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的故事/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学是给心情的,是把瞧不见的雅致、斯文、诗、快乐……轻巧地放进精神,让它们出现感觉的太阳广场和烂漫绿荫,那是飘渺的,却也是很明白地影响你生命的气度和姿势的。《海的故事》写的是远方,却也在孩子们的心底,那是男孩们关于勇敢的梦想。

内容推荐

《海的故事》的作者日特科夫在俄国与《森林报》的作者比安基齐名,但我国没有出过他的名篇佳作。日特科夫以"动物故事"和"海洋故事"闻名于世,多次被选入教科书,作家以教育家柔婉的笔调向孩子们娓娓道出动物和海洋的秘密。本书涵盖作家所有的动物故事和最重要的海洋故事,是首次向中国读者全面呈现作家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

目录

动物故事

 狼的故事

 大象的故事

 猴子的故事

 獴

 流浪猫

 吉洪·马特维伊奇

 袋鼠

 “这就到,先生!……”

 梅什金

海的故事

 在海面上

 在大海上空

 在水下

 我怎么抓小人

 “马利亚”号和“梅丽”号

 “遇难”号

 一堂地理课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还是眼巴巴地盯着小轮船。我爬上椅子,想看得更仔细些。它越来越使我觉得它是条真船。进小亭的门定然是可以打开的,兴许里面还住着小人儿,小小的个儿,正好和小轮船的高矮相当。如果是这样他们该比火柴稍稍矮一点。我开始等待,他们中间会不会有人从小窗户里向外窥探呢?说不定他们正在往外瞧呢。而等家里没有人的时候,他们就会出来走到甲板上,也许还会沿着小绳梯爬上桅杆。

只要有一丁点儿声音,他们就会跟耗子一样一骨碌溜进舱房里,向下一钻就藏了起来。当我一个人待在房里的时候,我就久久地看着,没见一个人从小窗里探头张望。我躲到门背后,从门缝里偷看。可他们精着呢,跟大人一样,知道我在瞅着他们。对了!他们是在夜间工作的,那时候谁也不会惊着他们。真精明。

我便三口并作两口把茶喝了。于是请求要上床睡觉。

奶奶说:

“这是怎么回事啊?以往使劲把你往床上赶都不行,现在这么早你倒说想睡觉了。”

可是等两个人都躺下了,奶奶就关了灯,这样就看不见轮船了。我就故意不停翻身,弄得床铺咯吱咯吱直响。

奶奶说了:

“你干吗老是翻来覆去的?”

“睡觉没灯我害怕,家里夜里总点着小灯。”

奶奶骂我了,但还是起了床。她翻寻了好久,把小灯点上了。灯光很暗,不过还能看见架子上亮闪闪的小轮船。我把头用被子蒙起来,为自己做一间小屋,留出一个小洞。于是纹丝不动地往小洞外看着,我看得那么真切,小轮船上的一切我都能一目了然。我盯了很久。房间里寂然无声,只有时钟在嘀嗒走动,突然有东西沙沙响了起来。我竖起了耳朵——这声音来自小轮船,似乎是小门儿微微开了一点。我气都屏住了,稍稍往前挪了挪身子。该死的床铺咯吱一响,我惊动了小人儿了!

现在已经没什么好等了,我便睡着了。我是因为难过才睡着的。

第二天我忽然灵机一动,这些小人儿也许吃什么东西。要是给他们一块糖,那对他们来说就是整整一辆大车的分量。应当把冰糖敲成小块放在小轮船上,小亭子附近,紧靠着小门边。不过要敲成那么大小的块块,使它不能一下子从小门里搬得进去。就这样他们在夜里开了小门,从门缝里往外张望了一下。喔,是你啊!糖糖!对他们来说这可就像整整一箱呀。他们立马跳将出来,赶紧往自己屋里拖糖糖。他们往门里搬,可它却进不去。他们立即就跑开,带来了小斧子——小小小小的,正正式式的——于是开始用这些小斧子咚咚砍起来,咚咚!咚咚咚!咚咚!接着就赶快往小门里搬糖糖。他们精明得很,干什么都灵巧着呢。就为了不让人逮着,这会儿他们正忙着搬糖糖呢。这时我就是发出咯吱一声,反正他们也来不及躲:糖糖把门堵住了,他们哪儿也去不了。就算他们要逃跑,反正也看得见他们搬糖糖的样子。说不定有人吓了一跳把小斧子掉下了。他们哪里还顾得上捡呀!我就在小轮船甲板上找到一把最最小最最真的小斧子,最最快的斧子。

于是我暗地里从奶奶的冰糖上砍下了一小块,刚好和我想要的一般大小。等到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那一刻,我便一下两下用脚踩到桌子上,把小冰糖块放到了小轮船上,紧靠着小门边。他们从门里跨半步就能到冰糖边。爬下桌子后我用袖子擦了擦,不让脚印留下。奶奶什么也没有察觉。

后记

鲍里斯·斯捷潘诺维奇·日特科夫是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1882年9月11日生于诺夫哥罗德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数学教师,母亲是钢琴家。许多学者和音乐家常在他们家中做客,所以自小他就生活在一个学术和艺术气氛很浓的环境里。在七岁那年他们全家迁居南方港口城市敖德萨。在这里鲍里斯得以面对面看到大海,他几乎跑遍所有的船舰,爬过护索,到过机房……他亲眼目睹了一个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海员,以往他只是在故事里感受他们的形象,并被深深吸引。这些,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培养了对大海、航海和船舰的兴趣与感情。在少年时代他一直向往的是当科学家或艺术家。他的兴趣非常广泛,从自然科学的各门知识到文学作品及音乐舞蹈,他都十分喜欢。他阅读过许多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作品,能背诵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歌,格里鲍耶陀夫的剧本《聪明误》。在学生时代,他学过小提琴,芭蕾舞,而且正式登台演出过。凡此种种都对他之后选择求学的专业和谋生的职业,以及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产生了影响。1906年日特科夫毕业于新俄罗斯大学(今敖德萨大学的前身)自然系。此后他参加了西伯利亚的科考队,对叶尼塞河进行了科学考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后来他又考入彼得格勒①工学院船舶制造系,于1916年毕业。日特科夫知识广博,文理兼通,在成为专业作家前从事过许多职业。他当过科考船船长、帆船航海员、冶金工人、海军军官、工程师、技校的负责人。他教过物理、化学和制图课,打过猎,捕过鱼。他还是鱼类学家。在自己的海员生涯中他几乎行遍世界各地,这使他见多识广,也积累了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丰富素材。

1917年的十月革命后,1918年3月起英法美三国武装入侵俄罗斯,4月日本武装入侵,5月土耳其武装入侵外高加索,原沙皇军队的将领邓尼金、高尔察克、尤登尼奇随即先后组织白卫军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于是爆发了历时三年的国内战争。在此期间,日特科夫生活的敖德萨陷入白军手中,曾经同情革命而且与革命有联系的他自然只能隐藏起来,他蓄起了大胡子,曾在大学林区当看门人,也曾远离城市到荒僻的海边捕鱼狩猎,过半饥半饱的生活。关于这段生活他在本书的小说《流浪猫》和《梅什金》中有生动描写。国内战争结束后俄国国内经济处于极度困难时期,到处闹饥荒,大量人口失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谋生,日特科夫于1923年离开敖德萨来到彼得格勒。他到处找工作,都没有着落,于是他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他的小说集《凶恶的大海》在《麻雀》丛刊上发表,并受到读者广泛好评。从此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一发而不可收,直至1938年10月19日因重病逝世。在自己五十六岁生命的最后十五年间,日特科夫为少年儿童写了五十来本书。这些书涉及面很广,书中的故事有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更有关于海洋、航海和海员生活的,也有关于动物的,还有关于1905年俄国第一次革命前革命者的地下斗争的。对于后者,日特科夫不仅是见证者、同情者,还是亲历者。

日特科夫的作品,无论小说、童话或散文,许多地方都涉及“勇敢”这个话题。他在散文《勇敢》中提到了自己在童年时代出于虚荣而对“勇敢”的不正确理解:“做勇敢的人可真好:大家敬仰你,有的人害怕你。”当时他还认为勇敢的人在危险面前必定是无所畏惧的。他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有一次看到一个工人在四十米高的圆屋顶上油漆,泰然自若,如履平地,觉得这是个了不起的勇敢的人,对他欣羡不已,想象自己如能做到该有多么得意!但是后来发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竟然不敢下河洗澡,当问他原因时对方说登高劳作是出于习惯,而不敢下河洗澡是怕淹死。可见无关“勇敢”两字。经过长久观察和思考,他对此终于有了深刻认识。他得出结论,认为人害怕的并非危险本身,而是因为私欲才胆怯,而胆怯往往导致人去做卑劣的事。从“勇敢”这个话题入手,作者着重关注的是对人格的探究与描写。收入本书的《在大海上空》中,学徒费奥多尔丘克冒险爬上飞行中的飞机机翼去修理发生故障的发动机,救了全体乘客和两名同事,自己却不幸在机翼冰壳上打滑坠入大海,壮烈牺牲。这是对“勇敢”和“人格”两个词所做的最好注脚。与费奥多尔丘克形成对照的是作为成年人的机械师,当飞机出现故障,面临机毀人亡的危险,尽管有飞行员的严厉催促,他仍迟疑不决,不敢履行职责,出舱维修,倒心安理得地让自己未成年的学徒履险,两者人格的高下判若天渊。同样成为对照的有《在海面上》里在海难中从水下两次救人脱险的水手科瓦廖夫和因为贪图蝇头小利而招致海难的希腊船主,《“马利亚”号和“梅丽”号》中“梅丽”号上有正义感的航海员尤兹和因为虚荣与傲慢而不顾海事规则将一艘乌克兰货船撞沉、造成七人丧生的重大海难、自己又企图逃避罪责的英国船长帕克,《“遇难”号》中的临时工“我”、西班牙人霍赛和不顾乘员生命安全以废弃的沉船骗保的船主卡尔波夫及船长,等等。这样的对照在本书所收的故事里还有许多例子。日特科夫在世界各地航行时到过英国的殖民地锡兰、新加坡以及香港,目睹了英国殖民者对殖民地原住民的横暴态度和原住民饱受欺凌的悲惨境况,心中充满对前者的愤怒和对后者的同情。他通过小说《一堂地理课》真切地描绘了那里的残酷现实。

日特科夫的动物故事写得非常生动,无论是硕大无朋的大象还是体小如鼠的獴,无论是力大如牛的猩猩还是小巧玲珑、活泼调皮的猕猴,无论是本性凶残的狼还是表面妩媚温顺的猫,在他笔下都是有个性、有灵性、令人喜爱、栩栩如生的大自然造物。和俄罗斯另一位描写动物故事的高手比安基一样,在日特科夫笔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问题也被提到了突出的位置。在对待动物的态度上,人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这又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人格的高下:有人待之如自己的亲人,如《狼的故事》、《大象的故事》、《猴子的故事》、《流浪猫》及《梅什金》中的“我”和《吉洪·马特维伊奇》中的阿谢伊金;有人纯粹为了牟利和取乐而不顾动物的痛苦,如《大象的故事》中的象主,《吉洪·马特维伊奇》中的马尔科夫和赫拉姆卓夫,等等。

日特科夫对儿童心理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他们的好奇、天真、急切、顽皮、机灵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任何一个有过童年经历的人,读了他的《我怎么抓小人》、《狼的故事》、《猴子的故事》,都会有一个感觉,似乎故事中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自己都曾有过,这也正是作者高明之所在。

我们从现有的资料得知,日特科夫的小说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他曾在面对面地回答孩子们“这些事是真的吗”的问题时说过,小说中的许多事件和场景都有他亲身经历的影子,但又不是现实生活的摄影。无论“马利亚”号和“梅丽”号,无论乌克兰船长还是英国船长,无论是大象的故事还是猴子的故事……在现实中他确实遇见过类似的人和事,但不是一对一的对号入座,而是“把许多情况综合在一起了”(作者自己的话)。所以日特科夫笔下的故事绝非个人子虚乌有式的想象和杜撰,而是有深厚的生活基础的。唯其如此,读者看了才会信其真,才会不忍释卷。这也奠定了他在俄国文学史上儿童文学大家的地位。

本书所译的小说,原文取自原苏联国家儿童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的《鲍里斯·日特科夫选集》,原书包括《海洋故事》、《动物故事》和《曾经发生过的事》三辑。由于选题计划的篇幅所限,只选了《海洋故事》中的七篇和《动物故事》的全部,约相当于原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在翻译时译者加了一些疏解性的注释,因为有的词语懂俄文的读者在阅读原著时是不会产生问题的,但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读者,加上时下懂俄文的人又很少,难免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但愿这不是多此一举。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译者沈念驹如是说:

日特科夫对儿童心理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他们的好奇、天真、急切、顽皮、机灵都被表现得活灵活现。

他的动物故事写得尤其生动,无论硕大无朋的大象还是体小如鼠的獴,无论是力大如牛的猩猩还是小巧玲珑、活泼调皮的猕猴,无论本性凶残的狼还是表面妩媚温顺的猫,在他笔下都是有个性、有灵性、令人喜爱、栩栩如生的大自然造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的故事/金水桶名著阅读与成长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俄)日特科夫
译者 沈念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28445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12.84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00
148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