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阳五行的发现
二、阴阳五行学说击破了神权迷信
三、阴阳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两体合一
(二)动静升降
(三)终始嗣续
(四)两极反复
四、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一)生治
(二)承制
(三)亢乘
(四)胜侮
五、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
(一)生理方面的应用
(二)病变方面的应用
(三)诊断方面的应用
(四)治疗方面的应用
(五)摄生方面的应用
结语
注释
附录
河图洛书浅说
阴阳互根论
五行生克论
阴阳治法大要论
| 图书 | 阴阳五行/任应秋医学丛书 |
| 内容 | 目录 一、阴阳五行的发现 二、阴阳五行学说击破了神权迷信 三、阴阳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两体合一 (二)动静升降 (三)终始嗣续 (四)两极反复 四、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 (一)生治 (二)承制 (三)亢乘 (四)胜侮 五、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运用 (一)生理方面的应用 (二)病变方面的应用 (三)诊断方面的应用 (四)治疗方面的应用 (五)摄生方面的应用 结语 注释 附录 河图洛书浅说 阴阳互根论 五行生克论 阴阳治法大要论 导语 《阴阳五行》系任应秋1959年的作品。任应秋有感于“学习中医学,尤其是学习《素问》《灵枢》的理论,不先弄清楚阴阳五行的道理,便不得其门而入,不容易把医学理论系统地联系起来”,故撰写此书,欲使读者对阴阳五行学说,在不费太多的时间内,能够获得较系统的理解。本次整理,未对原文进行大的修改,只是根据现代出版规范纠正了个别用字,力求展现任应秋先生早期的学术观点,使读者能够全面、立体地了解其学术体系。 内容推荐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本根论”的主要内容。学习中医学,尤其是学习《素问》《灵枢》的理论,要弄清楚阴阳五行的道理才可入门,否则不容易把医学理论系统地联系起来。《阴阳五行》是《任应秋医学丛书》中的一本,本书编写的主要目的欲使读者对阴阳五行学说在不费太多的时间内,能够获得较系统的理解。在书中任应秋先生提出了阴阳、五行的两大规律,并联系《素问》《灵枢》所言之生理、病变、诊断、治疗、摄生等各个方面来叙述。书末附安东石寿棠先生所撰《阴阳互根论》《五行生克论》《阴阳治法大要论》等三文,以拓展读者的思路。本书适合中医爱好者、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阴阳五行/任应秋医学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任应秋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26204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8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52 |
| 出版时间 | 2020-07-01 |
| 首版时间 | 2020-07-01 |
| 印刷时间 | 2020-07-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27 |
| CIP核字 | 2020069563 |
| 中图分类号 | R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03 |
| 宽 | 141 |
| 高 | 6 |
| 整理 | 整理:任廷革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