎士比亚式的面目。尤利乌斯·贝内迪克特说他无异于“李尔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①,1770年12月16日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佛兰芒族②。父亲是一个不聪明且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他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洋琴①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1787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生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更残酷的忧郁。②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他在波恩的一个家庭里找到了一个亲切的依傍,便是他终身珍视的布罗伊宁一家。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比他小两岁。他教她音乐,领她走上诗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伙伴,也许他们之间曾有相当温柔的情绪。后来埃莱奥诺雷嫁了韦格勒医生,他也成为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后,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恬静的友谊,那是从韦格勒、埃莱奥诺雷和贝多芬彼此的书信中可以看到的。当三个人到了老年的时候,情爱格外动人,而心灵的年轻却又不减当年。
P9-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人传/名著阅读力养成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罗曼·罗兰
译者 译者:傅雷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53522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34
CIP核字 2018165618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4
170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6: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