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设计文化(产业转型与传统再生)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聚焦文化创意设计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关系的研究,将设计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并重视设计研究的最新趋势,介绍设计文化领域的国际经验,探讨设计创新在地方文化建设尤其是文创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管宁,1958年生,江苏苏州人。《福建论坛》杂志社总编辑,教授、博士生导师。两岸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福建省优秀人才、福建省文化名家。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著有《消费文化与文学叙事》《传媒时代的文学书写》《视域与转换:文学的媒介视域与文化符号的转换》《区域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创意、艺术与生活》《魔杰座的八度空间》等10余部作品。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文艺研究》等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 目录 前言 文化的力量及其价值的动态性 上篇 设计文化与文化产业转型 文化产业转型:重心与观念 一、文化产业:重心的转移 二、设计文化:新认知与新转化 三、造物实践:观念更新与品牌优化 造物文化:传统与新生 一、历史盘点与时代叩问 二、造物文化:国家形象新维度 三、中华文化:历史价值新发掘 四、现代设计:传统的活化 五、当代造物文化发展新理路 创意容器与设计启蒙 一、创客文化:创意土壤的培育 二、设计启蒙:激活造物的灵感 三、创意平台:文化与环境构建 多维视角与文化创新发展 一、跨越传统与现代 二、聚焦时代新需求 三、敞开自由的想象 文化创造:基于宏观要素环节的考察 一、创新理念:文化创造之基 二、消费:文化发展外部驱动力 三、人才:原创之核 创意思维: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 一、概念构成与设计战略 二、创意思维与三重关系 三、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 下篇 创意设计: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 融合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一、创意设计:融合与引擎 二、设计引领与集成创新 三、深度融合与创造性设计 传统的优化与当代选择 一、认知错位与传统流失 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如何安放 三、先进理念与传统拯救 四、传统:前世与今生 文化视野与城市品牌建构 一、历史传统:作为城市文化的底色 二、城市:新的时代定位 三、城市之魂的历史建构 守护历史文化助力古镇复兴 一、乡村古镇:文化价值再认知 二、顶层设计的文化视角 三、综合思维与乡村古镇复兴 文化基因与话语建构 一、遗产构成的认知轨迹 二、传统活化的时代探索 三、创造性转化与传统再造 附录 区域视角中的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改革开放40年福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一、传统文化遗产:40年保护历程 二、文化遗产保护:类型拓展与传承利用 三、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与启示 福建文化产业70年成就与经验 一、发展历程:从文化边缘到开放前沿 二、21世纪:改革开放再铸新辉煌 三、新时代:总结经验开启新征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设计文化(产业转型与传统再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管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41271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9 |
出版时间 | 2020-03-01 |
首版时间 | 2020-03-01 |
印刷时间 | 2020-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18 |
CIP核字 | 2019276430 |
中图分类号 | G114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