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像大地一样/散文公社
内容
编辑推荐

阮殿文编著的《像大地一样》是纯净的。既然不图以芜杂冒充丰赡。也就不惮示人以“直视无碍”。含藏在他的字里行间的,有因幼年家境贫寒而早历世事的风霜感和悲悯感,心灵自我考评的忏悔意识,惦念早逝慈亲的追远意识,视树木花草如同家人的众生平等意识,不久安一隅却图谋遍经遍历的不安分意绪,以及父亲感染给他的憨厚、执拗与幽默,个人性分注入文字的细腻与平和。

内容推荐

阮殿文编著的《像大地一样》是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像大地一样》精选了作者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的部分作品,其中很多篇章发表后备受读者喜爱,被通过各种形式传阅,《父亲挑书》《父亲相亲》《父亲没有四千块》《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云南飘过来的天空》《走着走着我就笑了起来》《大地和她的守卫者》《一个漫游者的返乡日记》等作品更是打动或感动了很多人。

目录

辑一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父亲挑书

 母亲的菜花

 父亲相亲

 父亲没有四千块

 云南飘过来的天空

 写给乡下的孩子

 像头顶的星光喂养着夜空

 喜鹊之殇

 一个漫游者的返乡日记

 没有故乡的人是不幸的

 父亲进京散记

辑二 向一位天堂居者讲述战争

 向一位天堂居住者讲述战争

辑三 大地和她的守卫者

 打天

 河堤上的少年

 火把

 看一条牛在草场中吃草

辑四 漫游与神话

 在上海看望两个已经睡去的人

 山阴路上走两遍/光影中的张爱玲

 花瓣一心想踩着我

 在昭通的大街上

 我不是想和一片草场过不去

 走着走着我就笑了起来

 一个漫游者在迪庆高原

附录

 在寻找之路上〔代后记〕

 时间深处的伤痕

 在秋天走过中国南方某地

试读章节

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来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手电简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他,样子潇洒得要命。

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初中时因母亲病逝,我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六年多来,父亲都是茕茕孑立地过着孤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那劲头不亚于他今年种出那几亩颗粒饱满的水稻。“这回我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

“嗨!”父亲很响亮地应道。

农村人的“要千什么去”是路上打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正眨巴着眼睛温和地注视着我,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P3-4

序言

殿文散文创作起点较高。大约十年前。当他还是一名学生时,我就读到他的新春试笔《父亲挑书》,觉得心神畅然,耳目一新,便与诸同仁商量,发表在一九九七年第五期《散文》上。

殿文创作不以技巧取胜,至今如此——当然不是不要技巧——打动别人心弦的主要靠他的真诚与善感,别人无话可说的地方他或许恰好掘出了尚带土壤颗粒的金蔷薇,并诚实地捧给看重它们的读者。在惯常的技巧之上,他轻巧地拈来了某些发源于地域和个人资质的,固执而灵智的东西,正是它们走入我的心灵深处并告诉我:我们与文字一起来自“彩云之南”,那个哀牢山和澜沧江相互辉映、纠缠的神秘所在,缪斯姐妹喜欢驻足、嬉闹和回首的地方。这自然使我联想到沈从文先生美丽而神秘的湘西,萧红女士旷远而神秘的呼兰,都是出产特别人物的地方。殿文喜欢将时下一些写作人鄙夷的东西作为珍宝加以琢磨、涵养,见出忠厚与机智;殿文散文的句、段,每每因文字的自然往复而具音韵回环之美,细心人由之可见诗神的好心回护,缪斯的姣好眉眼。这些倾注了浓郁诗意、行文自然、着重于心灵答问、能够唤醒读者寂寞心弦上的歌声的散文作品,目前还较少见。他未采用过度欧化的长句,但也做到长短有致,音阶协调,增强了作品可读可品的功能。

殿文散文的文本是纯净的。既然不图以芜杂冒充丰赡。也就不惮示人以“直视无碍”。其所以如此,当是感觉到了在自己所建造的文字园林中,涵养着积水空明、似无还有的特别意蕴,普通游人“直视”的仅是“藻荇交横”。而要察觉到饱满的负离子以及养护人的肉身的大地磁场,就须依赖另副手眼了。含藏在他的字里行间的,有因幼年家境贫寒而早历世事的风霜感和悲悯感,心灵自我考评的忏悔意识,惦念早逝慈亲的追远意识,视树木花草如同家人的众生平等意识,不久安一隅却图谋遍经遍历的不安分意绪,以及父亲感染给他的憨厚、执拗与幽默,个人性分注入文字的细腻与平和。

这样一种散文作品是值得注目。值得缪斯亲加回护的。

后记

行走在路上,一路陪伴我的,都是亲人们的爱。在这些爱一点一点一寸一寸离去的同时,又加深了我对它们的留恋和珍爱,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和脆弱,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对生命之外的很多东西近乎熟视无睹的原因。这种显得有些幼稚的心态,致使我与这个世界若即若离,与我的出生地若即若离,与我还活在尘世的亲人若即若离,与我身边的人和事、事与物若即若离。甚至与我的生活也是若即若离的,虽然这生活与我的生存和生命息息相关。我深深地眷恋着这些真挚的、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我还想把这些已经流淌、渗透到我的骨血里的爱,精心珍藏,直到有一天再次与付出这些爱的亲人们相聚,然后再一点点、一寸寸地归还给他们。然而,要在尘世间保存、呵护好这样的爱,对我来说,远行和独处是最好的方式。我甚至认为,我的亲人们并没有离开我,他们只是远行了,正走在远方的某条路上,正露宿在远方的某个客栈、某个小旅馆,我上路了,把自己放在远行的路上。说不定在某个时刻就能与他们中的某一位相遇。于是,我越走越远。从出生地鲁甸到求学地滇南个旧,从滇南个旧再到新的求学地昆明:再从昆明回到出生地鲁甸,然后又从鲁甸到求生地昆明。再最后,又从昆明来到所谓的“梦想地”北京。在以这些居住地为点的同时,我又以围绕这些点为线的四周不断出走,希望在不同地方与我的亲人们相遇。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没有遇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位,但我心里清楚,我离他们越来越近了。

正是对亲人们的追寻。这二十年来。我无心也无暇顾及周围的人和事、事与物,以及那原本可以为我带来更多声名和钱财的人情世故。在寻找亲人或追寻爱的路上,我是快乐和安慰的,但也是疲惫的。既要赶路,又要集中精力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甚至还要经常静坐下来梳理、制定寻找路线,思考亲人们最有可能出现的道路和宿居地,也就没有时间、心思和精力顾及别的。我也始终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寻找亲人和爱更幸福的事了。尤其在寻找之路上,当我又得到亲人之爱以外的关爱时,我更感觉到了世间的宽广与厚实,积怨、仇恨、嫉愤、诽谤、诋毁、起哄、奉承、谄媚等等之类的玩意,也因此随着时光的飘移与我离得愈加遥远。远行的人,很难有时间停下来歇息,一旦有机会停下脚步,寄身于某个角落,就只想过一种简单、清静、祥和、纯粹的生活。时间对远行之人是宽容的、慈爱的,但也是有限的、制约的,所以,我拿不出更多的时间献给我不喜欢的生活和场景:当亲人之爱和世人之爱教会了我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像大地一样/散文公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阮殿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6211
开本 32开
页数 2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5: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